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0590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拉威尔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技术处理与音色运用小提琴丰富的音色变化是其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色变化并引导学生根据作品选择相应的演奏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作品可以使得学生逐渐体会到其中的奥秘。在众多的小提琴经典文献中,印象派作品音色多变,在培养学生对技术和音色的处理方面较为适合。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印象派的和声听觉不适应、对于短小的乐句也不能完全理解,往往不喜爱练习此类曲目,更不要说理解了。而处于浪漫与

2、印象风格过渡期的作品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威尔是印象派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期的作品如: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喷泉镜F大调弦乐四重奏、声乐套曲舍赫拉查德等,这些作品大都受到印象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德彪西风格的影响,是印象联盟派的出色作品。但是在拉威尔早期的音乐作品中也出现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到他音乐风格的逐渐转变和过渡。他的代表作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就是这样一首作品。此曲是一首单乐章奏鸣曲,作曲家创作于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它也是拉威尔现存最早的室内乐作品。1975年,美国学者阿尔比奥瑞斯坦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重现于世。由于发现年代

3、较晚,所以针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刚刚展开,它的知名度与演出频率远远低于著名的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但不可否认这部作品的价值,这部作品的主题风格是浪漫派,但是,乐句发展与和声深受当时的印象派风格影响,色彩多变,非常适合探索小提琴丰富细腻的声音;同时其中诸多创作元素在以后的奏鸣曲中得以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成为拉威尔创作上的显著特点;并且这部作品具有的浪漫气息及柔美旋律十分动听,非常适合用于教学。常用的变化音色的手段有:选择不同的弓法和指法、合理调配发音三要素、使用不同的揉弦。以下结合本作品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将教学目的运用在作品的实际演奏中。一、弓指法的运用在小提琴演奏中,弓指法的正确运用对于作品的诠释起着至

4、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弓法和指法,能够使乐曲的演奏变得流畅、轻松,缩短练习的时间,提高练琴的效率,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演奏中不能正确地运用弓法和指法,必定会给演奏造成很多困难,常常是花了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小提琴学习的兴趣。因此,弓指法的正确运用,是小提琴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弓法和指法的变化受到演奏者口味和演奏习惯的不同会有很大差异,但是在遇到相同乐句时,绝大多数演奏家会在合理的范围内选用不同的指法形成音色的变化。要演奏好印象派作品除了要求学生应具有敏感的和声色彩听辨能力,还要掌握尽可能丰富的音色变化。作品中乐句的模进与重复都应该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完成,这

5、些不断重复与模进的音型恰好是教学最好的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其学会对于弓指法进行选择,用不同的音色来营造音乐色彩上的变化。比如在此曲最初几个小节,主题出现了4次,但是每次都会有所变化:第二句增加了一个起拍;第三句C音变为B音,实际上是和声已经开始变化,并且乐句开始扩展;最后第一句表情术语由Tres doux极为柔和变为Passionne激情的,又迅速的渐弱下来,是变化最大的一次。那么就主题的四次变化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尝试不同的弓指法以达到反映作品色彩变化的贴切演奏方法。首先,前两次变化不大,不宜使用右手,可以在指法上稍加改变,D音两次出现,可在第一次上使用A弦上的泛

6、音,造成音色上微妙的变化;最后一次主题的再现,出现了最为戏剧性的变化,应该采取一种和前面对比反差更大的且更具张力的音色,因而可以将高潮点安排在E弦上,以获得明亮而有张力的声音。通过合理的弓指法安排,演奏者能够贴切的将主题每一次变化演奏出来。二、声音三要素的正确运用学习任何一门乐器,对音色的理解和把握是最值得演奏者琢磨的。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选择尤其值得关注。演奏者任何一个小的习惯或动作,包括弓弦的接触点、方向、位置的变化,都会使音色发生变化,因此,表演者不但要在练习中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而且要学会在演奏中不断调整。一般靠近指板时弓压小,弓速快,向琴码移动时,弓压加大,弓速减缓。利用这个基本特点

7、,小提琴可以产生无穷的声音变化。这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小提琴发音的基本三个要素为:弓弦接触点、弓压、弓速。这三者进行不同的调配会产生出无穷无尽的音色变化,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根据作品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印象派最重要的是色彩在瞬间的变化,音色的丰富与层次。而印象派作品本身的风格则正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很好的教学材料。还是以主题的第一次出现为例,为了产生不同的音色以及营造乐句递进的效果,必须选择不同的接触点。第一句是小提琴声部独自走出主题,在音色上可以稍微暗淡一些,呈现出神秘感。因此接触点可以选择在离指板较近的地方,用较少的弓压,较快

8、的弓速来演奏。接下来的乐句钢琴声部加入进来,因而需要较之前稍大的音量,尤其是第三次重复主题时,在和声上的变化要求音色相应改变,因而需要更加明亮的音色,接触点应随之向琴码的方向调整并加以更大的弓压。主题第四次出现时随着音乐情绪的巨大变化,接触点应该靠近琴码,造成音色上巨大的反差,形成一瞬间的光彩,制造出强大的张力,随后跟随音型的下行,迅速调整接触点,作出减弱,结束主题句。仅仅是开头的15小节就要作出丰富的变化,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演奏,不仅需要他们掌握好各种表现手段,更需要学生对音乐要求有着准确的理解,会分析、会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进行演奏,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于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三、揉

9、弦的灵活使用小提琴演奏中,音色可谓千变万化,而小提琴的色彩变化另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揉弦。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演奏技法,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都会广泛运用到这种演奏技法。揉弦的运用能够使音色的变化更加生动、更具色彩性。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不同的揉弦方法,能够使演奏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常用的揉弦方法有三种,即:手臂揉弦、手腕揉弦、手指揉弦。指揉、腕揉、臂揉以及揉弦的速度和幅度不同都会带来声音的变化。尤其是与运弓的搭配组合会产生丰富的变化,是拓展小提琴音色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指揉、腕揉、臂揉以及揉弦的速度和幅度都会带来声音的变化,学生除了要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掌握

10、各种揉弦技巧之外,还要学会在实际作品中选择适当的揉弦种类。还是以这首作品的主题为例,在第一次时可以采用不揉弦或者是很少的指揉,在11小节之后采用腕揉,尤其是在B音上,需要依靠揉弦来帮助制造出一个音响的“小高峰”。16小节后,应采用持续连绵的腕揉,以充分表现该段落流动歌唱的特点。45小节,可用较少的揉弦,因为此段落运用了东方元素,带有五声特点的曲调;52小节爵士元素出现,随着色彩的变化,可以加入腕揉。展开部的两种元素应采用不同揉弦方以区别其性格上的差异,97小节G弦上的乐句最好采用幅度较宽的揉弦,以配合低音区宽厚的声音;而103小节处开始的乐句可以不加揉弦,然后为了音色的变化逐渐加入一点指揉,最后是微弱的腕揉,这样能够更好地衬托出不稳定感与飘渺感,在音色上,纤细清淡的色彩和前一句浓郁的音色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仅以作品开头15小节为例来说明此曲在技术处理和音色变化等方法和手段上的运用,极具教学价值。丰富的音色变化正是演奏好这首作品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在作品的教授当中引导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探索和体味这首作品的魅力。通过这首作品打开学生对于声音的想象力以及对于基本演奏手段的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