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781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及对策研究过度教育是指由于扩招导致人们的实际教育水平超过了社会劳动力市场从事该工作需要的教育水平。常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高等教育过度的牺牲品;不论是冷门还是热门专业,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大学生就业时低起薪。近年来,“北大毕业卖猪肉”、“最难就业季”等新闻屡屡刺痛民众神经,此皆过度教育之果。我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扩招,高等教育至XX年进入大众时代。从XX年的金融危机到现在,大学生就业危机愈加严重,可见高等教育过度化的危害很大

2、,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仍在持续。进入新时期,我国知识性失业人群仍占较大比例,解决过度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像过去一样单是建议高等教育内因分析,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改进转变”难以改变现状。新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相关政策等。因而,解决高等教育问题,更需要教育事业与社会环境“与时俱进”。只有人尽其才,才能使我国从人口大国真正转变为人力大国。文章旨在结合新时期政策提出对策,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新的思考,减缓高等教育过度化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危机。1 新时期我国高等

3、教育过度问题的外因分析谈及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多是从教育层面进行分析:大学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对等;大学扩招、滥开专业,学术型人才过剩而技术型人才稀缺1。但本文认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化问题得不到解决,更多的是为社会新形势下的外因制约。新形势下的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经济结构尚未得到完全的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大学毕业学生所学专业并不吻合,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我国经济结构在逐步调整,但仍处于艰难的过渡态,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新常态。目前,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底端加工的位置。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导致我国经济最需要蓝领阶层

4、的高级工人,而不是白领。针对白领岗位所培养的大学生,自然而然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人为抬高了就业门槛2。正如筛选理论所说,劳动生产率是人的内在能力,而不因接受教育多少而提高或者下降,雇佣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而反映求职者教育水平的学历,便是沟通雇主与求职者间的一个信号。但高学历的大学生越多,对于我国现行的劳动力市场来说,吸纳这类人才的压力越大。1.经济新常态发展下对人才要求提高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由追求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趋向平稳化。我国人民日报数据显示,自XX年以来,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短期出现整体下滑,特别是第三季度的增幅创下了

5、近五年半来的新低。受此影响,就业市场大大减少了对一般劳动力的依赖,转向对高新技术人才的依赖。曾吸纳了众多求职者的中小型企业纷纷缩小规模,招聘数量减少的同时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质量。此外,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毕业生的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更加不易。一些大学生为了躲避就业压力,盲目地选择“本、硕、博”连读,并没有选择通过就业锻炼自己的实践与创新能力。1.传统的价值选择具有滞后性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广大农民家庭坚信“读书改变命运”。我国传统教育的文化理念是通过求学而获得向上层联盟社会流动的机会3。但由于城乡差别,城市垄断了当地几乎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包

6、括经费、师资、学生等,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高一点的教师流动性大,致使农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即便有那么几个成绩冒尖的还要时时遭遇重点中学“掐尖”的霸道做法。长此以往,富校更富,穷校更穷,好校更好,差校更差,形成教育领域内的马太效应4。然而,“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许多家长宁可孩子读三本院校,也不希望孩子读职业院校,更加剧了高等教育过度现象的蔓延。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对策思考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过度现象是与国家政策、教育事业、社会环境等都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各方面都应承担起责任,力求合力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与此

7、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出台,更需要教育事业与社会环境“与时俱进”。 教育事业要随新政策发展 高中阶段鼓励中职发展,与应用型专硕对接新政策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职免除学杂费。国家也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据教育部网站消息,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万,就业人数为万,就业率为%,对口就业率为%。故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由于学习资源有限,难以进入优秀大学深造,他们应该更多地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特征的操作性强的职业教育,使其就业时有一技之长。此外,专硕和学硕政策,使职业中专毕业的学生仍旧可以继续深造,走专硕的应用型人才发展道路,不必和众多普

8、通大学生挤在一条道路上而增加社会就业难的压力。大学创新就业指导方式教育部提出,自XX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因而,面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压力,高校要顺应国家政策,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方能让其在毕业时化被动为主动。尤其是对于非研究型的普通大学来说,可以借鉴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综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外实训”、“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融入社会的机会。2.社会环境要随新形势改善 坚持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以创造更多社会流动机会目前,高校扩招背景下,大

