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612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分析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大学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更是对学生四年以来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高校大面积扩招、师生比例的加大、指导教师人数不足、重视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难度加大,毕业论文的总体写作质量有所下降。同时,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困难急需解答,因此,提前做好毕业论文选题和撰写的指导

2、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本项研究的出发点。笔者从自身专业领域文艺学和美学学科出发,通过对我院XX届到XX届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共8届本科毕业生的3846篇毕业论文进行搜集整理和对比研究,对共计154篇文艺学和美学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帮助。一、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常见问题首先,总体上看,历年来有关文艺学和美学方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最少的,所占比例最低时只占总论文数的百分之三点一,最高时也不过百分之六点几。历年来文艺学领域的选题平均不超过百分之四,并且没有明显的起伏和变化,如表一、表二所示。其次,表一的数据还表明,文艺学和美学方向的毕业论文的优

3、秀率相对较低。按照毕业论文百分之三十的平均优秀率来判断,文艺学论文的平均优秀率只有百分之二十,明显低于平均值。除了XX年达到平均值以外,其余年份的优秀率始终徘徊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可见选择文艺学的论题,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不好写,也写不好。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学生普遍反映文学理论和美学课程比较抽象难懂,听课一头雾水,思考一脑袋浆糊,选题时更是觉得不好把握,为难情绪重。可见学习难度大,写作难度高成为制约更多的学生选择该方向论文选题的瓶颈。理论课的深奥、抽象、枯燥令学生们望而生畏,致使毕业论文选题上文艺学成为最大冷门。第三,通过对这8届共计154篇文艺学和美学方向的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情况加以研究

4、可以发现,论文的选题和质量良莠不齐,总体上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选题陈旧,满足于通说,缺乏新意在文艺学领域有着众多著名的中外的理论家和基本原理和常见范畴和术语,相关的研究已有相当的历史与渊源。大量的学术研究在前,学术文献众多,因此进行学术突破的难度大,所以通常在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新的创意,选题比较陈旧。从以上的这些选题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选取了类似教科书上知识的陈旧命题。像刘勰的“情采观”、诗歌的意境美等公认的经过再三研究的老命题。如从佛教影响看刘勰和从“天人合一”角度分析宗白华美学思想,这些都是常用的角度。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中的儒家特色和唐宋古文运动和文道观的密不可分也都是学术

5、界已经达成的共识。这些老的经典性的选题,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前人的研究和参考资料也多,似乎比较好写。但是,面对众多研究资料,学生从学识上、时间上根本无法完全把握,这样的选题很难写出新意。具体的写作也是人云亦云,囿于“通说”。或者用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组织材料,或者对前人的研究和观点做简单的概括和复述,或者写作思路按照传统的教科书的思路展开。如果只限于对学术材料的堆积,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就是炒冷饭。同时写作的结构模式也是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等常见结构模式展开分析论证,似乎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不但没有新意,研究的学术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难获得好的成绩。

6、2.选题过大过空,只能泛泛而谈过大过空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时常犯的通病之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一般要求在一万字左右,并且写作的时间也比较短,这就决定了在论文中一般不可能讨论太大的问题,并且从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和写作经验来讲也不可能驾驭太大的学术问题。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有的同学却往往喜欢选择比较大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大题目小论文、多主题、脱离实际等现象。例如,表四中所列举的选题,有的选题偏大,有的过于空泛。如“浅析中西文论的融合”,论文至少要涉及到对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全景把握,也需要熟悉中西文论交流和融合,古今中外,纵横开阖,是很难在短小的篇幅内完成的。而“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美学浅谈”这样的

7、选题,需要对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历史和创作进行研究,要想在有限的篇幅内讨论清楚是很困难的。还有一些同学选题过于空泛,外延模糊,很难把握主题。比如图表四中的“文人与禅”、“论诗人与酒”、“论网络文学现象”等选题,严格来讲都不算是学术论文的题目,而更像漫谈和随笔。这些选题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辨析,对中心论题的界定不明,让人一头雾水,所以选题失之于笼统。这些深奥、宽泛问题的论述往往需要一部或几部学术专著才能完成,所以选题过大对于本科生来讲是不明智的。大的选题范围大,资料多,论文写作也相对容易。但是大的选题本身就蕴涵了多向度的问题和论点,涉及的学术问题头绪繁多,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这样大

8、的题目以本科生的条件很难完成,在具体写作中容易造成仓促地堆积学术资料,或过于散乱枝蔓,只能做一些表面工夫,最后草草收尾,应付了事。3.选题范围过宽,专业界限模糊我们在对XX-XX这八届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发现有大约2%到3%的论文难以进行准确的方向归类,这些难以归类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具体说来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选题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关系,完全联盟脱离了专业知识背景,有的论文甚至明显不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专业论文。如XX届的毕业生论文中的两个选题:家庭教育问题探析就属于教育学论文,论人们对二奶、换偶现象的论证属于社会学论文。毕业论文就其主要目的而言,

9、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题目。选题具有专业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种情况是不同程度的偏离了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与文艺学专业方向的关系是宽泛的、间接的、松散的关联。如图表五里面所列举的从先秦典籍看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思想、上古易理对老子思想的影响、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等。文艺学的研究的确要以哲学研究和宏观社会研究作为背景,但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要落到文学艺术领域,因此文学艺术的前提和专业界限是不能丢弃的。二、文艺学和美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常见问题通过对这8届共计154篇文艺学和美学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加以研究,发现

