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8459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1. 西周宗法制规定了分封制的一些继承和传承方式,在所有的等级之中宗法制以嫡长子的利益为主要利益。据此可知,在宗法分封制下A. 诸子权争祸乱四起 B. 国君的权力与能力相脱节C. 礼乐征伐自长子出 D. 继承方式立子以长不以贵2. 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 A监察制度 B三公制度 C谏议制度 D选官制度3.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

2、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 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 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4. 史料证明、科举制不仅被东亚一些国家复制和模仿,也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这一现象反映了A. 科举制平等择优方式向全社会推广 B. 科举制延续之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C. 科举的观念依然存活于现实生活中 D. 科举制有超越种族和国界的生命力5. “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

3、 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B. 经济发展瓦解了传统伦理C. 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D. 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6.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从侧面表明宋仁宗时期A. 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 B. 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 D. 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7. 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4、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8.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 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 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 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9. 明清时期,兴起于民间的金龙四大王信仰,由民间护佑漕运的水神上升为国家祭祀的黄河和运河之神,大运河沿线、黄河下游河段形成了庙宇密集的祭祀带,并向周围地区传播。这说明A. 政府推崇金龙信仰以强化统治 B. 国家祭祀利于扩大漕运开发范围C. 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经济的命脉 D. 民间与官方漕运安全的诉求一

5、致10. 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期A.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 B. 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C. 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 D. 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11. 下列物证,可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原始材料的是 12. 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意在“轮船招商”,即将福州船政局所造官船招商承领。后因“官造轮船内,无商船可领”,遂不得不因应时势,改为“招商轮船”。这说明当时洋务官员A. 无视中外商战中华资流向 B. 注重吸引民间资本求富C. 竭力防范官僚和商人沟通 D. 加强对民

6、族资本的控制13.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时间创办者及身份企业名称1866年方举赞(铁匠作坊主)上海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源(华侨商人)继昌隆缫丝厂1878年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黄佐卿(商人)上海公和永缫丝厂A. 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14. 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 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 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 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 调和了中西

7、文化矛盾15. 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A. 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 B. 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C. 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 D. 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16. 有学者指出:(雅典)城邦采取措施以保障其公民出任公职并行使政治权利的同等机会:在饥馑或城邦被困期间,更多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那些弱势群体。但共同体成员财富、能力及生活方式的不平均却是一种普遍的情形。这表明雅典A. 生活贫穷者无缘参加公民大会 B. 满足所有人生存原则及追求经济平等C. 政治精英致

8、力于缩小贫富差别 D. 追求政治权利平等并不要求财产平等17.伯利克里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A. 伯利克里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B. 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C. 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D. 伯利克里因开创五百人议事会广受支持18. 右图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揭露了日本在徐州会战中的残暴C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

9、情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19. 某学者指出,雅典人认为城邦是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公民群体,在血统上排斥外来因子。奴隶大多数是“进口”而来,自然被排斥在外,外邦人更不必言。但是外邦人在经济文化领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就弥补了其政治权利上的缺失。材料表明A. 参与城邦政治文化生活是雅典人的权利和义务 B.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 外邦人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公民阶层 D. 雅典城邦具有开放和排外的双重性质20. 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法案规定: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应作债款的本金计算,尚未还请的本金,分三年偿还;并规定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名

10、由平民充任。这表明当时的罗马A. 债务奴役制正式被废除 B. 平民在斗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C. 贵族失去了司法垄断权 D. 平民开始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21.下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A. 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 B. 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C. 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 D. 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22. 一战前,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以此获取利润,在国内大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这一变化反映英国A. 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 B. 丧失经济霸主地位C. 社会创新氛围不足 D. 第三产业得以兴起

11、23. 有学者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这表明英国A. 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完善 B. 政治制度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C.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24.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A. 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 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C. 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 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25. 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

12、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A. 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 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C. 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 D. 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26. 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B. 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C. 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 D. 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27.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

13、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A. 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 B. 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 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 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28. 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这一法案A. 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 B. 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C. 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 D. 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29.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C. 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 D. 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30. 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苏联A. 经济建设中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B. 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C. 严峻的国际形势急需实现工业化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升国际地位31. 下图是幅拍摄于1960年流行全国的“支农”题材的合影照。该图反映了当时我国A. 试图缓解产业结构矛盾 B. 具备创建乡镇企业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