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631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新中国地理教科书60年之演进与新中国60年风雨历程相伴,我国学校地理教科书也走过了它有喜有忧的60年。以人教社中学地理教科书为例,回顾我国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可为我国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借鉴。一、新中国60年地理教科书发展的主要历程1.仿苏与初建:建国初至“文革”前的地理教科书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来不及编写统一的地理教科书。在此背景下,国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49年1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采取改革地理旧教材,继承吸收其有用成

2、分,同时学习苏联教育经验为我所用的教材政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人教社对当时出版的一些地理教科书进行了修订和改编,作为学校地理教育的暂用教材。修订后的教科书在思想内容上,力求体现“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树立新民主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如曾次亮编初级中学本国地理课本、陈原编初级中学外国地理课本、田世英编高中自然地理课本等。1954年人教社制定了编写中小学教材的指导方针,1956年,教育部颁布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根据方针和大纲要求,19521956年,人教社分别编写了初级中学课本自然地理、初级中学课本世界地理、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地理、高级中学课本中国经济

3、地理、高级中学课本外国经济地理等地理教科书。1957年,毛主席在有关省市中小学教育问题的座谈会上指出:“教材要减轻,课程要减少。教材要有地方性,应当增加一些地方乡土教材”。之后,教育部相继发出有关精简中学相关科目教材的通知并提出精简办法,依照通知要求,人教社编写了不同阶段适合精简内容要求的地理教科书。1958年人教社出版初级中学课本地理和高级中学课本经济地理;1960年初中地理四册课本精简合并为两册;1961年人教社对地理教科书进行了再次改编;1963年人教社依据新颁全日制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编写了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地理和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地理。2.震荡与停滞:“文革”时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地理教科书

4、“文革”时期,全国中小学校既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也缺乏统一的课程教材。地理课程的设置,各省市各自为政,地理教科书的选用,各省市自编自用。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议,决议提出:“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育方针学制要缩短,课程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人教社地理教科书同其它通用教材一样被当做“封资修的大杂烩”进行批判,学生开始停课闹革命。1967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复课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一般由学校或教师自定方案、自选内容、自编教材。就全国整体而言,由于教育部的领导权被剥夺,阶级斗争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课,劳动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心,教

5、科书编写工作处于停滞状态。3.恢复与发展: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地理教科书“文革”结束后,恢复教材“国定制”,从1977年开始,在教育部的统一协调下,人教社地理室的编辑人员和全国一批有经验的大、中学校地理教师组成“全国通用教材地理编写组”,开始全国通用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1978年,依据同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1981年高中地理课程恢复设置,1982年人教社编写了高中地理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地理。新的地理教科书清除了期间地理教科书中的许多谬误内容,对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后,初中地理教科书和高中地理教科书均进行了相应

6、修订。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地理教科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教材编写制度由“国定制”转为“审定制”,并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及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1988年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为了满足各地不同的需要,国家教委鼓励各地根据大纲编写不同版本的地理教科书。人教社据此编写了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地理,1990年开始实验,1993年经审查通过后在全国试用。1993年在全国试用的初中地理教科书除人教版外,还有上海版、广东版、北师大版和四川版等版本。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同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根据大纲,人教社1997年编写了

7、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地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地理,供山西、江西、天津三省一市试验使用,XX年对教材作了修订。4.开拓与创新:21世纪以来的地理教科书进入新世纪,XX年7月和XX年4月教育部分别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代替了使用多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这不仅是简单的名称变化,更体现了课程思想、课程理念、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的发展。截止XX年,我国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粤教版、商务版、山西版、大象版等7个版本;普通高中地理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等4个版本。地理教科书真正实现了“一

8、标多本”下的教材多样化。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社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9年级地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二、新中国60年地理教科书发展的主要变化1.编写思想由“偏重学科”到“偏重社会”再到“以学生为本”建国60年,我国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思想大致经历了由“偏重学科”到“偏重社会”再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建国初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理教科书编写思想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双基”,教科书尽管重视政治思想教育,但对学生和社会关注不够。“文革”至改革开放前,各省区自编的地理教科书,编写思想偏重社会,“以生产为纲”, 教科书过于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强调教育为社

