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147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开展的有效举措之我见1 康巴地区文化价值传统意义上藏区分为卫藏、安多和康巴三个方言区。康巴地区即康巴方言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和川藏高原西北部。包括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青海玉树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康巴”即康区的人。康巴地区是藏族文化的核心区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康巴文化具有突出的多样性、复合性与兼容性,是一种极富特色和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从历史积淀、人文联盟环境以及战略地位看它都极具研究价值。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

2、有国内外大批藏学专家学者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决议的出台,必将引来我国文化事业的又一次大发展,康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将迎来大繁荣。四川民族学院进行康巴文化研究简况据统计,西藏、云南、四川、青海四省共有各类高等院校170所,民族类高校共4所。位于康巴地区的只有一所,即四川民族学院。学院位于康巴文化核心地和发祥地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学院一直致力于康巴文化的发掘与

3、研究,例如设立康巴学、成立康巴文化研究所等,在保护和与弘扬康巴地区传统文化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些主观因素制约着康巴文化研究在学院的开展,如: 学院对康巴文化范畴的理解尚有偏差且研究力度不够学院的“康巴研究”对康巴文化范畴的理解尚有偏差,立足点大多停留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这一地理区域内,对真正意义上的康巴地区其他区域涉及得还较少。这其实也是我国康巴学研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即“在康巴文化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概念模糊、资源不清、家底不明,没有对自身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规范的收集和整理,总感到说不清道不明,浅尝辄止。”民族地区高校为了谋求发展,增强办学竞争力,一方面在学习其他高校模式,一方面也想走

4、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有时为了追上时代、大众步伐而忽视了本土文化。此外,对康巴文化“研究手段落后、使用不便、目标不明,特别是针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用性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管理体制、队伍建设、服务水平上也还存在一定问题和差距。”以上都是制约因素。2.教师在康巴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未得到体现学院教师研究群体具体情况是:第一,学院康巴学专家学者为数较少,且大多从事领导职务,具体从事康巴文化研究工作的专家更屈指可数。第二,年轻教师较多,多数来自汉族地区,对藏族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对康巴文化研究的兴趣与热情。第三,教师的评价机制制约。学院以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来衡量教师的学术素质。但传统文化中诸

5、如民间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作品的创作。缺少制度的支持,束缚了艺术学科教师的手脚。以上都导致学院康巴文化研究成果较少,且未能转换为可供社会使用的资源。2.学生缺乏关注与学习康巴文化的意识四川民族学院在校学生涵盖汉、藏、彝、羌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是学生群体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接受速度很快,乐于追赶外来文化、现代文化,有意识无意识地丢掉了一些“民族血统”。四川民族学院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教育专业拓展课程及公共任选课程五大课程组。五大课程体系中,都未出现康巴

6、文化课程体系,只在某些具体课程中出现与康巴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课程本应是本土传统文化的体现,最能显示学院的办学理念与课程特色,却在课程体系中显得零散,没有关联,缺乏系统性,缺少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安排。这与学院“坚持特色与优势相结合。挖掘人才培养特色,并注意把特色转化为专业优势与人才的就业竞争力。”的办学宗旨相悖。本地区学生缺乏学习与继承康巴传统文化的意识;非康区学生无从了解康巴历史与文化。从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上看,学院康巴学研究的开展恰好忽视了学校教育中最关键的主体,这是欠妥当的。这也是学院大力弘扬康巴文化遇到的又一尴尬局面。推进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大力开展的有效途径 依托康巴文化资

7、源优势明确办学理念康巴文化核心区域院校不能脱离地域大环境,一味照搬其他高校的办学模式。要转变思想,开拓创新,要有较高的着眼点,观照整个康巴地区。找准定位,依托有利区位优势,找准康巴学建设的新思路。这样,于康巴文化的传承是功德无量的;于学院自身,打造民族品牌、彰显地区特色,也是改革发展新突破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康巴文化研究机构的交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等高校以及康巴地区都建立了康巴文化专门研究机构。国外科研单位对康巴学的关注也日益加强,如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都曾召开过国际藏学会。学院可与这些研究机构取得联系。多做学术上的交流,掌握康巴文化研究的最新信息、前沿动态,

8、以促进学院对康巴文化的深入研究。3.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作为文化价值体系,人的文化自觉和价值判断又是文化传承变迁的重要因素。”以教育方式来传承传播文化,不能忽略、脱离人即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现代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兼顾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教师在康巴文化传承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更应热爱本土文化,自愿加入到康巴文化研究队伍中来,将弘扬康巴文化置于首要任务并乐意为之付出。学院应积极营造学术研究氛围,鼓励教师进行康巴文化研究,并为其提供制度、资金等的支持与保障。不能禁锢在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里。对于非文字性的艺术学科教师,多调动他们的创作激情与灵感,鼓励其创作能反映康巴地区古老文化的优

9、秀艺术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传承康巴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他们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推广中来,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3.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实现文化强国,必须“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新形势下学院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应作进一步思考与调整,而且还需将调整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活动接轨。四川民族学院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充分兼顾毕业生的普遍适应性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培养目的直接指向服务民族地区。那一切皆应围绕为民族地区服务这一目标进行。曾有专家提到“需求教

10、学法”,指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可以将此概念做进一步衍生,即了解社会已有什么人才,还需要什么人才,才能根据社会需求,目标明晰的培养和输送有市场需求,受大众欢迎的有用之才。注重普及型和专业型结合,既能满足社会普遍需求也可兼顾深入研究需要。增加实践实训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应建立合理的康巴文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规划时有意识加强康巴文化课程的教学力度。“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这指明了康巴文化研究在康巴地区高校的开展以及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康区高校应借十七届六中全会东风,在新形势下,在改革创新中继承与传播历史悠久的康巴文化。同时,再次审视自己在弘扬本土文化中的定位,为院校的发展找到适合的出路。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