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7038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 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二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根据下图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1、2题。1.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干旱半干旱湿润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2.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B.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湿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解析】1选B,2选A。第1题,从沿海向内陆,水汽难以深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植被从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第2题,自东向西水汽难以深

2、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所以影响因素是水分。(2015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3、4题。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3选C,4选B。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面面积缩小,芦苇大

3、量死亡,会导致湖泊自净能力减弱。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2016连云港高二检测)读下图,完成5、6题。5.图示区域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B.城市周边地区C.塔里木河下游D.盆地中部6.图示区域城乡聚落规划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A.丰富的水源B.便捷的交通C.适宜的气候D.平坦的地形【解析】5选B,6选A。由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新疆地区,图中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阴影部分为天山山地,不可能成为农业区,因该地地处我国的干旱地区,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

4、2015湖州高二检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7、8题。7.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的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8.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B.C.D.【解析】7选A,8选D。第7题,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第8题,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重要价值突出表现

5、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弱。(2016泉州高二检测)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较,它是唯一有着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图,回答9、10题。9.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A.干旱B.湿热C.高寒D.炎热10.图中山脉是()A.昆仑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天山山脉D.阿尔金山脉【解析】9选C,10选A。第9题,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特征是高寒。第10题,图中显示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昆仑山,是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2016嘉兴模拟)下图是青海湖水系示意图,湟鱼是青海湖唯一大型经济鱼类,每

6、年47月游入淡水河中产卵繁殖。完成11、12题。11.注入青海湖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其北侧,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地形状况大气环流海陆位置A.B.C.D.12.湟鱼繁殖期间()A.湖区高温多雨B.河流水位下降C.河流洪水泛滥D.湖泊水位上涨【解析】11选C,12选D。第11题,青海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其北侧地势高,且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祁连山南侧的降水较多,注入青海湖的河流中有多条河流源于北侧的祁连山脉。第12题,湟鱼每年47月游入淡水河中产卵繁殖,此时正是冰川融水量大的时候,湖泊水位上涨。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临朐模拟)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西域的绿色走廊,被称

7、为中国最美的地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方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材料二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高雅。在寒流滚滚的冬季,使横竖成林、山坡独树的杨、柳、榆、桦的枯枝成为琼枝玉叶,让棵棵青松翠柏成为银菊盛开,把簇簇小草装扮得婀娜多姿,玲珑剔透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冰花的雾凇,最是醉人。材料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伊犁河谷农耕发

8、展的优越自然条件。(2)在伊犁河谷地区,有一部分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说出“阴脸”的坡向,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3)西北边陲小城霍尔果斯被定为经济特区。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灌溉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出现在北坡,该地区山地的北坡属于阴坡,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适宜林木生长;而阳坡蒸发强,水分条件较差。第(3)题,连接中亚地区,交通比较便利,国家的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答案:(1)河谷地区地

9、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沛,冬季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干冷气流;西部敞开的半封闭地形,利于河谷形成丰沛的地形雨;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2)北坡。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3)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为拉萨位置图及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2)推测拉萨的气温日较差

10、特征,并简述原因。(3)说明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有利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从拉萨位置图中的信息看,图示区域平均海拔在4 000米左右,说明主体地形是高原,南部有宽阔的河谷,西北部有高山,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气候高寒,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较低,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大。第(3)题,从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中看,拉萨夏季降水多,但因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适合避暑。答案:(1)以高原为主,在高原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高山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答出两点即可)(2)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或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3)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降水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夏季多夜雨,白天多晴天,阳光充足,适合旅游。(任答三点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