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317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_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生产布局研究之一摘 要光绪十五年冬,张之洞调任鄂督,其原在粤所订炼铁机炉也随之移鄂兴办。铁厂移鄂,标志着湖北 工业 化的起始。但此举并非张氏之初衷,亦非出于继任粤督李瀚章之不喜洋务,遇事推诿。实际上,这是清廷中枢为了抑制李鸿章集团势力过于膨胀,有意“扬张抑李”,扶植张之洞,并考虑到湖北省 自然 资源、位置、 交通 有利条件,而作出的重要决策。湖北钢铁工业之建立,乃是晚清特定的 政治 局势与湖

2、北省资源、位置等人文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关 键 词 汉阳铁厂 由粤移鄂 张之洞(一)众所周知,早在张之洞督粤期间,他就已通过驻英公使刘瑞芬,向英国谐塞德公司定购炼铁机炉,积极筹备在粤设立铁厂。后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原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武汉,汉阳铁厂建立。这标志着湖北近代钢铁工业的起始。汉阳铁厂的选址,历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争议。论者多注重于比较汉阳、大冶两地孰优孰劣,辩论汉阳龟山一带的地理环境究竟是否适宜等中观、微观层面的 问题 ,而往往忽略了从宏观层面探究铁厂设鄂的原因。1(第258259页,266269页) 中国 近代最大的钢铁厂为什么会在湖北落户?对此,最一般的解释就是由于继任粤督

3、李瀚章不喜洋务,遇事推诿,因而张之洞趁机奏请移厂于湖北。这一说法不仅有李瀚章本人奏折为依据,2(第207208页)而且从张文襄公全集中还可以找到相关的旁证。譬如: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八日张之洞致李瀚章电文中说:“盖铁机非洞所自请带者,公既嘱令移鄂,即不肯以铁款累粤。”3(卷134)似乎自己将铁机带往湖北,是出于李氏之嘱托。李瀚章回电中亦有“铁机承关爱,感甚”之辞。3(卷134)大概正是因为这一说法有一定的史料基础,所以多为人们所采用。1(第18页,192页,232页) 诚然,铁厂移鄂与李瀚章其人不喜洋务有一定的关联,但这不过是一种 历史 表象,并非湖北兴办铁厂的主要原因。其(一),钢铁工业是一种具

4、有战略意义的主导产业,铺设铁路,制造军械均与之密切相关。汉阳铁厂规模之大,需款之巨,晚清罕有其匹。如此重大的问题,清廷中枢岂会毫无考虑,而听任两个地方督抚私相授受?流行说法在情理上讲不通。其(二),细读李瀚章原奏,内称:“现在直隶,湖北正议创办铁路,如将炼铁厂量为移设,事半功倍。”2(第208页)此中并未明言铁厂具体移设何处,故不能将李氏之态度视作铁厂移鄂的主要原因。其(三),更重要的是,早在李瀚章上奏之前,醇亲王奕譞,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及海署就已通过各种方式,向张之洞表达过开采大冶铁矿,将粤省定购机炉移鄂兴办等意见。李瀚章之上奏,不过承其余绪,实际上对张之洞决策 影响 相当有限。此点

5、下文将详论之。从有关 文献 材料中,笔者还发现另外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出自后来任汉阳铁厂督办、汉冶萍公司总理的盛宣怀。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张之洞札委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在给张氏的覆禀中,盛宣怀说:“伏查大冶铁矿,光绪三年职道督率英国矿师所勘得,风气未开,无力筹办。逮光绪十五年,宪台建议芦汉铁路,职道条陈就鄂铁造轨,毋庸购买洋铁,可塞造路漏卮。蒙醇贤亲王发交宪台核议办理。此固天欲以自强大任待宪台而始发也。”3(卷100)盛宣怀这一说法除了强调他本人在其中的功绩外,还揭示了当时主持外廷之醇亲王奕譞在其中的作用,以及铁厂与芦汉铁路之间的相互联系。较之前说,当更为接近历史的真实。不过,盛宣怀在这里却有意

6、掩饰了他本人当时与李鸿章的关系,只字不提李鸿章、盛宣怀在汉阳铁厂创建初期同张之洞之分歧与争夺。显然,这与甲午战后李鸿章失势,盛宣怀急欲投靠张之洞,寻找新的政治靠山的心态有关。4(第7071页)另一种不同的版本则出自张氏晚年所撰抱冰堂弟子记,其中说:“中国初设铁厂时,言者多请开徐州利国矿,以徐州运道不便,且铁路南北皆自汉口发端,铁厂必近于武汉方合,乃主开大冶之铁矿以代用,设炼铁厂于汉阳。”3(卷228)张之洞的这一说法虽未提名,但已含蓄地点出了他本人当时同李鸿章盛宣怀诸人在厂址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颇应引起学界的重视。不过,张氏在此对清廷中枢的意见及其影响避而不谈,显然夸大了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以上

