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与痛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49288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经失调与痛经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月经失调与痛经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月经失调与痛经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月经失调与痛经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月经失调与痛经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经失调与痛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经失调与痛经(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月经不调与痛经,西苑医院 张翠珍 2017年8月30日,2,月经不调,3,月经不调,一、概述 二、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三、治疗 四、饮食起居,一、概述,概述,正常的月经: 月经应该有正常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 周期:以出血的第一天算起,两次月经相隔时间为1个周期,一般28天。提前或超过不足7天均为正常。 经期:指出血的持续时间,正常者应为37天,一般多为45天。,概述,正常的月经: 经量:一般5080毫升。 经色:多为暗红,淡深淡。 经质:不稀不稠,不易凝固,无明显的血块。,概述,月经产生的机理: 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脏腑、气血协同作用于子宫,使之定期藏泻的生

2、理现象。 与肾、天癸:肾气起主导作用,天癸是促使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天癸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生殖系统的内分泌激素有相似之处。 与脏腑:月经主要在于血气的流通,定时蓄溢。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化血,肺主气帅血。与肾、肝、脾更为密切。,概述,月经产生的机理: 与血气:血是物质基础,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与经络:比较密切的是冲、任、督、带,尤其以冲任二脉的作用更为重要。冲脉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概述,月经病的主要病因: 寒热湿邪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概述,月经病的主要病机: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 脏腑功能失常 血气不和 冲任二

3、脉损伤,概述,月经病的中医诊断:多以主症为依据,多与病名一致。如:月经先期、痛经等。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概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重在治本调经:通过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等治疗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使月经恢复正常。,概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若因经不调而后生他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除;若因他病而致经不调者,先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概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如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先;若痛经剧烈,当以止痛为主。症状

4、缓解后,再审证求因,使疾病得以彻底治疗。,概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顺应规律: 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经后期(卵泡期)、经间期(排卵期)、经前期(黄体期)、行经期(月经期)。 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青春期重治肾,育龄期重治肝,更年期重治脾。,概述,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月经期、月经量出现异常。 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提前或推迟7天以上者。可连续两三个周期提前又出现一次推后,也可两三个周期推后又见一次提前。,概述,月经量异常 月经过

5、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您的出血量有多少? 对您的身体状况造成影响了吗? 对您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了吗? 月经过少: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过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因而减少者。,18,二、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先期 脾虚不摄型: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淡红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 肾气不固型:经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夜尿频。 肝经郁热型: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质稠或有血块;心烦易怒,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先期 临证:盆腔炎引起的月经先期 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经先期(黄体期

6、不足12天,或基础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小于0.3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后期 气血亏虚型:量少色淡;面色萎黄,心悸失眠。 阳虚寒凝型: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冷痛,喜温。 气滞血瘀型: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 痰湿内阻型:量少,经血夹黏液。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腹满便溏。舌苔白腻。,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后期 临证:1.注意排除妊娠可能。 2.注意分析月经后期的原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障碍等排卵障碍可以引起月经后期。,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气郁滞型: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块,经行不畅,经前胸胁、乳房、小腹胀痛。 肾气虚弱型:经

7、量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或头晕,或带下清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先后不定期 临证:注意与崩漏的区别,崩漏是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紊乱为特征,本病主要以周期紊乱为特征。,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过多 气虚型:色淡红质稀;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血热型:常先期而下,量多,色深红,质稠有块,心烦口渴,大便燥结,小便短黄。 血瘀型:色紫黑,有血块或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过多 临证:1.可出现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中。 2.可出现于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8、疾病中。 3.辨病与辨证同等重要。,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为非妊娠妇女的异常子宫出血制定了PALM-COEIN分类系统。 PALM:P-息肉;A-子宫腺肌症;L-子宫肌瘤;M-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增生症 COEIN:C-凝血病;0-排卵功能紊乱;E-子宫内膜病变;I-医源性;N-尚未分类,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过少 血虚型:色淡红质稀;面色萎黄,伴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肾精亏虚型:色淡红质稀;腰膝酸软,足跟痛,五心烦热,头晕耳鸣。 血瘀型:色或紫或红,质稠或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月经过少 临证:1.排除妊

9、娠可能。 2.明确发病原因:人工流产刮宫过深或宫腔电灼术等,损伤了子宫内膜的基底层或导致宫腔粘连;卵巢早衰;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炎等。,30,三、治疗,治疗,中成药治疗 单方验方 简易治疗技术,治疗,月经先期 脾虚不摄型: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 肾气不固型:归肾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肝经郁热型:加味逍遥丸,治疗,月经后期 阳虚寒凝型: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丸 气血亏虚型: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 气滞血瘀型:血府逐瘀丸 单方验方:山楂红糖饮 生姜红糖水 痰湿内阻型:苍附导痰丸,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气郁滞型:逍遥丸,七制香附丸 肾气虚弱型: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治疗,月经过多 气虚型:补中益气

