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8771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周《师说》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韩愈及写作背景,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难点)3、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重难点)4、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思想和谦虚好学的风气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除“天”和“地”外,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可见其重要性。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那么,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

2、的老师?我们要向老师学习什么?唐代大文豪韩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从容不迫地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进师说,一起感悟“师道”的真谛吧。名人说“师”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尊师典故程门立雪北宋大学问家杨时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杨时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直到

3、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子贡结庐守墓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

4、人所能超越的。(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六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走进作者:韩愈(一8)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

5、的。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

6、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反抗流俗的勇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韩愈上表反对,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韩愈,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潮州这年韩愈是51岁。他有诗记载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不虚南谪八千里,

7、赢得江山都姓韩。-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韩山韩水韩渠昌黎路昌黎学校潮州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梁衡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事:1.解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2.兴修水利,凿井修渠;3.兴办学校,开发教育;4.祭杀鳄鱼,安顿百姓。韩愈被贬,潮州受益可笑的历史三、写作背景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

8、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答韦

9、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四、解题。“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五、指导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生字读音愚昧y句读du或不焉fu相师xing谀y郯子tn苌弘chng老聃dn蟠pn经传zh

10、un贻y巫医w熟读课文,提出疑问作业1、全品作业本P59,1-6题2、背诵第一段、第二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归纳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 。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1、表示凭借,用来的;2、的原因 今:表结果。)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初等教育的学校)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并且。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11、。今:许多的人。)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三、词类活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形作名,圣人、愚人)四、一词多义(一)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齐师伐我(名词,军队)(二)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流传)2、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

12、著作)4、朔气传金柝(传送、传递)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客舍)(三)道1、其闻道也固先乎(道理)2、策之不以其道(途径、方法)3、道相似也(道德学问)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5、道芷阳间行(取道)(四)之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儿子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这类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助,取消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提宾标志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代“六艺经传”6、君将哀而生之乎代,我7、蚓无爪牙之利助,定语后置的标志8、吾欲之南海动,到、往(五)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指圣人)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大概 )今其智乃反

13、不能及(代词,他们的)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还是)(六)于耻学于师(介词,向)其皆出于此乎(介词, 从)不拘于时(介词,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七)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同“于”,引出比较对象,译为“比”,介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语气词)(八)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词, 表判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词,表肯定)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吗)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与“何”相应,表疑问语气呢)(九)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语气词,了)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语气词 ,感叹,啊)先生休矣(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十)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就是)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假若)六、特殊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道之所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