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593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引起多脏器损害,表现复杂多样, 影响 疾病预后。本文对AP合并肾脏损害58例进行 分析 ,并结合有关 文献 着重探讨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1993年1月XX年12月收治AP179例,其中合并肾损害58例,占%。58例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岁。所有病例均结合病史、临床症状、B超或CT并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AP。

2、58例合并肾损害者,由水肿型AP所致23例,重症AP所致35例。 1.肾脏受损的诊断依据 血尿素氮升高;蛋白尿、镜下血尿及尿液中有形成份增多;少尿;无肾脏病病史;控制原发病后肾损害消失或好转。 并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水肿型胰腺炎并肾脏损害的23例中,表现为血尿素氮升高者10例,蛋白尿18例,镜下血尿7例,管型尿1例,少尿0例;重症胰腺炎并肾脏损害的35例中,表现为血尿素氮升高者25例,蛋白尿33例,镜下血尿19例,管型13例,少尿7例。 并肾脏损害的转归3例并肾脏损害的水肿型胰腺炎患者中,21例随AP好转而于14周内肾脏损害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其余2例亦于8周内恢复正常;3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

3、的肾脏损害,8例于AP症状缓解后25周内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6例于8周内恢复正常,21例同时合并有其它脏器损害者,在住院期间,其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均持续存在,其中13例死亡,有少尿的7例中死亡6例,其余8例多脏器损害者于AP症状缓解后610周内,其肾脏损害的各项指标才恢复正常。 讨论 .1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及分型 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是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预后良好;后者虽少见,但病情危重,常伴有休克和渗出性腹膜炎等,病死率高。重症胰腺炎在发病后数天内即可出现多种严重并发

4、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肺炎、胰性脑病、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皮下或骨髓脂肪坏死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本病青壮年多见,在我国,胆道疾病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 由AP引发肾脏损害的机制争议颇多,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有:高浓度的胰蛋白酶激活肽释放酶 1 ,诱发高凝状态,使体内凝血与纤溶过程失衡。有病理活检显示:肾脏血管内可见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及细胞碎片组成的栓子;胰酶激活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对肾脏的损害;休克、缺氧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造成血管阻力增高 2 ;免疫复合物损伤 3 。另外,AP的罕见并发症为肾皮

5、质坏死,其特征为肾功能急性损害和肾皮质灌注不足 4 。 .AP并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本组资料表明,水肿型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所致的肾损害均以蛋白尿、血尿素氮升高及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AP致肾损害的早期诊断 对已确诊AP的患者如果出现蛋白尿、氮质血症、尿中有形成分增多、少尿而临床又确可除外其它肾脏疾病,应警惕与AP有关。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更应注意监测。 .AP致肾损害的防治 防治肾脏受损,应积极 治疗 原发病。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阻止胰酶释放及抑制胰酶的活化,防止有害物质的生成及坏死灶的扩大或继发感染;稳定细胞膜、改善微循环以利于炎症吸收。对于内科治疗效果差,有脏器功能衰竭加重、胰腺有无菌性

6、或感染性坏死时,则应外科手术,必要时可作腹膜透析。 影响 预后的因素有:年龄、营养状态、休克情况、病程长短、原发感染灶手术引流的及时与否、脏器衰竭的数目等 5 。 .合理选用抗生素 对AP并发肾脏损害的患者,抗生 素选用应符合以下条件:能通过血胰屏障。能在胰腺组织内,特别是坏死组织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能有效抑制引起胰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不会引起肾功能损害。 目前 较有效的方案是头孢唑啉与甲硝唑二联疗法 6。总之,AP特别是重症AP并发肾脏损害,临床上并不少见。在处理AP时应注意防治诱发肾脏损害。对于已有肾脏损害者,应积极改善肾脏微循环,促使肾功能恢复。 参考 文献 1 Msrshall Int

7、em Med,1993,153:1185. GreestEin of the renin system in acute J Med,1987,82:401. 袁爱力.急性胰腺炎的肾脏变化.实用内科杂志,1990,10:344-345. Meshkinpoar H.肾脏和胰腺疾病的相互关系.国外医学消化分册,1990,10:96-97. 许国铭,李石. 现代 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213. 徐光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 分析 .临床消化病杂志,1997,9:54.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