9、学入学机会增加,然而不少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却大幅下降,可见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有必要性的。孔子的“庶富教”就强调了教育使国家得以延续,我国应该继续坚持通过财政和政策等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尤其是多帮扶西北地区或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从1999年至今,从表面看高等教育与个体社会流动的关系越来越松散了。但实质是民众开始从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转向了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从把高等教育看作唯一社会流动渠道转向了把高等教育看作社会流动的渠道之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追求越来越趋向于理性了5。为此,我们应该继续鼓励人才通过教育或是其他途径创造更多的社会流动机会,尤其是让西北的人才可以有机会向中东部就业

10、市场流动,就不会有大批的学生挤在高等教育这一独木桥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带动大学生创新型就业经济新常态发展说明我国经济模式在逐步调整,企业对毕业生的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在校期间高校承担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责任外,社会大环境要给予创新型学生适宜的舞台。目前,我国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除了江浙一带早就有的大学生创业氛围,较落后的甘肃等省也已经全面启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实施弹性学制、提供创新创业保障、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支持措施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行动。从XX年到XX年连续五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到XX年中国创业大学生在中国大学毕业生

11、占有%,中国大学生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在我国创业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故而新的环境下,社会要带动大学生转变就业观,主动抓住机会,利用政策便利,在新时期实现新型就业。家长的就业观与学生同步在创新观念盛行的社会,人们会注意能力与知识同等重要。家长应明白知识不是谋生发展的唯一因素,还需要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现在的社会不再需要“书呆子”,如果一心只读书,进入社会时孩子无法实现与社会的过渡。经济新常态下,对大学生有新的要求,比如鼓励毕业生从一线基层做起。有调查显示,面对就业,90后是“追求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不爱铁饭碗,注重自我实现,倾向自主创业;在现实面前,他们懂得进退,重视个人能力,学历在他们

12、眼中不再是职场利器。家长也应该长远考虑,少一点短期功利的要求,给孩子更长久的发展。案例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得到重视,高校纷纷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浙江大学就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浙大在XX年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主体赛和专项赛两项赛事中获得8金,金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近年来,浙大开设了30多门创业教育课程,通过构建协同互动体系、整合内外资源、开启国际视野等多措并举,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现已形成“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创业交流创业孵化”全过程的创业教育机制。其中,竺可桢学院连续15年开办的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已经成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品牌。如今,创业界已经涌现出了“浙大团”

13、,快的打车、盘石联盟、个推、卡当网、蘑菇街、小美生活、智能手环bong、友谦网络科技等著名的互联网类企业都是由浙大校友创办。根据学校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截止到XX年8月31日,浙大XX届毕业生中共有26名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而截止到015年12月10日,XX届毕业生中共有83名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可以看到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很好。清华大学亦是如此,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截止XX年1月底,477个项目中有200多个注册公司,180多个公司拿到投资。据人民网新闻,XX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率持续高位、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为%,重点率保持在80%左右,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就业。京

14、外就业率逐年提高且已连续三年超过50%。而作为衡量大学培养人才成效的最直接指标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显示,XX年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未达到及格分数,分别得分和,位列55名和69名。国务院意见指出,XX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述所言也可看出,当其他大学生还在为就业作难时,以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为首的高校已经顺应创新型就业趋势,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让学生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主动创业,成为就业市场的掌控者。除了创业,就业市场也有变化。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举办的毕业双选会上了解到,入场招聘企业数量较往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些企业的招聘数量有小幅减少,但一些新型民营企业

15、的招聘人数则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企业提高了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但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有的企业明确要求毕业生须从一线干起,还有的企业对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进入“新常态”,也就是说要跟上当前新的形势,寻找新的就业机遇,从而更顺利地实现就业。结论总而言之,新时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但原因原因比往年复杂得多。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过度化带来的问题,也不能再走老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解决高等教育过度问题提供新的思考,从而减缓大学生就业难危机。研究发现,要想解决该困境,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新政策,并在新形势下对教育发展和社会环境提出新要求:高中阶段鼓励中职发展,与应用型专硕对接;大学则要创新就业指导方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国家则应坚持教育均衡发展,为社会流动创造更多机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带动大学生创新型就业;家长的就业观与学生同步。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