10、丸、人参归脾丸、固冲汤 单方验方:黑木耳红枣茶 三七粉,阿胶 血热型:加味逍遥丸,若有炎症,可以配以金刚藤 胶囊等 血瘀型:血府逐瘀丸,治疗,月经过少 血虚型:人参养荣丸、乌鸡白凤丸 肾精亏虚型: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血瘀型:益母草膏 单方验方:山楂红糖饮,治疗,简易治疗技术 刮痧法、拔罐法:主要用于实证如血瘀、寒凝等原因引起的月经失调。,38,四、饮食起居,饮食起居,调情志:注意情绪稳定,心境安和。 适寒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冒雨、涉水。 节饮食:注意不要过食寒凉冰冷之物。 适劳逸:注意休息,少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节房事、节生育:避免房劳多产伤肾,避免手术损伤。,40,痛 经,4

11、1,痛经,一、概述 二、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三、治疗 四、饮食起居,42,一、概述,概述,痛经的概念: 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痛经的病因病机: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概述,痛经的病因病机: 实证痛经:多发生在经前,血海气盛血实,气滞、寒凝等邪气与血相干,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虚证痛经:多发生在经后,血海经血渐虚,素体禀赋不足,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使虚者更虚,冲任胞宫失于荣濡不荣则痛。,45,二、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辨证依据: 首先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

12、程度 结合月经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实证痛经 气滞血瘀: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胸胁、乳房胀,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 寒凝胞宫: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色黯黑有块;畏寒身痛。,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虚证痛经 阳虚内寒:经前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气血虚弱:经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痛,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临证:1.注意区分原发与继发的不同。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

13、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继发性痛经,常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宫颈狭窄等引起。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临证:2.注意与异位妊娠、先兆流产等鉴别。 3.注意与内科、外科及妇科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进行鉴别,如膀胱炎、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51,三、治疗,治疗,中成药治疗 单方验方 简易治疗技术,治疗,实证痛经 气滞血瘀:益母草膏,调经活血片,元胡止痛片 龙血竭片,血竭粉 单方验方:玫瑰花茶 寒凝胞宫: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 单方验方:姜枣红糖水,姜枣茶,治疗,虚证痛经 阳虚内寒: 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气血虚弱:八珍益母

14、丸,乌鸡白凤丸,宁坤养血丸,治疗,适宜的诊疗技术:主要适用于实证痛经。 按摩 刮痧 拔罐 外敷 艾灸,治疗,治疗痛经注意事项: 分阶段调理:经期、平时 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 调血-养血和血-四物汤; 止痛-以通为法-补、清、温、活、行; 祛瘀止痛-元胡、血竭片。 用药在经前12天,对有妊娠计划的育龄妇女需见血用药。,治疗,平时需辨证求因治本。 原发性痛经:健脾、疏肝、补肾。 继发性痛经:需治疗本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位置过度倾屈,宫颈狭窄所致的痛经。,58,四、饮食起居,饮食起居,注重经期、产后卫生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经期忌涉水、游泳 注意精神调养,保持精神愉快,气机畅

15、达 注意避免服食生冷之品,几个常用方剂,归肾丸(景岳全书方) 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杜仲。 特点:平补肾气,不寒不热,肾气亏虚、肾精不足者均适宜。,几个常用方剂,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组方:苍术、香附、陈皮、茯苓、枳壳、半夏、天南星、炙甘草、生姜、神曲。 特点:燥湿健脾化痰。主治妇女体质肥胖,痰涎壅盛,月经不行。,几个常用方剂,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方:菟丝子、熟地、白芍、当归、山药、茯苓、荆芥穗、柴胡。 特点:舒肝补肾,养血调经。主治肝肾气郁,经来断续,或前或后,行而不畅者,尤以后期、稀发甚至闭经之不调者。补而通之:“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几个常用方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方) 组方:黄芪、白术、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棕榈炭、五倍子。 特点:益气健脾、固冲摄血。治妇人血崩,月经过多,色淡质稀者。 可加柴胡,柴胡升提,治崩之要药。,几个常用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方) 组方: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吴茱萸、半夏、麦冬、阿胶、丹皮、生姜、甘草。 特点:温经养血,活血调经。治妇人少腹寒冷、疼痛,月经后期或久不受孕属阳虚寒凝者。,小结,月经失调 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量异常 痛经,66,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