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264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建设幸福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载体,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五一小学提出“幸福德育”的建设思路,将帮助学生获得幸福感,提升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围绕这一思路,学校创造性地革新德育课程载体,开发符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努力实现课程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一、对幸福德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为了实现学校德育的系统性、有序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们以“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良的五一幸福少年”为目标,借鉴学科教

2、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把理论化的德育规范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把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校德育经验有联盟机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诸方面力量,不断创设开放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德育文化环境,以此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具有什么素质的人,更有能力获得幸福呢?学校系统分析了提升学生幸福能力的要素,确立了九大幸福元素“自理、爱心、礼貌、责任、合作、自律、感恩、友善、自强”。同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开发出“五一小学幸福导航手册”,对九大幸福素养目标进行层次化、操作化处理。例如,在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心、礼貌、自理。这些细致微小、易于操作的指标,将我们的德育目标变得切实可行

3、,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抓手”。于是,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的综合背景下,我们尝试构建了“幸福德育课程系统”,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类:基础类课程主要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语文、数学等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国学养正课程;实践性课程主要指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自主开发的另一类校本课程,包括节庆课程、仪式课程、基地课程和主题课程等。二、幸福德育课程的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目标为指向,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开

4、发校本课程,落实德育工作目标。把基础性课程做“实”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的道德课程,是德育的主载体,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做实。我们在对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进行专门研究时发现,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还有些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基于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德育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开发了“国学养正”校本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尝试改进教学方式,推出“体验式”“情境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如在教合作的乐趣这一课时,教师在学生成功

5、完成学校平面图的制作后,说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及其范围,接着询问学生回家的道路,然后按照四个方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调查学校不同方向都有哪些建筑物等。在调查活动中,记录员、采访员、汇报员、安全监督员、召集人,分工明确,保证了学生对方位以及道路、建筑等公共设施的重点记录和设施间的准确连接。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调查所得尝试画草图。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解决问题。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学科教学中,我们提出要培养学生五种幸福素养目标要求:语文、英语等学科除利用教材中的显性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6、;体育学科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包括体育游戏中的表现,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发展;音乐和美术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数学、科学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信息、劳技等学科要渗透对学生实践素养的培养。把拓展性课程做“精”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着力开发“国学养正”德育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这门课以国学为载体,重在“养正”,教学内容以国学经典为主,辅以趣味小故事,一年级的弟子规、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年级的增广贤文等,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同时传承民族传统美德。每一课后都设计了评价表,设计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评价、体验评价以及家庭评价。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

7、知文意、听故事、明道理、敢实践等环节。如“明道理”,主要是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唱一唱”“议一议”“演一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把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谦恭礼让等良好素养体现在了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把实践类课程做“活”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德育是远远不够的,五一小学为此创建了德育社会化的新模式,设计开发了“实践性”德育课程,努力使德育课程向“课程化、活动化、综合化、社会化”方向发展。1.开发“节庆课程”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元素。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可以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加上学校自主设计的节庆活动共同构成了五一小学节庆课程。每年重阳

8、节,学校都利用万寿路老年公寓组织学生开展“我为老人做一件事”的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学校都组织学生远足到八宝山烈士公墓,缅怀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年三八节学校开展感恩体验课程,通过“护蛋行动”“背包行动”等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妈妈的辛苦。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妈可真不容易呀!这次体验让我深切理解了“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含义,以后我要比平时更懂事!对妈妈更好!2.开发“仪式课程”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教育需要情境,校园仪式便是一种触及学生心灵的情境。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等,看似平常,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五一小学的开学典礼,以教育主题的形式出现,如本学期以“爱在

9、延续”为主题。由师生共同捐助40万元治疗费,现已病愈的笑笑同学,在开学典礼上发言:重返五一小学是我的梦想,是我与病魔斗争的信念,是我在满是药味的病房中的一缕阳光。我利用治疗以外时间去学习我落下的课程,因为我做梦都想回到我可爱的学校。她的发言打动了每个同学,深化了“爱”这一教育主题。升旗仪式是学校生活的日常仪式。五一小学的升旗仪式也在不断创新:第一步,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第二步,宣布升旗手名单及班级和个人事迹;第三步,升旗;第四步,唱国歌;第五步,国旗下讲话;第六步,国旗下呼号;第七步,齐诵校训。各部分也围绕增强德育效果不断追求创新,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感染、内化。入队仪式是小学生活中具有纪念价值的

10、特别时刻。近年来,我们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孩子的入队仪式。家长和孩子一起学敬队礼,学唱队歌,学系红领巾,一起寻找分别属于两代人的那份神圣的情感。毕业典礼则改变了单调的会议形式,通过校园生活回顾、家长深情寄托、毕业生赠书等别具特色、饱含真情的活动,使其成为学生的难忘经历。3.开发“基地课程”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教育基地为孩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了集中且丰厚的资源。五一小学依托地缘优势,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确立不同的主题教育基地。我们把三军仪仗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航空航天部二院作为科技教育基地;与永定路邮局合作成立了青少年邮驿站,感受中国3600年的“邮文化”;建立葡萄酒

11、文化实践基地,了解北京地区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产业的百年发展历程,洞悉京城百姓饮酒习惯的变化。4.开发“主题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开展真实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真实的内心体验、思想情感和道德行为。五一小学开发“大视野课程”,定期开展走近文学、走近科学、走近艺术、走近体育、走近社会等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自我体验、自我提高。例如,在“走进文学”板块:我们先聘请老舍研究会会长关纪新教授为孩子们讲授老舍的生平及创作故事,然后带领孩子们走进现代文学馆,推荐学生走进老舍茶馆、北京西城的小羊圈胡同感受老北京文化的气息,指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等

12、作品,并组织学生表演茶馆、龙须沟等话剧片段。丰富的主题活动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走近科学”板块,我们则请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选取了北京植物园、北京朝阳公园、大兴野生动物园、神笛陶艺村等基地,带领不同年级的孩子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关注,让他们体验自然之美、生态之谐、环保之重要,学习一些自然生存的基本技能。最后把学生参与活动的小论文结集成册。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我们专门开发了博识课,建议家长每学期带孩子参观一个博物馆,学校为家长提供“博识卡”、“导学单”,让孩子们有目的地去学习参观。学生完成“导学单”内容,可计入学期末评价。我校还为学生组建了多个俱乐部和“红领巾小社团”,包括小钢琴家社团、小主持人社团、小记者俱乐部、小诗人俱乐部、小明星俱乐部、小易物市场等。这些组织成为学生开阔视野、参与生活、发展兴趣的平台。在这个开放、创新的时代,五一小学的幸福德育课程,其实是一种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它追求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整合,课内课外的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整合,互相借势,彼此促进,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