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340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多数学生看来,统计意味着报纸上的CPI指数、脱离实际的平均工资等诸如此类索然无味的数字,令人望而生畏。但实际上,不论是企业的正常运营,或者新药的研制,又或是玲琅满目的广告制播,都离不开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指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排名第一位;另有研究结果认为,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案例

2、教学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一、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统计学课堂教学历来以教师为授课中心,教学方式以教师板书和演算为主。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注联盟重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就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更加符合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全面整合发展的教学理论趋势。实践意义。高职学生起点相对而言较低,很多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爱。案例教学通过对教学课堂的革新,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自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不断地加强对信息的阅读、思考和整合。通过案例讨论,不仅能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转变思维方式、培养思考和动手能力。案例教学不仅

3、是对学生的解放,也是对教师的解放。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工程师,而是与学生学习动机高度吻合,共同感受教学乐趣的艺术师。二、案例教学预备工作1.教师的预备工作。预备工作的第一步是选择案例。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中总体的数量表现,因此每一个概念和理论在真实世界中都有着非常丰富而又现实的素材。这就要求在案例选择上必须切合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思想,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同时还要避免陈旧性。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很好的示范,例如麦克拉夫商务与经济统计学中,作者首先通过著名的南丁格尔以及她首创的玫瑰图引入对统计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接下来以信用卡和借记卡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福布斯杂志公布的首席执行官

4、薪酬排行榜,引入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最终强调统计是对数据的分析。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魏振军教授在漫游数据王国一书中则将统计学大厦构建成为一个数据王国,说明了统计学的地位、发展和影响。教师预备工作的第二步是解析案例。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是预备工作的关键环节,首先应该对案例所包含的背景、组成要素、主题有深入了解。例如在介绍统计学的作用时,可引入重庆啤酒事件。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熟悉重庆啤酒在A股市场的上市、发展过程,主营业务,为什么在长达十余年时间内股价一直保持上涨,最终如何因为一份统计分析报告股价暴跌,统计报告说的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统计名词,这些名词的内涵和外延等等。研究解剖案例的过程,

5、其实也是教师的再学习过程,可以了解案例背后那些容易被学生忽视或者不重视的统计信息,多方面测试学生将来对案例做出的各种反应,提高教学的响应度。教师预备工作的最后一步是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两节课,制定一份可操作性强,能够良好覆盖教学过程的教学计划是案例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学计划既包括对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也应该包括案例教学的引入、展开、讨论以及总结。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反应,应做好充分的预案,多想几种可能性,避免教学中的被动。2.学生的预备工作。案例教学不是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在一次课结束后,应将下次课使用的案例布置给学生阅读。通过单独阅读或者

6、课外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了解案例的背景、涉及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例如在引入区间估计之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阿诺德贝内特教授提出的“扇贝与抽样”案例。这个案例包括抽样方法设计、样本容量确定、区间估计计算,内容十分丰富。三、案例教学组织工作引入案例。教学组织的第一步是对案例的引入和介绍。虽然学生事先对案例有所研读,但是教师对案例的系统介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经典案例可介绍历史背景,蕴含的统计思想;自编案例可介绍编制过程,数据采集的来源和手段。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的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将案例划分为若干问题,将学生分组,每组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探讨,最后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注意的是,问题应以开放性为

7、主,不预设答案,鼓励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力求在争论中理解统计概念,深化统计思想。例如在统计抽样实务中,可鼓励学生按不同抽样方法进行分组讨论,针对数据的特点和调查任务要求,在观点碰撞中选择一到两个适合的抽样方法,从而指导调查工作。这一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学生在畅所欲言的互动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展开思维碰撞,产生统计思想火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直接对学生的看法发表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免挫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各种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存在问题,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点评。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案例教学的总结不是直接

8、下结论,也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总结的是各种思维和观点在解决统计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局限性。一般来说,案例总结应呼应案例的引入,交待案例的实际处理情况和结果,对学生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启发等。四、案例教学评价和提高课后巩固。课后巩固包括讨论记录的整理、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统计分析是统计研究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统计分析报告是最终成果。结合案例的统计分析报告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案例复述和剖析、统计理论指引、解决方案、实际效果等。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期末综合测试以外,更多地应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考核形式完成。项目考核可设置一到两个与课堂教学相近的案例,不预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

9、灵活运用统计思想和理论,精心设计统计方案。项目考核的结果占学生总评成绩的40%50%,期末综合测试只占总评成绩的20%30%,另外的部分则由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出勤情况、表现和分析报告决定。学生评价。一是教学案例是否贴近实际,与学生专业是否有较强的相关性,有哪些建议和要求;二是教学安排是否有序,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讲授是否完整。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能够获取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做出及时调整。统计实验。具有统计特色的案例教学离不开统计实验。教学过程中安排若干次在计算机房进行的统计实验,能够让学生摆脱枯燥的数据计算,将兴趣更多集中在对案例背后统计思想、理念的追求。统计实验一般可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对商科学生可介绍SPSS软件的应用,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鼓励他们学习R语言、Stata软件等。当代教育推崇的是人性化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特别是对统计学这一专门与大量数据打交道而显得枯燥乏味的学科来说,通过案例实施教学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统计案例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针对性、不确定性和启发性,即使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取信心,由死记硬背转变为灵活应用,提高自身的统计修养和素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