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9804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

2、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且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3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4)脆弱性:易受天灾

3、、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影响(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1发展规律(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随着城

4、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时代特征(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不同。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2)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这表明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化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

5、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三、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朝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3)发达的商业。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4)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5)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2不利因素(1)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

6、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2)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手工业缺乏资本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3)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4)对外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5)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近代前夜中西方历史差距比较项目经济政治军事外交观念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装备落后、海防松弛闭关锁国顽固守旧、妄自尊大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船坚炮利

7、、战斗力强殖民扩张开放进取、勇于探索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画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并且元朝时

8、就已经出现文人画,此画并不是新的类型,故A项错误排除B项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B项正确正确C项明成祖虽派郑和下西洋,但并未解除海禁政策,开放的只是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排除D项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虽为外来物品,但却被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并没有形成新的观念,故D项错误排除答案B题型解读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

9、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解题技巧1直接对应法适用于题干与正确选项之间有必然联系,只通过题干信息经过推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干扰项不是正确选项的变式,其他选项通过所学知识即可排除。2题肢对比法适用于多个被选项都与题干有一定的关系,在诸多被选项中通过比较,得出一个最适合本题题干的正确选项。此种情况的答案之间有较强的迷惑性,要认真比对和甄别。变式训练1(2018全国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如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

10、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D项正确。2(2018江苏卷,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选C项。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而且对“捉到人”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农本商末观念也没有体现,B、D两项排除。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