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665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本质及意义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范围内,人口总体上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综合。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过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所以有必要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对人力资

2、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实质是投入资金作用于农村人力资源,以改善原有资源禀赋,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形成具有更大潜力的人力资本,以期得到更高回报,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巨大,富余劳动力多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潜在人力资源丰富。XX年末,中国总人口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亿人,占总人口的54%。农村劳动力资源量亿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亿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据农业部测算,中国农业仅需劳动力

3、亿人,那么近2亿人是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 000万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主要体现为四低,即身体素质低、心理素质低、文化科技素质低和经营管理素质低。文化科技素质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和培训程度明显偏低。据统计,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占%;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很低,仅占11%;尚有%的文盲。XX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教育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只占%,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而没有接受过

4、技术培训的高达%。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1、地区分布不合理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致使农村人力资源地区文化程度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据统计,XX年东部地区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到%。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例看,东部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例仅为%。2、产业行业分布不合理农村人力资源过度集中于第一产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对较少,且第一产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也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统计显示,XX年全国农村从业人员亿人

5、,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从事第二产业的占%;从事第三产业的占%。3、供给结构失衡根据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程度,可将人力资源分为普通型、技能型和经营型三种类型。为便于研究,本文将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力划为普通人力资源;高中学历的划为技能型人力资源;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划为经营型人力资源。当前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明显失衡,表现为普通人力资源比重过大,占到88%;技能型人力资源短缺,仅占%,经营型人力资源非常稀缺,只有%。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良好氛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农民思想观念状决定着农村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转变农民思想观,关键要教育引导农

6、民提高自身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扩大自身择业的范围和机会。农民需树立和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转变给自足、不求创新的生产观念,主动投资于科技和教育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养,逐步树立与发展相适应的代文明意识。同时要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各方联动,在农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吸留住优秀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科学制定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推动农村城镇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农村小城镇

7、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步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不断增强城镇化吸纳能力。应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强管理,创新机制,优化服务,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力度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改造传统农业是投资问题,其中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尤其要向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就业资金投入机制,积极调整各级财政支出结构,强化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使得

8、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教育投资体系,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资,尤其是坚决实行教育投入向农村倾斜的政策,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可以为农业人才力量的积累奠定基础;积极鼓励农民、动员社会一切力量联合办学,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要鼓励和引导私人资本进行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推进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整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完善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劳动力统一市场,尤其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准入、民主权利保障和有序转移等方面制定法律规范。加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在调节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积极向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倾斜,建立健全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