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48560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_醉翁亭记_岳阳楼记比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记”比较阅读,作家生平,少年时代,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欧阳修:三岁而孤,母亲郑氏用荻秆在沙地上教其读书写字。,相同点:,三人均早有大志,酷爱读书,天资聪颖 , 刻苦勤奋 。,不同点:,1.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考取进士,生活比较顺利。 2.范仲淹、欧阳修早年生活艰苦。,成年后生活经历,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 ,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欧阳修天圣七年(1029

2、年) “连中三元” ,入朝为官,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相同点:三人均积极从政!,被贬原因,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为之一) 范仲淹:改革失败(有损官僚阶级利益)他被调作那州(今陕西彬县一带)知州,准备为这范氏祖先的发祥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欧阳修: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

3、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三人相同点:都改革,都失败,都被贬。,写“记”的状态,柳宗元小石潭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记”的状态,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代,北宋王朝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已复杂而尖锐,民族矛盾(契丹的威胁、西夏的侵略)

4、也日益严重。不少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要求实行政治变革,并以范仲淹为中心,形成一个较有进步性的政治集团,与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的“邪党” 作斗争。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写“记”的状态,欧阳修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

5、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抒情句总汇,小石潭记,写景抒情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写的景物: 表达感情: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所写景物: 表达感情: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描写景物: 表达感情:,潭水的声音。,喜爱,愉悦。,潭中的游鱼。,同上。,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悲凉凄苦。,综述,记叙了作

6、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岳阳楼记,悲景,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悲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喜景,喜情,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抒情议论段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表达作者对迁客骚人悲喜观的否定,对古仁人思想的追求。体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表达自己的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再联系当时情况想一想,朋友二人同处逆境,此文目的是在于劝勉友人,激励自己。作者已上升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把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只在乎国家的安危与人民的幸福。,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出作者对古仁人思想的向往,还表达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同时还有对友

8、人的劝勉。,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和“乐”是表象和实质的关系,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写朝暮四时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野餐简朴,无管弦助兴,但射饮弈棋,猜拳行令,杯盏交错,“起坐而喧哗”的野趣,也是朱门高第的宴饮得不到的欢乐。这里,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更因为乐在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综述,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情感中心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