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2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834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肿瘤2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颅内肿瘤2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颅内肿瘤2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颅内肿瘤2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颅内肿瘤2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内肿瘤2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肿瘤2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内肿瘤2,哈医大第五临床医学院 影像教研室,二、脑膜瘤(meningioma),Overview : 常见的颅内肿瘤,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 源于蛛网膜颗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多见于成年人 男女比例,1:2,Clinic and Pathology,好发部位: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 大多数位于脑外,偶可发生于脑室内,罕见于眶内、鼻窦内、颅骨内。 部位与蛛网膜颗粒的分布部位一致 多为单发,偶为多发 可与听神经瘤或神经纤维瘤并发,Clinic and Pathology,大体: 有包膜 多为结节状或颗粒状 质坚韧 可有钙化或骨化 少有囊变、坏死、出血,Clinic and Pathology,生长方式

2、: 生长缓慢 血供丰富(供血血管多与脑膜有关,脑膜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的脑膜支) 肿瘤长大可嵌入脑内,脑皮质受压,一般不浸润至脑实质内 紧邻颅骨,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穿破颅骨,Clinic and Pathology,Clinic: 生长缓慢、病程长 颅内压增高与局限性体征出现较晚,程度较轻 大脑凸面脑膜瘤常有癫痫发作 颅底某些特定部位的脑膜瘤,可出现特征性体征 位于功能区的脑膜瘤可有神经功能障碍,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XRay: Plain Film: 骨质改变 肿瘤钙化 定性 血管压迹增粗 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定位,Angiography: 脑血管移位 肿瘤

3、内血管显影 动脉期:放射状 毛细血管期:致密肿块影 动脉期:增粗的供血脑膜动脉,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1.典型表现 肿瘤以宽基靠近颅骨或硬脑膜 颅骨的增厚、破坏或变薄 平扫略高密度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大部分肿瘤有瘤周水肿 钙化,1020 出血、坏死和囊变少见 增强:均匀一致的强化,密度升高明显,边界锐利,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1.非典型表现 囊性 密度不均匀 环形增强 壁结节 全瘤密度低,且有不均匀强化 瘤内出血,CT: 1.非典型表现 全瘤钙化 骨化性脑膜瘤 瘤周低密度区 酷似脑内肿瘤 多发性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4、骨化型脑膜瘤,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MRI T1WI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T2WI高、等、低 信号不均匀(血管、钙化、囊变、纤维分隔) 水肿:水肿大小与肿瘤大小及组织类型并无相关 包膜:T1WI肿瘤与水肿之间低信号环。 (小血管、薄层脑脊液、神经胶质及萎缩的皮质) 增强:明显强化,脑膜尾征(dura tail sign) 骨质改变,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不定,出现晚 CT:平扫;增强 MRI:T1WI,T2WI;增强 XRay,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

5、sis,鉴别诊断: 脑凸面和大脑镰 vs 转移瘤,恶性淋巴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鞍上区和颅前窝 vs 垂体瘤,颈动脉瘤,脊索瘤,软骨瘤 颅中窝 vs 三叉神经瘤,神经节细胞瘤, 颅后窝 vs 听神经鞘瘤,血管网状细胞瘤,颈动脉球瘤 脑室内 vs 脉络丛乳头状瘤,胶样囊肿,诊断价值的比较: CT :钙化 MRI:血管;特殊部位,三、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Overview: 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 发生于成年人 男女比例相等,催乳素微腺瘤多为女性,Clinic and Pathology,Pathology: 大体: 脑外肿瘤 包膜完整界限清晰 可向上图片鞍隔侵及鞍上池 较大

6、肿瘤中心坏死或囊变 偶可钙化 激素分泌:有分泌激素功能/无分泌激素功能,PRL:闭经,泌乳 GH:肢端肥大 ACTH:cushing综合征,Clinic,Clinic and Pathology,压迫症状 视力障碍; 垂体功能低下; 阳痿、头痛等,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XRay(Plain Film ) 蝶鞍开大 骨质改变: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鞍底下陷 鞍内钙化(罕见) 颅高压及颅骨增厚,垂体大腺瘤,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1、垂体微腺瘤:冠状位薄层增强扫描 垂体高度异常: 正常标准男7mm,女9mm 但并非绝对 垂体内密度

7、改变: PRL腺瘤低密度;GH腺瘤和ACTH腺瘤等密度 低密度也可由肿瘤液化、坏死、纤维化所致 增强:慢进慢出;强化形式多样,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1、垂体微腺瘤: 垂体上缘膨隆: 冠状扫描,膨隆可以居中,偏侧更有意义。少数平坦。 垂体柄偏移: 偏侧的肿瘤可以将垂体柄推挤向对侧 居蝶鞍中部的肿瘤,垂体柄变短,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1、垂体微腺瘤: 鞍底骨质改变: 冠状面显示颅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 血管丛征(tuff征): 增强扫描,垂体内毛细血管床受压、移位 治疗效果: 溴隐停治疗后PRL腺瘤可缩小,CT值上升,Ic

