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6996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外国干涉军入侵威胁的消失,农民不肯再接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他们对余粮收集制和禁止自由贸易的措施极度不满,有的甚至公开在会议上高喊打倒苏维埃的口号。1921年,农民的暴动几乎遍及全国,工农联盟面临破裂的危险。与此同时,农民的不满还影响了军队,1921年2月28日,一直是布尔什维克可靠基地的喀琅斯塔得海军基地爆发水兵兵变,兵变的基本队伍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为不满的新入伍的青年农民,“他们公开反对党的政策,叫嚷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无力把群众从全面崩溃中拯救出来,推翻布尔什维克党的暴政统治,提出拥护苏维埃,但是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虽

2、然水兵兵变和各地的农民暴动被迅速镇压下去,但是,喀琅斯塔得水兵叛乱是苏维埃面临政治危机的信号。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什么遭到农民的强烈抵制?,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 策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原因: (1)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苏俄 继续实行且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面临全面的危机。 (2)根本原因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 水平决定的。 2.必要性: (1)巩固工农联盟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 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能够超越,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却不能超越)。 (3)采用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向

3、社会主义过渡,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4)实践表明,俄共直接过渡的思想不可行。,战时政策初诞生,政权巩固民欢欣。战时政策有局限,超越国情多矛盾。俄国经济政策新,符合国情独创性。高度集中新体制,特殊时期立功勋。个人崇拜大盛行,缺乏民主独专行。计划经济多命令,缺乏生产积极性。,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四月提纲、新经济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异同 1.相同点:目标都是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2.不同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2)四月提纲主张:资产阶级的政权和平过渡到无产阶级手中。 (3)马克思主义主张: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

4、义。 (4)新经济政策主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921年3月俄共(布) 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A. 征收所有余粮B. 废除各种农业税 C. 允许商品买卖D. 取消自由贸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苏俄当时允许农民自己处理纳税后的余粮,“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就意味着允许农民出售自己的农产品,表明苏俄允许商品买卖。 答案:C 点评

5、:允许商品买卖,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特点之一。,【借题发挥】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其根本目的是() A.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解决国家粮食短缺的窘况 C.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D.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C,(2009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

6、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解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他选项答案太绝对。 答案:B,2010年5月9日俄举国纪念卫 国战争胜利65年红场阅兵,此次 阅兵规模空前,2010 年的庆典是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规模最大的 一次,共有10 000名官兵和127 架各式飞机参加。说到卫国战争 就不能不提到斯大林。 请思考:你认为斯大林在历史上对苏联有哪些贡献?,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积极影响(经验): (1)是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

7、步尝试。 (2)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3)对保证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4)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足以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2.消极影响: (1)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2)经济上,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文化上,导致教条主义及形而上学盛行,学术思想上的创造性受到严重压制和摧残。 (4)第二次

8、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历史根源。,二、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相同之处: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 2.不同之处: (1)目的:斯大林模式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2)效果:斯大林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罗斯福新政所体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并得到加强,带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但也

9、带来经济的“滞胀”。 (3)实质: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罗斯福新政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2010安徽新安中学期中)这是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析:斯大林模式主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0、把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农民丧失了一切生产、生活资料。 答案:C 点评: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借题发挥】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三者一致的是()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直接干预经济 C.避免国有化保持自由企业制 D.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 答案:B,1(2010重庆高考)图示为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11、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解析:注意宣传画中“保卫莫斯科”的字样,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也不大。 答案:D,2.(2009江苏历史)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

12、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答案:D,戈尔巴乔夫在概述苏联社会由发展到停滞的历史 时写道:“在个人崇拜和极权主义条件下的几十年生活 不能不导致冷漠、萎靡不振和丧失主动性,不能不导致 社会干劲的消退。” 他指出:“在革命干劲成为历史后, 在战争所产生的爱国热情消退后,在苏共二十大所引起 的欢快被倡议者自己消灭后,社会似乎僵化了。有效率 的劳动、人们有意识地参与公共事

13、务、除了犯罪以外的不论什么样的进取精神的推动因素消失了。平均主义的心理和政治上的协调一致已经根深蒂固。社会的停滞使得社会遇到了产生严重后果的威胁,这些后果在各方面都已经暴露出来。在停滞和停顿年代,国家已经滑入悬崖。” 请思考:你认为导致苏联社会停滞的制度原因是什么?,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内容: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指导思想:都脱离了实际。 (4)结果:都失败了。,2.不同点: (1)内容侧重:赫鲁晓夫的改革 侧重农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侧重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14、 (2)结果:赫鲁晓夫改革造成了 苏联的混乱,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 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最终苏 联国家变质、解体。 (3)失败原因(指导思想):前者 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仅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试图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且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失败。,苏联模式重审视,冲破禁锢改革兴。计划经济活力减,工农缺乏积极性。改革失败多原因,苏联体制未变更。社会各族多矛盾,苏联解体有原因。,二、社会主义改革 1.概念解释: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良和革新。 2.

15、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3.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在苏联遭受重大挫折。它所提供的教训和启示有 () 发展生产力要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 加强党的建设要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 巩固国家统一要和加强民族团结相结合 经济发展要农、轻、重比例协调 A.B.C. D. 解析:题干所述都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解题的关键是联系教材中的具体史实与题目相比较,印证其中能形成逻辑关系的内容并作出准确判断。 答案:D 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能给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借题发挥】 “八一九”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B

16、.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作用 C.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政局混乱 D.叶利钦等人势力的增强 答案:C,1.(2010北京高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 答案:D,2(2010福建高考)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