10、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内容空泛,缺少自己的观点,如同教科书由于选题过大和空泛,在写作中缺乏问题意识,一部分同学的论文内容空洞,中规中矩,只是对前人知识的复述和研究材料的堆砌,没用问题这根红线去贯穿,缺乏自己的观点和创新,如同教科书。比如XX届一位同学的论文竹林七贤及其风骨,论文开始介绍了魏晋时期的背景,然后介绍建安文学的前后两个阶段。接下来分别介绍了竹林七贤的事迹和性格。最后是竹林七贤和建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这种背景、现象、特点、对后世影响的写作模式如同教科书般的刻板,缺乏新意,令人读之乏味。再如XX届的一位同学的论文浅析儒释道三家思想对刘勰成书的影响也是类似问题。其内容依次为:时代背景

11、、刘勰个人经历、文心雕龙中的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论述思路遵循着时代背景、作家思想历程、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属于标准的文学史写法,只是对前人观点的总结和梳理,并没有自己的创见和理解。这种论文,看起来结构也完整,条理也很清楚,但是就是缺乏新意,老生常谈,缺乏学术价值。2.流于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探究论文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论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有的论文,只是对现象和材料的描述,观点不鲜明,中心不突出,浅尝辄止,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对论文进行追问式的研究。比如XX届一位同学的论文文人与禅,论文第一部分列举了“文人好禅”的各种事实:王维、白居易、王旦、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好禅的证据。第

12、二部分又是列举了“文人归禅”的代表事例:左誉。第三部分列举了“僧人诗文”的事例:梵天、延寿、惠崇。最后是对文人好禅现象的历史原因进行了简单总结。前三个部分的现象描述占了五分之四的篇幅。令人感觉到文章仅仅是指出了中国历史上文人和禅之间密不可分的现象。明显地看出文章仅仅流于现象的描述,缺少总结,也缺少追问式的研究。但是学术研究仅仅停留在表象显然是不行的,文章正确的思路应该是首先总结文人与禅关系的特殊性,其次追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关系,然后还要揭示这种关系对文人品格和文化品格的影响,继而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影响。可惜文章只是到现象,最后仅有的溯源部分仍然是泛泛而谈就戛然而止了。3.偏离中心,结构

13、不完整有的论文虽然在选题或者开头的论述中确立了一定的中心,但是在具体论述中没有控制好,导致中心偏离,或者结构不完整。比如XX届一位同学的论文是报纸文学价值取向探究,本来选题还是不错的,中心也比较清楚。按照题目来讲,写作重心应该放在报纸的文学价值有哪些方面上;研究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建立在对其他文学门类的比较基础之上,从而得出报纸文学的特殊性。但是论文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个问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报纸文学的衍生和发展及其价值取向的嬗变、报纸作为媒介对报纸文学价值取向的限制、消费文化语境下报纸文学价值取向的得与失。论文的内容并未涉及到对报纸文学价值取向的总结性概括。就

14、论题本身而言,其主要问题在于中心论题没有论述到,剑走偏锋,缺失了最重要的部分,从而造成结构不完整。4.拼凑,逻辑混乱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中心观点,有一些同学的论文,缺少对材料的甄别和组织,甚至被各种观点搞得思维混乱,缺乏把握能力,造成了论文写作东拼西凑,缺乏逻辑。比如XX届一位同学的论文浅谈“隔与不隔”,其所论述的是王国维提出的重要命题,学术界已经有相当多的论述,所以很多前人的观点会对作者造成影响,作者只是列举了不同角度的多种不同的论述,自己并没有给出一个综合的界定,也没有在现代接受美学语境下发掘出新的意义。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写出中规中矩的合乎学术逻辑的结构完整的论文。这可以从论文的各部分内容看到

15、:先是列举了关于此命题的有关论断,又列举王国维的相关论述。第三部分用一首诗来做例证。最后是从读者角度来谈命题。这四个部分各个分离,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让它们合理地连接在一起。论文中充斥着大量的材料,罗列了各种的论述和例子,缺少自己的思想和连贯整体的思路,因此整个论文显得逻辑散漫,有拼凑之感。5.语言风格错位学术论文有自己的学术规范,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要求通过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议事论理,注重的是“论”,以理性的分析和阐述为目的。学术论文虽然也有感性的材料,但是不应该作为论点的支撑和论据。有些同学没有很好地掌握这种规范,对文体把握不准,未弄清论文和其它文体的区别,因而造成

16、很多问题,导致写出来的论文有的像调查报告,有的像经验总结,有的甚至像报告文学。语言缺乏理论思辨的色彩,观点和结论都是感性、直观的,缺乏学术价值。其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抒情散文式风格,过于注重文学性,太多的感悟性语言,把学术论文当成文学作品或者读后感来写。仍以XX届一位同学的论文文人与禅为例,论文的写作中有许多讲故事的成分,语言颇富文学性,证明作者并没有掌握学术论文的文风规范。如文中第二部分有一段文字:徽宗大观三年考取进士的浙江天台人左誉,后来曾一度做到湖州府里的通判一职。高宗绍兴年间,心情正处于苦闷深渊的左誉,一天独自去游观杭州西湖的青山秀水,但那本来魅力无穷的景致却勾不起他的兴致。正在懒洋洋回转身时,他冷不防发现大路上有一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