7、三种说法,都包含了部分历史之真实,但却均非历史之全貌。我们尚须追溯并还原这一决策形成的具体过程,才能进一步予以解释。(二)盛宣怀所言非虚。光绪初年,受李鸿章札委,他曾聘请洋矿师在湖北勘探、试采煤铁各矿。结果发现大冶铁山铁矿及附近兴国州锰铁矿,矿质之佳世所罕见,如用来“合熔生铁,再炼熟铁及钢,足供中国各厂一切需铁之用。”5(第236页)并探得荆门当阳所属窝子沟一带所储煤炭“足促两座熔炉一十八年至二十年之需。”洋矿师郭师敦在湖北大冶一带黄石湾附近觅得一地,建议请政府在那里兴办铁厂,采炼煤铁。5(第280页)李鸿章方致力于经营北洋附近之磁山铁矿、开平煤矿,对此不予支持。5(第368页)盛宣怀只好“以

8、资本难继,商请停办。”5(第403-404页)是为湖北兴办近代钢铁工业的第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中法之役后,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深,修筑铁路,举办钢铁工业进一步受到国内有识之士的重视。两广总督张之洞以恢宏的气度,在粤积极兴办洋务事业。光绪十五年上半年,张氏与驻英公使刘瑞芬往复电商,筹购炼铁机炉,计划在粤设厂。不久,张之洞因议筑芦汉铁路而调任鄂督。然则初接调令之时,张之洞本人对于兴办炼铁厂,有什么打算呢?同上引抱冰堂弟子记中所说的情况不符,张之洞当初并不曾因为“铁路南北皆自汉口发端,铁厂必近于武汉方合”,而主张开大冶铁矿,在湖北设铁厂,顺便指出,张之洞此中所谓“铁路南北皆自汉口发端”亦与当时的地理

9、事实不符,因为兴修粤汉铁路之主张,迟至甲午战后才出现。6(第105页)七月十二日张之洞奉上谕调任湖广总督。七月二十七日,他致电伦敦驻英公使刘瑞芬,询问:“炼铁机炉能经行山路,运至山西等处否?或能拆开分运尤好。最大之件,约重若干?”3(卷132)同日,张氏收到驻柏林公使洪钧发来的电报。洪钧祝贺他移督湖广,并建议:“矿师合同本载明两广及中国他处,楚北煤铁极富,挈往亦可。”3(卷132)二十九日张回电则表示“矿师仍令先到广东勘。”3(卷132)我们从中即可看出,张氏当时并未放弃在粤设厂的计划,他还积极筹划炼山西之铁,而对开发湖北煤铁资源,虽然有洪钧之建议,但张之洞并未立即予以考虑。八月二十六日,张之

10、洞上奏清政府,提出在广东“省城外珠江南岸之凤凰岗”设立铁厂的主张。3(卷27)同日,张之洞致电湖北巡抚奎斌,请其密查大冶铁矿的开采情况。7(第5374页)表明张氏已开始留意湖北煤铁事业。但其关注之程度,明显不若山西。对此,我们可以从九月十日张之洞遵旨筹办铁路谨陈管见折中得到印证。折中说:“查晋铁并非不善,特由煎炼未精,若多购略小机炉,分拆装运,足可运入晋境粤亦产铁,近由臣购定机器设厂熔炼由粤至鄂,水运可通。闻湖北大冶县向来产铁,该县近省滨江,俟到鄂后当详晰勘明妥筹采炼之法。有此三省之铁,即可供此干路之用。”3(27)此中虽已提到要采炼鄂省之铁,但其轻重缓急,显然不若晋铁、粤铁重要。九月十二日,

11、刘瑞芬电告张之洞:“炉机笨重,均不能拆开,只宜水运。”3(卷132)但张仍未放弃炼晋铁的计划。十四日、十八日,他抓紧时间,同洪钧往返电商,定购可以经山路运往晋省的小机炉。3(卷132)九月下旬,情况开始有所改变。二十二日,奎斌致电张之洞:“顷接盛道宣怀电:在京奉醇邸面谕查勘大冶铁矿。现派比国头等矿师白乃富()赴汉,已抵镇江,到日请派员送往。”8(第78页)盛宣怀的行动显然走到了张之洞的前面。盛氏致奎斌的电报甫经发出,而白乃富已抵镇江,可见盛宣怀行动之敏捷,心情之急切。耐人寻味的是,迟至十月一日,盛宣怀方才向张之洞禀明此事。盛电云:“湖北煤铁,前请英矿师郭师敦()勘得。如果开办,仍请原经手较易。

