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454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林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而是一个质量的问题。质量问题已成为当前林业建设的主导追求,已成为林业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而林业营造林工程是林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也是整个林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新

2、一轮“绿联盟化广东”,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现代大林业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大好时机下,紫金县把加快林业发展放在了首要任务。因此,加强和创新营造林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林业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为确保生态立县、生态强县的发展战略稳步、有序推进,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探讨。1 紫金县林业现状紫金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其中有林地公顷,灌木林地公顷,疏林地公顷,未成林地公顷,无林地公顷;森林覆盖率为%,林木绿化率为%。近年来,从省、市、县到基层各级相关林业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和创新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真抓实干,使营造林工作取得新突破,并呈现出蓬勃发展

3、的好势头。紫金县从XX年以前每年营造林面积仅几千亩增加到今年的万亩,不断加快林业建设步伐。但长期束缚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林业自身蕴藏的巨大潜能还远未释放出来,工程建设中暴露出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目前的林业发展,基本上还是一种数量扩张型、资金推动型的发展,与人们所期待的质量效益型、需求拉动型的发展尚有较大距离。营造林工程的不足之处: 营造林工程计划下达时间过迟,当年任务量过大,导致规划、备耕、施工等工作准备不充分,直接影响造林成效。由于营造林工作的特殊性,它是一项季节性强、时间短的工作,而且任务量大。在营造林时,要做好规划设计、招投标、备耕等工作需要一定时间,往往

4、做完这些工作已到了5月份,错过了3、4月份的最佳种植季节,苗木成活率不高,造林效果较差。2.营造林规划设计过于单一化,实地调查不够详实,小班区划不合理,致使规划设计千篇一律,树种配置单调,难于体现林业多种效益。由于造林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而且县级林业部门相关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营造林工作的高标准化、精细化操作,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存在走形式现象,如未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树种配置统一化,混交林、复层林少等。2.营造林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加上技术型管理力量薄弱,监管实效难于体现。由于一些质量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行政管理行为的影响,特别是造林工程计划、资金与实施管理之间两条

5、线,个别造林施工单位乘机钻空子,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监管行为爱理不理,监管作用不大,严重制约着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同时,技术型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造林面积大,检查难于处处到位,难于频繁到实地监管,也制约着工程质量的提高。2.营造林资金投入有限,单位面积造林资金严重偏低,难于提高营造林质量。目前,紫金县营造林资金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人工造林每亩投入资金仅三百多元,对于艰辛的山上作业,以及高劳务费的支出,也只能是为完成造林任务而已,难于达到高标准的造林要求,更难多方位兼顾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完备的综合效益。提高营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转变机制,早规划,早备耕,把握最佳造林时机。针对营造林工作的

6、特殊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尽早计划,提前下达当年任务,转变原来当年任务当年下达的做法,为实施计划的相关部门,特别是林业部门留给充足的时间做好营造林规划、招投标、备耕等工作,确保当年3、4月份能顺利施工,把握好有利的种植季节,为保证苗木生长提高良好条件,提高种植成活率,减少大量补苗、补造、重造、植后抚育等劳务窝工。3.合理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编制规划设计时,应坚持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不同的地域、立地条件、优势种群、适生条件等配置树种,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如防护林应以配置防护效能好的树种为主,水源林则以保水性能好的树种为主。而不应有什么苗木配置什么树种,甚至是千篇一律以枫树荷木、樟树配

7、置。在新的形势下,绿化造林不单单是为了消灭荒山,更重要的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3.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力量。为确保工程质量,尽快完善有关营造林工程的管理细则、监理办法、检查验收、资金管理办法等,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依法依规的工程管理责任。据作者初步调查,造林资金管理对提高工程营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多数施工单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建设单位等行政部门受到行政影响或政绩影响,只要工程完工期一到,就必须组织验收且力争合格。因而,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监理等人员的监管行为置之不理,施工单位对需要整改的工序只是马虎应对,很难起到改善作用。因此,在资金管理上建议实行报账制,验收合格一块资金给付一

8、块,并结合资金稽查,对资金使用违纪违规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与此同时,加强基层林业技术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重点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从备耕、种苗选用、种植、抚育等环节抓起,才能确保种植一片成林一片;从过去只注重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管理为重,从而达到提高整体造林质量。3.多渠道筹资,多方式造林,合作共管。林业生态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应采取政府引导,以营造示范林的方式,通过局部改善林业生态效益,增加林地产值,带动广大林农增收致富的模式,鼓励社会各界的企业、团体或个人积极参与绿化造林,通过政府相关部门行政管理、社会舆论监督和投资商等多方共管

9、。这样,不但加大了造林绿化资金的投入,还有利做好营造林后的管护工作,可大大减少因放牧、割草等人为破坏,形成人人参与林业建设,齐抓共管巩固生态成果的大好局势。结语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需求、维护身心健康的愿望日益强烈。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双增”奋斗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加快造林绿化的同时,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努力实现造林绿化数量与质量同步增长、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营造林工作取得新突破,并呈现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好势头。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