9、会政治经济服务,大量与地理知识无关的内容被选入教科书中,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受到削弱,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文革”结束后,教科书编写思想逐渐向关注学生方面发展,这种发展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关注学生素质;体现以人为本。1978年出版的“文革”后第一套地理教科书,编写恢复了传统,加强了“双基”,更多的关注了地理知识体系;20世纪80年代的教科书编写注意到除加强“双基”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及非智力因素;20世纪90年代的素质教育改革,使教科书编写思想进一步向关注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地理教科书普遍加强了学科与社会及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力度,注重

10、学生素质的培养。新世纪地理课程改革中,发展性的教育价值观受到普遍关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成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强调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2.体系结构由注重学科体系的单一化到淡化学科体系的多样化我国地理教科书体系结构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归结为由注重学科体系的单一化到淡化学科体系的多样化。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地理教科书体例结构因循地理学的学科逻辑体系,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结构的严密性,按照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和安排地理教科书内容。建国之初与向苏联学习期间的地理教科书,其体系结构大致为:初中以自然地理为主

11、,高中以经济地理为主,按照地理学科知识逻辑进行教材结构编排。1963年版地理教科书和1978年版地理教科书,在分析和参考中外地理教科书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炼了符合地理学科知识结构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系结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地理教科书编写要求改变以知识传承为中心的做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教科书体系结构开始由注重学科体系的单一化向淡化学科体系的多样化转变。1994年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地理一改传统“大洲-地区-国家”的体系结构,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征将世界直接划分为13个地区进行编排。1997年高中地理则改变按部门地理安排教科书结构的做法,以系统地理为主,按照

12、地理环境结构,人类在利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顺序安排体系结构。21世纪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体系结构更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科书以区域地理为主体框架,突出基础中的重点,淡化学科体系,允许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学习。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由具体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既注重各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功能,又根据模块具体内容确定相应的编写体例。3.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建国之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地理教科书,内容选择基本上以苏联地理教科书为蓝本,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1

13、963年版地理教科书仍然强调对地理基础知识的选择,直到1978年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这一要求亦改变不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1986年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在内容选择上首次提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之后颁布的所有地理教学大纲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应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并以此为主线进行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进入21世纪,新的地理课程改革在教科书内容选择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

14、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内容安排应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弹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教科书编写强调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构建教科书内容,并体现教科书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4.呈现方式由呆板单调到灵活多样建国之初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理教科书,受当时的思想、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在呈现方式上较为呆板单调。教科书内容基本上是“课文、图像、练习”三大系统一统天下,文字表述枯燥,缺乏形象性;图像黑白

15、印刷,缺少趣味性;练习要求死板,缺失互动性。1963年版地理教科书做了较大改进,在文字叙述方面,行文简洁,说理清晰,增强了地理学科特色,并且注重插图的使用,各种单色插图配合较好,在练习方面编写了总复习提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开始有了较大突破,在教科书系统划分上,“课文、图像、练习”趋向于融合统一。1990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科书将大量图像引入教材之中,并设计编写了生动形象的地理材料,安排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栏目,如“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使学生在手脑并动的过程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1997年高中地理教科书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图像系统的作用,增大图幅量,减少图

16、载信息,丰富图像类型,美化图像设计,增强教科书的可教性与可读性。21世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更是灵活多样,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编写,课文、图像、练习之间已无明确的界线,教科书内容以文字叙述、图像展示、资料连接等多种方式呈现。如通过在图像中开“天窗”的形式呈现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特征;通过学生对话图的方式呈现地理问题的说明、地理问题的解答等。三、对我国地理教科书发展的思考1.编写思想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地理教科书是地理课程的载体、地理教学的软件、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资源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地理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地理教科书实现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思想也应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