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

上传人:n**** 文档编号:6046996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9.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盛捞钢坯项目方案实施情况(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盛精炼厂钢坯下沉区基坑支护、钢坯打捞工程 实施方案,目 录,1、项目技术策划 2、目前工程总体情况 3、设计和施工方案论证审批情况 4、支护桩施工情况 5、止水帷幕和内侧被动土固化情况 6、降水井和回灌井 7、监测情况 8、基坑开挖前应急预案的准备 9、内衬施工情况 10、钢坯打捞,1、项目技术策划,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施工现场周边情况 原福建德盛镍业有限公司精炼分厂钢坯堆放区由于地下基础失稳,致使大约1.52万吨(约12502000块)钢坯下沉埋入地下,最大埋深约-25m,钢坯在下沉过程中带动周围土体位移,致使AD列2135线厂房基础及主体结构严重破坏,厂房屋面塌陷。垮塌的钢坯库内

2、,东面紧邻钢坯生产线;南面靠近带钢厂房;西面贴近钢坯库未垮塌部分;北面贴近精炼厂电气室及设备维修间;东侧紧贴连铸钢坯生产线及与钢坯生产线平行布设有一条电缆沟。,拟开挖的基坑处在精炼厂垮塌的钢坯库内,东面紧邻钢坯生产线,距钢坯生产线设备基础约5.0m;南面靠近带钢厂房,距带钢厂房外墙约10.0m;西面贴近钢坯库未垮塌部分;北面贴近精炼厂电气室及设备维修间;除此之外,拟建场地东侧紧贴钢坯生产垮与钢坯生产线平行布设有一条电缆沟;平行于带钢厂房外墙埋设有1600的排水管及一条400的输气管。基坑周边具体情形见图,拟建基坑东面紧邻钢坯生产线,生产中的钢坯生产线,为钢坯生产提供电力的电缆线,拟建基坑南面靠

3、近带钢厂厂房,紧贴带钢厂房的管线,拟建基坑西面钢坯库房未垮塌部分,拟建基坑北面紧贴设备维修间及电气室,1.2 设计方案 德盛精炼厂钢坯下沉区基坑支护工程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的形式:钻孔灌注桩分为两排内圈采用12002000,外圈10002000,内外圈灌注桩交错排布;止水帷幕为在外侧桩间隙布置600300高压旋喷桩,宽度约为2000mm,桩底进入1层强风化岩至少1m,桩底标高-63m。支撑体系分为圆形段及开口段两部分。圆形平面支撑采用混凝土筒形内衬支撑,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加深,不断加厚内衬的厚度(0.82.0m)。方形开口区域采用内衬结合钢砼支撑墙的形式支护,支撑墙-15m标高以上8

4、00mm厚,-15m标高以下1000mm厚。 根据探测结果,西侧方形开口段基坑部分钢坯埋深较浅,如果西侧方形基坑在开挖至-6m标高处可以将该部分的钢坯完全打捞出来,将采取第二种方案通过回填方形基坑区域的土体,补打圆形基坑缺失的灌注桩形成完整的圆形围护体系。则后续工况可以仅开挖圆形区域的土体。,1.3工程特点 本工程主要特点为: (1)施工区域狭小 本工程位于生产厂房内,施工场地长78m,宽72m,基坑施工工程中施工区域占整个场地面积最大约70%。在施工过程中需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合理规划平面设施、合理划分,保证物流顺畅。 (2)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大 工程施工场地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该土层具

5、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过程中会使周围土体产生较大的位移变形,以及可能产生较大的地下水位变化。这些变化情况都会使得周围建构筑物产生较大的位移变形,特别是钢坯下沉时原厂房受到了很大的破坏,部分结构变形严重,基础桩基破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周围建构筑物的位移变形,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基坑施工中对现有厂房结构造成进一步的破坏。,(3)地质情况复杂 钢坯下沉时对场地土体产生了很大的扰动,整个上层土体结构被破坏。同时原地坪钢砼结构、PHC管桩、大直径石块回填物、钢坯等成无序状分布在基坑内部,这给围护结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给施工增

6、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4)超深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 本工程外围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深度63m,且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没有可成熟的施工经验参考。 (5)钢坯打捞难度大 钢坯打捞作为本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本工程中施工难点之一。虽然前期对钢坯分部区域及大致分部状况进行了多方法物探,但是由于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很难清晰的描绘出地下钢坯分部形式,同时单个钢坯自重很大,这就给钢坯打捞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了打捞难度。,2、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 2.1本工程主要存在以下施工重点及难点: (1)施工区域狭小,科学合理区域划分是施工前期准备工作重点; (2)地下障碍物多,地质情况复杂,钢坯分

