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508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仔猪由母体产出的时候,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水生到陆生,从恒温到变温,从依靠母体呼吸到自主呼吸;正是由于这些应激变化,使仔猪从出生到断乳时的死亡率高达10%25%,特别是生后7日龄内的死亡数最多,占断乳前死亡数的65%左右。因此,要想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1 妊娠母猪饲养的关键措施妊娠母猪的营养胚胎在妊娠前期绝对生长量很小。中期生长量约占出生重的30%。而后期,特别是临产前联盟20d生长最快,胚胎的生长所需的营养

2、物质依靠母体的供给,所以要加强妊娠母猪的营养,尤其是妊娠后期的营养。因此,在妊娠后期必须供给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特别是供给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妊娠母猪的免疫在妊娠期间要做好影响仔猪成活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如仔猪红痢、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免疫。让泌乳母猪有充足的奶水首先,应满足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一般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不低于14,质量一定要好;再次应满足钙、磷、碘、锰、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另外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维生素即是母猪本身新陈代谢所需,又是乳中成分,十分重要。哺乳仔猪饲养的关键措施吃足初乳初乳特点是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可以增强仔猪的

3、免疫力,同时也有刺激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的功能。初乳中的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性的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因此,只有吃过初乳以后依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给仔猪。固定乳头哺乳母猪不同乳头的泌乳量也不相同。一般是靠近前边胸部的几对乳头的泌乳量比后面的多。为了保证仔猪发育整齐,所以在分娩结束后应尽快固定乳头。保温防压气温过低,引起死亡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新生仔猪被毛稀少,体内仅含有1%2%的脂肪。并且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够健全,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

4、060w灯泡取暖。应当对哺乳仔猪保持适宜的温度:初生,35;13日龄,3230;47日龄,3028;1530日龄,2522;23月龄,保持20为宜。哺乳仔猪被母猪压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有时甚至高达50%,并且大多数发生在母猪产仔后1周内。主要是初生仔猪体重较弱、行动迟缓、母猪产后疲劳、产房环境不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压踩仔猪。补铁和补硒补铁能提高仔猪日增重,并有效降低了腹泻发生率。如出生后7d不补铁仔猪就会造成贫血,出现突然死亡、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及发生白痢、肺炎等现象。出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很少,约50mg。每天需要约7mg的铁。母乳中含铁量也很少,仔

5、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以获得1mg的铁。为了防止仔猪缺铁性贫血,应在出生后13d内补铁,牲血宝每头仔猪1ml,深部肌肉注射。缺硒会引起多种组织的病理变化如白肌病。过多则引起急性或慢性硒中毒。因此在仔猪出生后3d肌肉注射亚硒酸钠,30d再注射1次。或母猪在分娩前2025d肌肉注射亚硒酸钠1次,剂量为/kg。寄养有多头母猪同期产仔时,对于那些产仔头数过多、无奶、少奶、母猪产后因病死亡的仔猪应采取寄养。被寄养的仔猪必须吃足初乳,至少在产后6h以上才能寄养。一般选择分娩48h以内的母猪。寄养过早仔猪可以再次吃到初乳而引起腹泻。补水水是消化、吸收、运送养分和排除废物的溶剂,它们溶于水后才能进行。水可以调节

6、体温和体液电解质的平衡。缺水时会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作用减弱,损害健康。若不及时补水,仔猪会因喝脏水而造成拉稀。一般在出生后3d左右补给清洁的饮水。补料初生仔猪完全依赖吃母乳为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猪的日泌乳量在分娩后先是逐渐增加,到产后第3周达泌乳高峰,以后逐渐下降。3周前母猪基本上能满足仔猪营养的需要,仔猪无需采食饲料,但是为了3周龄后大量采食打下基础,必须在出生后57d开始补料。补料一则可以供给仔猪部分营养物质,二则促进消化器官能适应植物性饲料。一般补饲的日粮应接近母乳的营养水平,每千克饲料含消化能不宜少于13794kg/J,粗蛋白质含量不少于18%,

7、赖氨酸含量占粗蛋白质的4%5%。补饲有机酸。给仔猪初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某些消化酶,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且有抑制微生物繁衍的作用,降低仔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断乳仔猪的断乳时间、断乳方法对小猪的成活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断乳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造成仔猪烦躁不安,吃食不正常,造成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疾病的发生,断乳时间一般在2835日龄,最早的21d。断奶后必须留在原圈饲养,即“赶母留仔”。预防腹泻仔猪易患腹泻,并且出生1周内的仔猪发生腹泻时死亡率高,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是仔猪红痢、仔猪黄、白痢等,对仔猪腹泻的预防可采取给产前40d的母猪分别肌肉注射仔猪腹泻二联六价基因工程苗,同时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早期感染,新生仔猪可在出生后的几天内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小结哺乳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是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加强对母猪与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与免疫,改善饲养环境卫生,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就能够达到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