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8520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题名称传统文化的继承科目政治年级适用班级一单元(章)二课(节)教学时间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明确1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识记2个作用: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作用理解3个特点: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继承性清楚4个表现:传统文化继承的4个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

2、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难点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导入引入课题播放视频汉服承古韵,国学童子功观看视频感受儿童拜孔子、习礼仪、学国学的场景,并思考:为什么各地掀起了“国学热”?学习国学有何意义呢?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从杭州、上海等地开办少儿国学班、“孟母堂”,着汉服、成人礼,感受国学经典;到大学开办国学院、国学讲座;再到国际背景,从全球联合祭孔,到孔子学院在不少国家纷纷建立,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学国学经典有利于

3、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环节1(是什么)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探究:分组交流课前搜集成果,分别展示中秋节、四合院、京剧、大同书等传统文化的由来与特点,说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表现。思考并讨论:分别展示中秋节、四合院、京剧、大同书等传统文化的由来与特点,说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表现。环节1(是什么)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教师活动一:展示“中秋赏月”;并归纳传统习俗的含义、影响及地位;教师活动二:展示“康有为的故居北京最大的四合院”;并归纳建筑的含义、传统建筑的特点,影响及地位;教师活动三:展示“传统文艺”图片:京剧表演、古代文学、传统绘画。归纳: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

4、华,使京剧越来越具有魅力,以及鲜明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教师活动四:展示孙中山大同书;教师活动五:通过以上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生活中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学生讨论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学生讨论二:介绍四合院的特点,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的特色?学生讨论三:介绍京剧的由来及特点,思考京剧至今能够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四:请同学们介

5、绍一下“大同思想”有哪些?讨论:P41页探究“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毛泽东的话表明了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继承的重要性。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发展,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重大影响。)学生活动五: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从含义、影响、地位三个角度总结归纳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从而感受生活中的文化。合作探究、激发潜能环节2(为什么)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2.传统文化的影响;探究二:观察

6、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思考探究:1、你能发现会徽中体现了中国的哪些传统文化?2、会徽设计出来,马上得到世人的认可,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为什么? 这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3、会徽即使不告诉大家名字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家也能马上认出来这是个印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是个印章?4、会徽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了?以上又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教师归纳:特别注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也会因时而变。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中一直保留着其

7、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教师归纳:传统文化的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思考回答探究二的问题,并且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影响;环节3(怎么办)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探究三:展示图片: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有何影响? 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我们是否应全部学习之?为什么?如何对待?学生讨论: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

8、的精华和糟粕。(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四、教学反思:(一)、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学生意识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积极树立学生意识:包括对课前学情的了解、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的预测;课上深入贯彻情景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课下布置的作业以巩固性发展性目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意识。(二)、如何更好的将系统的理论知识深入到学生的生活树立学习意识针对经济生活大部分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生活阅历又有限的实际,虽然我在本堂课教学中采取了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理论知识的忽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树立学习意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