7、部无序,灌注桩支护体的形成是本工程难点; (3)外围63m深高压旋喷桩的复杂性和高难度,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可循,是本工程难点; (4)原厂房基础及上部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且基坑离厂房结构及生产线很近,施工中减小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制定周密可行的应急预案及措施,防止厂房进一步的破坏是本工程重点; (5)由于地下钢坯分部形式不清,单个钢坯自重很大,钢坯打捞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制定安全、可行的钢坯打捞方法是本工程难点。 (6)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是本工程难点。,2.2施工重点及难点的对策及主要的控制措施 针对工程各施工重点及难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及控制措施 2.2.1对于不同施工阶段,针对各施工阶

8、段施工重点及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区域划分及平面布置,有效利用施工区域,做到科学、合理、有效。 2.2.2为保证灌注桩支护体形成,同时保证周边环境安全性以及为降低造价的原则,采用三种桩机相结合方式进行施工,即全套管、冲孔桩、回转式螺旋转。三种桩对比及施工分区见下表。,2.2.3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选定 由于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的复杂性和高难度,在确定技术方案前进行了高压旋喷桩的试验工作,做一段5m长试验段,成桩后抽芯取样检验旋喷效果,再确定施工工艺。首先采用的压缩空气冲击钻钻头,钻透上部回填土后进入淤泥层因钻头的局限性(淤泥层容易堵塞气孔无法冲击)钻至-27m无法钻进下部粘土及沙卵层。经研究讨

9、论后改用麻花钻头进行尝试,换麻花钻进行试验,钻至-40m后又无法又无法钻进,最终决定进行喷浆,第一根试验桩成桩深度40m。接下来进行了第二根试桩,还是在 -40m砂砾卵石层处无法钻进。随后采用先引孔后喷浆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成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63m,成桩4根。考虑到引孔成本高、工期长,我们尝试从地质钻探队引进一种合金筒子钻钻头进行尝试,但是钻至-43m后无法钻进,钻头前部断裂,最后只能提杆换高压旋喷头进行喷浆。后又分别采用合金螺旋钻钻头、合金十字钻钻头、合金斜形钻钻头进行尝试,但最终均因钻头头部被磨平而无法钻至设计标高。,经过上诉多次试验尝试,我们确定不引孔的话,无法完成深度63m的施工。

10、最后确定了先用引孔后喷浆的施工工艺。当然在在引孔机的选取方案我们也做了对比,采用了掘进机(冲击回转钻机)钻孔和小型钻机钻孔两种方式引孔,经现场实际施工工况,一台掘进机引孔每天成孔一个,一台小型地质钻机引孔三天成孔一个。因此外围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选用掘进机先引孔,后喷浆的施工工艺。,掘进机图片,2.2.4 对于不同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支护桩遇障碍物施工预案 (2)支护桩与原有桩(障碍物)出现漏点预案 (3)基坑渗水预案 1)发生一般渗漏堵漏处理方案 2)发生严重渗漏的堵漏方案 (4)处理基坑承压水的措施预案 (5)出现管涌的应急预案 (6)周围

11、建构筑物出现位移变形的预案,2.2.5钢坯打捞方法选定 (1)机械选择 根据业主提供数据一块钢坯重约14吨,考虑到底层淤泥的吸附力,我们将一块钢坯起吊的最小重量按照17吨考虑。根据前期物探结果可以大致描绘出钢坯平面分布情况,结合现场吊车可以放置的位置及各种吊车性能,我们选定两台280T履带吊作为主要打捞提升工具。吊运机械的性能参数: 杆长 L=45.70米 ; 工作半径:R=83042米 ; 额定起重量:Q=10828.217.7吨 。,钢坯及吊车布置图,2)吊具选择 1)专用夹具 专用夹具轮廓外形详见下图,采用厚度为80mm钢材制作。每个钢坯利用自制的4个“专用夹具”和“斜垫板”进行夹紧固定

