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086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_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孙艳军陈新庚彭晓春桑艳鸿覃玲玲 摘要:以广州地铁六号线环境 影响 评价为例,结合国内外开展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对地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重点、工程污染再 分析 及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若干 问题 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内地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 参考 。 关键词:地铁;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振动 地铁 交通 作为一条带状空间三维结构物,涉及面广,其施工和运营都会对沿线和周边环境产生不同

2、程度的影响1。在进行地铁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尽量避免地铁交通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实现地铁沿线 社会 经济 、资源环境和地铁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 发展 具有重要的 理论 价值和现实意义14。 1 评价思路1. 1评价的指导思想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地铁交通的环境影响应成为线路方案比选的重要因子。地铁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系统,选线时主要以缓解地面交通为基本原则,难以回避沿线所有环境敏感点。评价应本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调查拟建地铁沿线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建筑物分布、环境功能要求、污染源情况和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

3、据工程污染源分析,结合地铁工程的潜在环境影响,借鉴既有地铁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的经验教训,以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振动和施工期环境影响为重点,对不同环境要素分施工期和运营期预测工程对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对工程设计中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分析,并针对地铁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或污染防治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将评价结论和有关建议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以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沿线用地规划,达到环评报告“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部门制定防治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 科学 依据”的目的。 1评价重点 根据地铁工程项目本身特点,从总体上讲,其

4、产生的污染物的方式以能量损耗型(噪声、环境振动、电磁辐射)为主,以物质损耗型(污水、废气及固体废物)为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为主,以对城市 自然 生态环境影响为辅。按污染因素划分,评价的重点是运营期高架段的噪声和环境振动影响;地下段的环境振动影响:施工期的扬尘、噪声及环境振动影响。从空间概念上划分,评价重点是地下段、高架段、车辆段、变电所、车站、冷却塔及风亭等。 地铁工程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 地铁工程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施工过程中将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将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严重的噪声影响,夜间施工的噪声扰民尤为突出。由于地铁六号线穿过海珠广场、北京

5、路等城市中心区,施工场地相对狭窄,施工过程可能发生局部的交通阻塞,从而引发相应区域的交通噪声提高。据类比调查,施工场地挖掘、混凝土现场浇注、装卸及运输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同时作业时,施工场地边界处昼间的等效连续声级为。 2.施工期环境振动污染源分析 地铁六号线在施工期间将使用大量动力式机械设备及车辆,由于地铁沿线特别是在穿越旧城区范围内的施工地段均处于人口稠密的环境敏感区中,这些机械设备和车辆在使用时产生的振动将有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振动影响。为保证施工单位和城市居民双方的利益,有必要对施工机械产生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做出分析。 运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 经过对广州市地铁六号线拟建线路的实地踏勘及对有

6、关地铁设计资料的相关分析,运营期噪声源主要由地下段、高架段和车辆段组成。 地下线路营运期间的噪声源主要为车站及区间风亭和冷却塔噪声,噪声源强与通风设备型号、功率及消声措施等因素有关。根据广州轨道交通一、二号线测试结果,车站排风亭百叶窗1处噪声级为366,距鹭江站冷却塔塔体1处为左右。 高架段噪声源主要由列车运行时产生的轮轨噪声、车体辐射噪声、机动车牵引电机噪声及桥梁结构噪声构成。地铁六号线采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其产生的轮轨噪声和电机运行噪声比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二号线采用的、型车低7。直线电机运行时距铁路外轨中心线处列车运行声级为80。 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车辆运行噪声、检修设

7、备产生的噪声、试车线噪声、空压机噪声等。 2.运营期环境振动污染源分析 工程建成运营后,列车车轮与钢轨之间产生撞击振动,经过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或桥梁基础,再传递给地面,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振动影响5。尤其是地下段的振动可能给地面上方的企事业单位、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由于地铁六号线沿线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振动的影响对沿线的文物古迹也可能造成微小但长久的破坏,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由于直线电机牵引轨道交通在 中国 尚属首次使用,所以国内 目前 没有实测数据可以引用,地铁六号线振动源强拟类比日本和加拿大振动 研究 结论。预测高架段振动在距线路中心线10处,列车运行速度为80/,振级为70。

8、 2.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析 地铁运行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牵引供电的接触网系统产生的火花放电形成电磁辐射、变电所因高压或大电流形成感应产生电磁辐射。其影响主要分布在地面高架段和车辆段联络线地面段以及变电所临近区域。变电所周围20产生的无线电噪声场强为3050(/),地面线距外轨中心线10处无线电噪声场强一般为36(/)。电磁辐射对民用电视接受信号仅在一定距离内产生短时间轻微影响,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但是若线路经过机场附近时(例如广州市地铁三号机场专用块线),需要另外考虑到满足机场导航系统的电磁环境的特殊要求。 2.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 影响 分析 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间地

9、表开挖及填筑造成的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及植被破坏,隧道施工对地表、地下水污染影响;施工地点对地表扰动破坏产生的城市景观影响;营运期作为 交通 走廊对城市景观协调性产生的影响等。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环境振动影响预测 环境振动的评价范围为线路两侧距外轨道中心线60以内区域的重要敏感点如学校、 医院 、居民区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一般而言,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造成的振动可采用列车轨道基础的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6。对于地铁工程项目环评而言, 目前 国内尚无成熟、通用的环境振动预测模式。环境振动预测主要是 参考 国内外有关资料及已通过环评审查的地铁振动环境影响评价成果以及国外的 研究 成果,一般用实验统

10、计建立的经验公式或采用类比的 方法 ,结合具体的地铁工程技术条件,经修正后进行振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对于一般环境振动敏感点,预测各敏感点处受到地铁综合振动影响的垂直向振级大小,并与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进行比较;对于沿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用经验公式估算并 .2噪声影响预测 对于地铁声环境评价范围的确定,建议车站风亭、冷却塔边界处40以内区域;地面段、高架段两侧距外轨中心线各15以内区域;车辆段厂界外150以内区域。一般敏感点控制在临线路第一排楼房以内区域,重要敏感点如学校、医院等扩大至临线路第二排楼房。 声环境影响预测主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选择边界条件近似的既有噪声源进行类比监测和调查;

11、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现状背景值和设计作业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推荐的预测方法对列车正常运行时地面段、高架桥道路两侧以及车辆段周围环境噪声敏感点的等效连续声级进行预测。根据地铁六号线工程特点,建议采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和采用旋转电机运载系统做出比较评价,以突出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性能优点。 结语 开展地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不仅有助于论证线路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而且有助于防治其产生的环境污染,对城市规划、建设及环境管理都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等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地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鉴于 中国 目前地铁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大大

12、滞后于实际需要3、4,而这一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又涉及多层面交叉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而亟待研究和 应用 有关的环境评价 理论 和实用而有效的评价方法加以实践,对城市地铁交通事业的健康 发展 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 文献 1吴小萍,陈秀方.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中国工程 科学 ,XX,5(10):88-94.2卢茂楠,杨成水,许兆又.城市轨道交通的次生环境影响与对策.环境保护,XX,(6):26-28.3秦应兵,杜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环保,XX,22(4):9-11.4杨涛,吴蕾,徐望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构想.中国环境科学,XX,2(3):270-274.5葛世平.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城市轨道交通研究,XX:(3):30-34.6翟婉明.车辆轨道藕合动力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