12、”8(第71页)此中“原经手”一语语意模糊,有的学者据此看出盛氏有觊觎大冶铁矿之意,不为无识。9不过,在盛氏禀告之前二天,即九月二十九日,张之洞已经致电论敦刘瑞芬:“湖北大冶产煤铁,海署嘱亟筹开采。请速觅著名矿师一人,代订薪工,即立合同,令赴汉口领事处报到。需款电到即汇。”3(卷132)电文措辞颇为急切,表明张之洞对湖北煤铁的兴趣已急剧上升,他已来不及“俟到鄂后”(九月十日张氏语),便急忙采取了行动。关于张之洞转变态度之原因,电文中只是笼统地提到系海署之嘱咐。至于究系何人所嘱?所嘱具体 内容 是什么?是以何种方式下达给张之洞的?今已找不到第一手材料予以说明,但我们不难推知其大致情形:前面盛宣怀

13、致奎斌电中已提到“奉醇邸面谕”之事,则此前不久盛宣怀必与醇亲王奕譞有过一次面谈。奕譞是光绪帝生父,“甲申之变”后继恭王奕讠斤主持外廷,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海署),一向对张之洞扶植甚力。6(第66页)光绪初年勘探大冶铁矿之事,系盛宣怀奉李鸿章密札经办的,此事外人很少知情。必是醇亲王从盛宣怀处得知大冶铁山情形,一面谕令盛氏派员查勘,一面将情况透露给张之洞,并嘱其亟筹开采的。上文所引盛道覆禀中亦称:“逮光绪十五年职道条陈就鄂铁造轨蒙醇贤亲王发交宪台核议办理。”此系事后追忆,难免与史实有所出入。但盛氏特别强调了醇邸的作用,张之洞作为当事人对此也未予反驳。则笔者上面之推断,当与事实相去不远。不过,十月八日

14、,张之洞致海署电中,对于炼铁铸轨之事,仍主张:“一面勘矿购机,分投采炼,即是发端。度支虽绌,断无合天下之力不能岁筹二百余万之理。中国铁虽不精,断无各省之铁无一处可炼之理。晋铁如万不能用,即用粤铁,粤铁如亦不精不旺,用闽铁、黔铁、楚铁、陕铁,皆通水运购机造厂,每分不过数十万,多置数处,必有一获。粤新购定,黔早运到,均有确价,并不为多。小炉拆机,山路可行此不必惜费者也。”3(卷132)此中不难发现:张之洞此时虽已不再坚持非炼晋铁不可,但其基本观点,仍是“多置数处”,“分投采炼”,与九月十日之上奏并无大异。他虽已提到了炼楚铁,但其次序排在晋、粤乃至闽、黔之后。可见此时张氏对湖北煤铁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

15、,尚无将机炉移往湖北的打算。紧接着发生的几件事情进一步促使张之洞转变态度。十月初九日,李鸿章复电,反对分投采炼。李鸿章指出,“开矿炼成钢条器款甚钜,岂能各省同开?”他断言:“黔铁难成而运远,断不可指;晋矿佳,惜无主人耳。”均不足以成事。并建议:“粤既购机炉雇矿师似宜就大冶开办。”10(卷11)十四日,海署再次致电张之洞:“大冶下手自是正办。”3(卷132)二十七日,盛宣怀所派矿师白乃富已抵鄂,由委员伴随,赴大冶、兴国一带勘查。7(第5399页)二十九日,张之洞致电海署及天津李中堂,请其代为转奏,令盛宣怀赴沪与其一晤,“俾得询商大冶铁矿并开煤设厂一切事宜。”3(卷132)十一月十一日至二十日,张之洞“在沪留十日,与道员盛宣怀详筹煤铁之事”。6(第66页)二人意见固然存在不少龃龉之处,但张之洞无疑从盛处得知了不少关于湖北煤铁矿的情况。此后,张氏对于开办湖北煤铁之事,态度进一步转趋积极,信心也显著增强了。而在二人会谈期间(十一月十三日),李瀚章奏折方才出笼。我们实在不能将鄂省铁厂的建立,归之于这一过时了的建议。盛宣怀再次抢先采取了行动。二十三日,就在张之洞由沪赴鄂途中,盛宣怀分别向北洋大臣、湖广总督、山东巡抚上筹拟铁矿情形禀,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其中包括:另派大员督办;将湖北大冶、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