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3.4.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的改进方法实验创新 (新版)苏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50442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的改进方法实验创新 (新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的改进方法实验创新 (新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的改进方法实验创新 (新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 3.4.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的改进方法实验创新 (新版)苏科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的改进方法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很复杂,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物学科离不开实验,实验离不开实验材料,书中给出的材料当然是经典的,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索,努力去寻找采集更方便、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材料,以改进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只依靠讲解或只出示一些直观教具,有时学生很难理解,当然只能获得比较抽象的知识,如果通过人人参与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如何上好实验课,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本人对“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的改进。 “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实

2、验步骤:1、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满自来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只装满自来水的试管。2、将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不断释放出小气泡。3、待试管内液面下降到比烧杯液面低时,慢慢移出试管,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反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4、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细木迅速的放入试管内,观察发生的现象。教材中观察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使用的方法是排水集气法,还要用到漏斗、试管和烧杯等,实验方法比较麻烦,实验器材多,很难实现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实验仪器改为矿泉水瓶,让学生人人都能做这个实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实验名称:“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改进实验用具:500

3、ml左右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其中瓶盖中间用手锥扎孔,粗细能放进一根吸管)一个、透明吸管一根(长度约10cm左右)、金鱼藻数条(最好是靠近顶端的,其他水生植物也可以),火柴、卫生香。实验步骤:将透明吸管插入瓶盖孔内,用502胶水密封结合处,吸管在瓶里面的长度大约5cm左右。将金鱼藻(或其他水生植物)放人矿泉水瓶中。准备清水500mL,倒入矿泉水瓶中,直到将瓶加满水为止。再盖上插有吸管的瓶盖,将瓶盖拧紧。将此实验装置倾斜放置在教室内有阳光的地方,不久就可以看到水草放出一串串小气泡,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吸管里面不断滴出来的水滴, 待到水面距瓶口大约5cm处时,再倾斜矿泉水瓶,使瓶内的吸管口脱离液面,就可

4、将有火星的卫生香伸进矿泉水瓶吸管口,用手轻捏矿泉水瓶,此刻可观察到卫生香立刻复燃。(如右图)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实验分析:此实验的器材易取、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植物产生氧气的时间短,符合课堂教学。但在实验中也应注意一些事项,例如要学生带来的矿泉水瓶尽量使用无色透明的(撕下瓶身标签),为达到效果明显,瓶盖孔和吸管一定要密封,金鱼藻在矿泉水瓶中的数量应达到浸泡体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水温控制在普通自来水的温度,最好就使用普通自来水,并且实验装置要放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总体来说,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再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好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不严谨和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希望更多的生物学科教师都能关注实验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为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增添光彩。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