8、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2、垂体大腺瘤: 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哑铃状 等密度,略高、低密度或囊变 生长方式:,室间孔 脑干 海绵窦 海绵窦 蝶窦,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2、垂体大腺瘤: 密度的改变 钙化放疗后 出血(卒中):高密度低密度 增强:大多数强化 颈内动脉闭塞,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MRI: 1、垂体微腺瘤: T1WI 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伴出血时为高信号; PRL瘤边界清楚,GH和ACTH瘤边界多不清楚。 T2WI 高信号或等信号; 垂体高度异常、上缘膨隆、垂体柄偏移等表现与CT

9、相同。 增强 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MRI: 2、垂体大腺瘤: T1WI 等信号,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 坏死囊变信号略高于脑脊液;出血高信号。 T2WI 高信号或等信号。 生长方式 向鞍上生长,冠状面呈葫芦状“束腰征”,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诊断要点: 1、垂体大腺瘤: 蝶鞍增大、鞍内及向外延伸、边界清楚的肿块 CT为略高密度 MRI: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有明显均匀强化,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诊断要点:

10、 2、垂体微腺瘤: CT不敏感,主要表现间接征象; MRI T1WI上垂体内的低信号病灶,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鉴别诊断: 垂体微腺瘤 vs 垂体囊肿、转移瘤、垂体脓肿、垂体梗死; 垂体大腺瘤 vs 颅咽管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星形细胞瘤、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CT :价值较高 MRI:能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及相邻结构关系;优于CT,四、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Overview: 为颅内较常见肿瘤 常见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 20岁前发病约半数,Clinic and Pathology,Patholog

11、y: 为先天性肿瘤,来自胚胎发育时颅咽管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 多位于鞍上或鞍内,常长入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肿瘤可为实性或囊性,以囊性者为多见,占9095,可为单囊或多囊,囊内含有黄绿色的胆固醇结晶,钙化率高,儿童达8090,成人约3050。,Clinic and Pathology,Clinic : 儿童发育障碍、颅压增高为主; 成人视力、视野障碍,精神异常及垂体功能低下为主。,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XRay Plain Film:鞍区钙化、蝶鞍异常、颅压增高等; Angiography:鞍上占位病变、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伸直抬高,脉络膜前动脉池段及后

12、交通动脉横行段常上移。,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鞍上池内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少数呈分叶状; 以囊性或部分囊性为主,CT值变化范围大; 常见钙化,形态表现不一;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壁也可出现强化; 可有脑积水表现、蝶鞍多无明显改变。,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MRI T1WI可为高、等、低及混杂信号,T2WI多数为高信号,但钙质为低信号; 实性肿瘤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T1WI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壳状强化; 其他占位征象与CT相同,Diagnosis and Differenti

13、al Diagnosis,诊断要点: 儿童多见,高颅压、视力视野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方面的改变; CT平扫见鞍区囊性病变,可有不同形态钙化; 增强扫描肿瘤囊壁及实性部分可强化; MRI可显示各种信号强度的鞍区占位病变,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鉴别诊断: 囊性颅咽管瘤 VS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蛛网膜囊肿; 实性颅咽管瘤 VS 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错构瘤、巨大动脉瘤、血管网状细胞瘤,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诊断价值比较: X线平片和脑血管造影有一定得诊断价值;但不能完整显示肿瘤范围; C

14、T和MRI定位及定性诊断均较为准确; MRI更优于CT,五、松果体瘤(pinealoma),Overview: 占颅内肿瘤的1% 2%;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它包括发生于松果体部位的一组新生物,而不是单一肿瘤; 也包括少数位于三脑室前下部的异位松果体瘤,Clinic and Pathology,Pathology: 松果体瘤包括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畸胎瘤、胶质细胞瘤、胚胎细胞瘤、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多为生殖细胞瘤,占松果体瘤的50; 肿瘤多呈球形,包膜完整,也可浸润生长,沿脑室扩散,Clinic and Pathology,Clinic : 颅内压增高、内分泌紊乱,如性早熟和四叠体

15、压迫症状(双眼上视困难、双耳听力丧失)。,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XRay Plain Film:颅内压增高、松果体区钙斑增大;常同时出现,钙化呈分散点状或斑片状,范围较大,直径多在1cm左右。,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CT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第三脑室后部,边缘清楚,稍不规则,多数略高密度病灶,钙化率达70。增强扫描边缘清楚,均匀一致强化。有室管膜扩散时,脑室壁可出现带状或结节状强化影; 畸胎瘤:混杂密度肿块,内见钙斑、牙齿及骨骼。增强扫描多无强化或只轻微部分强化; 胚胎细胞瘤:边界不规则;表皮样囊肿:为低密度,无强化;移位松果体瘤:发生

16、于视交叉,则于鞍上池见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一般无积水。,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MRI 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 矢状位可很好的显示肿瘤与脑室及脑干的关系; 增强可改善肿瘤边界的现实并有助于检出经脑脊液种植的肿瘤。,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诊断要点: 特定部位(松果体区)、钙化率较高 鉴别诊断: 松果体瘤 vs 小脑幕裂孔脑膜瘤、室管膜瘤、转移瘤; 异位松果体瘤(三脑室前部)vs 鞍区肿瘤。,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诊断价值比较: CT对钙化敏感; MRI较CT能更好的显示肿瘤的确切部位、侵及范围和邻近结构的变化。,六、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Overview: 是颅神经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占颅内肿瘤的8%10%,占后颅窝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 好发于中年人,10岁以下少见; 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