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450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一.引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属性定位,这是由我国高职院校的产生背景决定的。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适应型建设高级人才,其社会影响、社会地位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教育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竞争中求发展的理念。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这就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人才培

2、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办学条件,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方式2。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岗位职业教育,必须瞄准市场,必须有行业背景,必须有实践教学过程,才能能够直接、敏感地反应市场变化的情况,考虑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高职的教学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实现由学校向社会化和市场性转型,才能够形成办学特色,提升竞争力34。因此,思考如何通过改善发展环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是当前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二、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由于种种原因,高职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实际的问题与矛盾。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3、,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短期需求,专业设置的口径过窄,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过重,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特别是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职学生就业高峰,过分强调针对性、实用性的对口专业反而会成为制约就业的“瓶颈”。第二,对“能力“ 本位”、“技术应用”以及“必需、够用”的原则理解过于简单、片面,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偏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同时忽视了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学联盟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基于几对基本矛盾及其解决的程度。一是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矛盾。高职教育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要求,又要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应注意纠正把

4、高职教育办成“中职升级型”、 “职业培训型”和“本科压缩型”的不良倾向。二是能力本位与素质发展的矛盾。要正确理解现代能力观和技术观,准确把握“能力本位”和”技术应用”中的素质内涵,克服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在实际中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三是针对性与适应性、创造性之间的矛盾。既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范围和技术领域,又要适应职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既要使学生练就就业的本领,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和创业能力。三.解决对策与建议1.改进人才评价模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三位一体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德育首位”和“文化品位”是高职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要

5、注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强价值观的改造,意志品质的锤炼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这是高职人才上层次有后劲的重要保证。“能力本位”是高职人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 二是专业能力,如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公文写作能力、文献检索与处理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等。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高职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重专业能力,而忽视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2、立足教育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6、、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建立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的制度,调查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此为依据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将就业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以满足本校四千多名在校生的理论实践一体教学。由学校提供场地、经费,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技持,企业安排生产性任务,双方共同管理。另外,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也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全面接触企业,亲身感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认同、获取专业单项与综

7、合技能、促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3、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要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让更多的专业教师有机会到对口企业岗位锻炼,同时,在行业、企业等部门选择一批骨干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聘请能力强、经验足的专家来校讲学答疑。这样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实际中应该大力提倡和完善管理。同时,还应加强教学专业培训,包括理论进修、管理类进修、实践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从制度与措施方面有效地保证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与市场的接轨。继续完善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软件建设。在从理实教学课程、教材、

8、方法、设施、管理等一系列方面,着力完善现有不足,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综合素质训练。利用校园网建设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教材、课件、软件等资源,完全对外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满足教师实践教学需求;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初步实现网上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需要,拓展了教育渠道。4.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第一、与行业企业共同编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知识的岗位能力应用,强调理论适度性:够用为度、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够用、不求学科的系统性,但求应用的系统性。第二、编制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以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依据进行授课。第三、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训操作。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专家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使学生真正具备岗位操作能力。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