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970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摘 要: 非语言交际行为和语言交际行为共同传递着交流的信息和情感。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族特性。本文剖析了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物品表现”的多种形式及其在交际中的功能,强调了在研究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从事跨文化交际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有关日本人“物品表现”的知识。关键词: 日本人 非语言交际 “物品表现” 文化心理人类的交际有两种渠道

2、: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不同的专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不仅涉及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言,而且包括交际者的体型、身高、肤色、衣饰、发型等几方面。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效的交际取决于非语言信息。对非语言信息的无知会造成不完整的交际。语言交际能力的不足或交际的障碍常常可以用带有共性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来弥补或克服,但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误解将严重影响交流的信息和情感的传达。非语言交际理论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学术成果。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涉及诸多领域,比如人类学、心理学、民俗学

3、、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艺术、舆论媒介等。同时它还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宗教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物品表现”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随身附带的或使用的物品传达着一定的信息或象征着特定的文化。“物品表现”也可以称为“非语言手段”,“非语言手段”是相对于“非语言行为”而言的,它包括“客体语”与“环境语”。“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装、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如对住宅的室内设计、装饰可以体

4、现出主人的性格、爱好与情趣;在路上的安全标准可以很好地给人们传达路面状况,使交通井然有序;各种标志性符号可以告诉我们前面是邮局、医院亦或学校、派出所;对人物衣着、妆容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一个性格复杂而又内在一致、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物品表现”形形色色、丰富复杂,各个民族中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因素反映人的个性、声望、社会地位、行为习惯等,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环节。日本是个沉默而又暧昧的民族,日本人通过非语言交际行为传达的信息很多很多,本文列举了几项具有代表意义的物品并阐释了由此物品表现所反映的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另在此说明,本文中所谈的日本人是现代的日

5、本人或对现代日本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日本人。一、服饰服饰是物品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衣着和修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团体、职业、个性、爱好、价值观念”(毕继万,XX:62),它可以透露主人的修养和个性。服饰是捕捉信息的宝库,从中可以判断对方的文化水平、价值观、金钱观、家庭教养等,所以在日本文化中服饰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说到日本人的衣着,一定要谈一谈他们的“国服”,即和服。据后汉书东夷传倭记载:“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妇人被发屈紒,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日本和服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和服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

6、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和服的人。他们所穿的和服的样式、花纹等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1)女性已婚或未婚。少女在正式场合的穿着是振袖,其意义类似我国早期的三寸金莲,意味着出身名门;而已婚妇女的衣袖则是短的留袖,以表示已婚妇女的身份。此外,后背部所打的结亦会因穿着者的婚姻状况而有不同的打法。例如:已婚妇女打“太鼓结”,而未婚女子则打“蝴蝶结”。(2)家族的象征,也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正如中国旧时的官服上绣有“补子”(补子是官品级大小的标识),在日本的和服上有家徽。日本到了江户时代,家徽成了在识别地位、等级时使用的必要标志。对于平民

7、百姓来说,在谒见将军或供职时,根据家徽就可知道他的来头。权力者的家徽作为权威象征在行使权力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户时代德川家的家徽“葵”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的象征,但到了明治年代“葵”徽被天皇家的“菊”徽所取代。勘太郎月夜歌中有“菊荣而葵枯”,反映了当时历史的变迁和家族地位的变化。平民百姓的衣服上印有家纹,功能同样为“区分敌我、异己排他”。后来服装上的徽纹数常规化为一些固定的数字,如五纹、三纹及一纹等。没有徽纹的则称为“素底”。通常所说的“素底的短和服”就是借以表现“一文不值”的意思。(3)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礼服。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长袖礼服

8、,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皇室女性的第一礼装则为十二单衣,分为唐衣、单衣、表著,共十二层。雅子妃与皇太子结婚时穿的和服就是这种礼装;婚服用于结婚时穿的礼服;丧服,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礼时穿;浴衣,沐浴之前和之后所穿。另外,日本艺妓、高级宾馆的服务人员则以和服为职业装,花道、茶道等文化活动,以及民间舞蹈和传统艺术表演中也离不开和服。但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又不拘泥于传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时尚的敏感进行自由的搭配,穿出自己的个性。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在对人物个性和形象的塑造中也采取非常多的非语言手段,特别在对源氏公子与末摘花交往的描述中,由于末摘花

9、是一个从始至终极其沉默的人,因此她的衣着表现就很好地彰显了她的个性。我们先来看看末摘花本人的服饰:赏雪的那天清晨,“她里面穿一袭已经褪色发白的淡红色单衣,外面罩一件紫色褂子,颜色已经完全变黑,最外面是黑貂皮衣,古色古香,熏香馥郁”(源氏物语)。虽说这样的打扮倒也“古雅端庄”、颇为考究,但是穿在年轻女孩子身上却很不相称,显得装腔作势,尤其刺眼。再来看看末摘花送给源氏公子的衣服,说是年末送给丈夫元旦那天穿的新衣。“小姐送给源氏公子的衣服是一件旧便袍,虽然是当时流行的时尚的红色,但款式古老,没有一点光泽,里子和面料都是几乎同样的猩红,袖口、下摆缝制的手工极其粗糙”(源氏物语),以致让“源氏公子觉得十