12、,钢丝绳系在夹具上便可进行打捞工作,既满足吊装条件又提高效率;,专用夹具示意图,斜垫板示意图,2)夹钳 钢坯平行摆放时没有缝隙,无缝隙是打捞作业的难点,采用“夹钳打捞方法”解决这了一难题,如下图所示,2.2.6 内衬逆作法施工 内衬施工同土方开挖及钢坯打捞结合进行。 施工流程见下图,冠梁土方开挖,顶圈梁结构施工,开挖第一层土至-6.5m、钢坯打捞,浇筑内衬至-6.0m标高,(1)施工方法 1)桩基表面清理凿毛 内衬与桩基接触部分按照图纸要求开挖完成后需凿毛清理。 2)剪力槽 设计图中内排围护桩凿剪力槽为预埋沥青木丝板,由于甲方无法提供,于是采用泡沫板代替,由于泡沫板质地柔软,下钢筋笼及砼浇注过

13、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其造成损坏,因此起不到应有作用。于是剪力槽在土方开挖后凿出,尺寸为720(弧长)500。,3)钢筋的绑扎 由于内衬采取逆做法施工,各层内衬间有竖向加强筋连接,施工时当各层开挖至土建施工阶段施工缝标高处后,在内衬厚度范围内超挖200深凹槽,凹槽内填200厚细沙,竖向钢筋伸入下层部分弯折后插入沙中,下层土方开挖后在掰出。同时施工时在细沙上部铺一层油毡纸以使砼施工缝隔离整齐干净,下层开挖后该施工缝处在进行凿毛处理。,4)模板工程 支撑系统内钢楞采用222钢筋环成圈,外钢楞采用2483.5的钢管,对拉螺栓采用M16600750与钢管间采用15012010钢板连接。对拉螺栓与桩基凿出主

14、筋焊接连接,焊接长度200mm。内衬高度以3m计。,5)砼施工 在下一层模板支模时应在上下层砼交接处支出一个牛腿,牛腿顶面标高应高于施工缝位置,以利于砼浇筑和施工缝处密实。砼浇灌孔处水平钢筋上下两根分别做临时固定,立筋可按下图所示间距做如下修改,确保空隙能下砼。,牛腿支模示意图,3、优化设计的初步设想,新技术应用及科技创新计划 (1)优化设计的初步设想 上述施工方法以第一方案为基础,既小圆加方形基坑的平面布置。根据探测结果,西侧方形开口段基坑部分钢坯埋深较浅,如果西侧方形基坑在开挖至-6m标高处可以将该部分的钢坯完全打捞出来,将采取第二种方案通过回填方形基坑区域的土体,补打圆形基坑缺失的灌注桩

15、形成完整的圆形围护体系,再继续开挖小圆内部的土体,边开挖边设置内衬结构直到基坑坑底。 (2)新技术应用 施工中应用到的新技术有: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2)钢筋及预应力技术中的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绿色施工技术中的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4、支护桩施工情况,4.1全套管施工 全套管施工2012年4月2日开工,2012年6月29日施工完成,共计完成了20套支护桩。原方案紧邻连铸厂房设计15套全套管灌注桩,后因为冲孔桩对周边扰动很大,按照2012年5月17日的方案讨论会确定在临近D29附近的支护桩改为4根全套管灌注桩。在南侧靠近带钢厂附近一根冲孔桩成孔后成S

16、型,反复多次无法下钢筋笼,处理了20多天无法成桩,后跟施总沟通采用全套管施工完成。 在全套管施工过程中,靠近连铸机厂房处有四根桩(3#、4#、5#、6#)在20m处遇到钢坯无法按照原设计桩位成桩,先是采取往以圆形基坑中心为半径向外侧平移200mm的原则重新确定桩位,其中3#、4#、5#重新钻孔了三次,均都在20m位置遇到钢坯无法成桩,只有6#桩在移至600mm的位置成桩。最终针对3#、4#、5#桩区域利用物探手段重新确定桩位后才最终成桩,三个桩按圆心半径外侧平移了1100mm。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全套管头部合金刃头磨损更换极其频繁,遇到有钢坯处的位置基本上刚换好新刃头全部报废。,全套管灌注桩,冲孔 灌注桩,桩孔内取出管桩,新旧刃头对比,4、支护桩施工情况,4.2回转式钻孔灌注桩机 回转式钻机进场后钻孔进度非常缓慢,在进入沙卵层时还把钻杆扭断,花费了7天的时间才成孔,浇筑完成一根桩。工效很低,成桩质量不可靠,讨论会后决定回转式钻孔设备退场。,4、支护桩施工情况,4.3冲孔桩施工 冲孔桩施工后效率明显提高。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