10、分败兴”,甚至使作为使者的大辅命妇都觉得颜面尽失。对衣着搭配的不精通,透露出末摘花对时尚的不敏感,也是一种缺乏才情、不谙世事的表现。在众多妻妾争宠的环境中,末摘花送给丈夫的却是一件“旧便袍”,更显示出她毫无心机、虑事不周,缺乏修养、才情。现代人的着装由于选择的多元化往往时尚而又富有个性。说到现代人的着装,现代制服绝对是一道现代社会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日本人似乎酷爱制服,在日剧中可以看到穿着各种款式、不同颜色制服的日本人。日本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工作制服。邮政职员、警察、铁路工作人员、医生和护士、汽车司机、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的店员等工作时都要穿制服。这些制服用料不一、款式繁多、设计

11、新颖,富有职业特点,既具有外在的美观,更富含内在的意义。为了创造自己的公司形象,日本很多公司设计了能够代表其公司形象的制服。公司会从店铺的颜色、广告牌的颜色到公司职员的制服颜色作统一的规定,以此来代表公司的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制服即像广告一样,起到了宣传公司形象的作用,又使员工们意识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形象,工作起来就特别留意自己的行为与服务态度,处处为顾客着想,热情地为顾客服务。制服无疑是日本人团队意识的深刻体现。制服不仅可以使人判断出穿制服的人的职业,而且可以知道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管理人员的制服往往和普通职员的不一样,所以想要脱掉普通职员制服必须通过拼命工作才可以实现,于是制服又

12、起到了激励公司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作用。二、色彩表现日本民族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和培育,特别钟爱自然和自然的色彩。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和选择也反映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日本人一向崇尚自然与朴素的颜色,含蓄、和谐的素色与简洁、恬静的修饰一直受到推崇。即便在现代生活中,接近自然的素朴色调与简约风格仍是社会审美的主流。日本人的服饰之美也许更多的是得益于服装颜色相互间的搭配组合。日本人对色彩搭配很有修养,即使是普通的家庭主妇也有一定的美学意识。在整体的素色中衬以较少的亮色,会生成鲜明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日本超人气时尚服饰杂志ViVi推出的新一季服饰搭配仍以日式清冷色彩清纯搭配为主打,

13、显然浓墨重彩的颜色向来不是日本人的最爱,清清淡淡才是他们的口味,由此也反映了他们简朴淡泊的性格。另外,大多数日本人都化妆,但一般不化十分艳丽的浓妆,除了本身喜好清新淡雅的妆容之外,还有一些社会层面的因素,那就是日本人思考问题比较集体主义,注重与周围人群的“协调”。如果一个日本女人化妆太浓艳太个性,就有被周围女人排斥“出局”的危险,而日本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被周围的人排斥出圈子,因此日本女人化妆时就比较“收敛”一些,不敢太过张扬。这也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表现。根据佐竹昭广在古代日本語色名性格一文中的记载,赤、黑、白、青四种颜色是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觉的基本色,带有日本人强烈的感情象

14、征。赤即红色,一方面,赤表示火色,属凶恶的颜色,意为危险,所以安全标识中的“停止通行”用红灯(赤信号);“赤着物着”意为入狱,源自囚服为红色。另一方面,红色作为吉祥色,有赤飯(红饭)、赤提灯(红灯笼)等物品广泛用于庆祝仪式,但很少看到在日本会出现像中国逢年过节那样大规模地使用红色。红色和喜事相关联的这层意味,在日语中体现得不明显。黑表示暗色,日语里的“黒”源于日落,虽然没有像汉语那么多的带“黑”的贬义词,但日本与很多国家一样都把黑色当哀伤之色,象征着黑暗和死亡、恐惧、凶事等。但黑色也有积极的一面,如“黒字黒帯黒髪黒目”等都是褒义词。从古至今,日本人一直都认为光润亮泽的黑发是衡量女性的标准之一。

15、现代的日本年轻人也非常喜欢黑色的着装,认为黑色稳重大方,同时还有些神秘与性感。白是白色,表示纯粹和洁白的色。白色象征美的理想,“一白遮三丑”,日本人尊重白的色相。在日本,神官和僧侣穿白的服装,让人想到清静。日本婚服以纯白色为基本色调。白色是纯洁无暇的处女象征,因此,古来称新娘和式嫁衣为“白无垢”。在中国,婚礼上如果不穿婚纱,那么中国式的新娘礼服一定大红色的,从古代的凤冠霞披到后来唐装式的新娘装亦或具有中国象征的旗袍无一例外都是大红色,而“白事”即办丧事时穿的丧服才会是白色的,中日文化差异在此可见一斑。青,日语中“青”这个词包括从“青、绿、蓝”至“灰”,有时甚至包括近乎白的颜色。日本人眼中“青”

16、色十分得抽象,所表示的颜色范围非常宽泛。如词语“青月”,直译应为“蓝月亮”,但是现实中没有这样的月亮。它意在表现碧蓝的天空中云雾时而笼罩那一轮明月,明月散发着青白月光的美丽景象,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如此,像“青”、“青信号”、“青山”、“青夜”等就不难理解了。在古代颜色还是等级的象征。推古天皇十一年(公元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日本历史上曾定桔黄色、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图画。在日本平安时代许多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衣服颜色也描写得非常细腻。这样的描写不但可以向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