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886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_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固定资产 投资 作为带动 经济 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因此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宏观背景,对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六五”时期以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探索提高投资效益的途径,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山西“十五”时期 投资决策 提供可咨借鉴的依据。一、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中国编辑。根据宏观 经济学 的经济增长理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会带动经济

2、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由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和投资率来衡量。根据1990年以来的数据计算可知,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R=,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增长的弹性系数E=。说明山西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度相关,其经济增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决定了山西省欲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必须相应地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但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率却与之背道而驰,近二十年来投资率呈现周期性波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波动高峰%,降到1996年的最低点%,落差19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山西省投资率从

3、“六五”时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下降到日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下。由此可知,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数量上不断提高,但投资力度却相对弱化,使得山西经济增长速度滑坡,到1999年山西经济增长速度为%,比全国最高水平低个百分点,为全国第三十位。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一般用投资效果系数来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此我们辅以固定资产的滞后效应指标、项目建成率,固定资产对就业、 财政 收入、消费、居民收入等的效果系数,以及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等来综合考察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效益。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能带来GDP的增量,是全面评价投资效益的综合指标,用来说明投资规模、投资效

4、益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投资效果系数=Y/I。据1938年以来的投资效果系数数据分析,山西省投资效果系数变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虽然“八五”时期出现了短暂上升势头,但1998年又跌至。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降低,而反映山西省GDP增加所需 成本 的资本系数呈现上升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西省投资效果系数一直偏低,资本系数居高不下,若不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GDP增长的代价还将会加大。1、固定资产投资滞后效应: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对当年GDP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仍采用投资效果系数指标来分析,将当年的GDP增长看作是前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结果。根据山

5、西省固定资产建成平均周期为4年,设定滞后期分别为1、2、3、4年,考察1979年以来考虑时滞性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可知,无论几年的滞后期,单位投资所带来的GDP增长均带有较强的波动性,一般滞后3年和4年的可信度较大,3年和4年滞后的间接效益指标也优于1、2年的指标,且进入90年代以后表现更为突出,表明山西固定资产投资间接效益不断转好。2、项目建成率:项目建成率是反映宏观投资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从1985年以来,山西省项目建成率大体上稳定在44%545之间,比全国同期项目建成率低6个百分点,反映了山西省建设周期较全国平均水平长的特点;从时间看,项目建成率的波动变化从1995年前上升趋势变为

6、下降趋势,主要由于1996年以后山西省基本建设战线拉长,大型项目增多,使固定资产形成缓慢;从结构上看,山西省基建项目建成率明显不如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基建项目建成投产率低,自然固定资产投资变现生产能力差,经济效益不佳。基本建设的直接效益不及更改效益,但是更新改造项目建成率与应达到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体现出更新改造投资的优越性。3、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它总量的效益:按常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还能相应带动其它经济变量,如就业人数、 社会 消费、居民收入、财政收入等变量的增长,我们参照投资效果系数的作法,提出投资就业效果系数、投资消费效果系数、投资财政收入效果系数等指标,即每亿

7、元固定资产投入所能带动相应变量的增加值。近二十年来,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社会消费、财政收入、就业人数增长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相同,但投资带动这些经济变量增加的能力较全国平均水平弱,且带动能力日趋减弱。如投资就业效果系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这是世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必然趋势。与全国相比,山西省该项指标“七五”时期比全国平均水平差40个百分点,“八五”时期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这与“八五”时期山西省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不一样有关。“八五”时期,全国各地投资方向重点转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但这些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差,此时山西省仍继续实行“能源重

8、化工基地”的战略,投资偏重于能源重 工业 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投资带动就业效果系数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山西投资效益差于全国平均水平。4、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据投资效果系数分析,近十年间三次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呈现一个周期的波动,1995年达到峰值,以后连续三年逐年下降,且均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投资效果系数仅为,表明山西省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益极差,产出的代价非常大,这与近年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于 交通 、通讯等到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由于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脱离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使三次产业间发展不甚协调,也反映出第三产业投资未带动第一二产业发展,或并未有效带动经济的增长

9、。从投资就业效果系数分析,第三产业的投资就业效果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到1998年已达,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就业人员的增加能力已极其微弱,单靠投资解决就业问题已不可取。在农轻重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偏重型化特点突出;在重工业中,能源开采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了绝大部分,如1998年该项指标为94.4%,而制造业投资仅占%,形成山西固定资产投资“畸重畸轻”的格局。由于能源开采加工业产品低附加值、低效益,造成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差,也是山西省投资效益差于全国水平的根本原因。由于山西省在 农业 、轻工业、制造业的投资偏少,造成山西农业、轻工业、制造业的投资偏少,造成山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抗灾

10、能力不强;山西省消费品的 市场 竞争能力弱;制造加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使山西经济腾飞缺少了厚实的翅膀。总之,山西省经济增长走了一条高投入、低效益的道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高不下。山西省经济增长高度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但投资的带动作用形成的效益却在日趋降低。投资效益低下已经影响了山西的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偏低的原因分析据分析,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投资战略失误,引起投资效益滑坡。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制定了“能源重化工基地开发”战略,虽然避免了固定资产投资地区趋同化弊端,符合全国区域分工和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山

11、西资源特点与区域优势,但是以能源重化工工业为支术的重型结构派生出产品初级、经营粗放、结构偏轻偏重、支术单一,高投入低产出等特点,导致山西省产业结构效益低下。更为严重的是,80年代以后,山西未能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战略,丧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产业中国 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造成 投资 效益滑坡, 经济 发展后劲不足。2、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造成投资整体效益缺乏支撑点。用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 工业 生产总值比重、 工商 税收 比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以及负债状况等各项指标来衡量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效益,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效益明显好于国有经济。但是山西省对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力度、扶持和引

12、导却不尽人意,现行的投 融资 体制也远不能适应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慢于全国,造成山西投资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编辑。3、投资结构不合理,造成投资效益不理想。首先是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比重近二十年来基本没有变化。与全国相比,更新改造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说明山西省投资建设的重点还未及时由以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为主向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并重或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转变。山西省大多国有企业到80年代初就已进入更新改造期,但到目前为止,经过全面更新改造的只占极少数。当前山西省更新改造投资严重滞后和资金匮乏,严重影响着企业劳动生产率、能耗、物耗、产

13、品质量的提高,造成山西省大多数企业技术落后,产品 成本 高、质量低, 市场 竞争能力弱,销路不畅,企业经营效益差,下岗工人多,也直接影响了山西省的国民经济增长,造成投资效益不佳。为山西经济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其次是新建、扩建、改建投资增长速度失调。自1985年以来,新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扩建投资年均增长%,改建投资年均增长%,新建、扩建增长速度较快,而改建增比速度相对较慢,资产增量调节明显呈外延型增长。从各类投资的长重上也可以看出,新建、扩建比重不断升高,而改建比重不断降低,改建投资比重1998年比1985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同期新建比例则增加16个百分点,扩建增加个百分点,在新扩建

14、结构中向新建倾斜。这种状况比全国更甚。在更新改造投资中,改建比例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种外延型资产增量调节和投资结构的增强,严重影响了山西省投资效益。再次体现技术进步的设备工器具购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偏低。1998年仅为%,比全国低个百分点;而技术含量不高的 建筑 安装工程投入比重高达%。这使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技术水平低,必然导致固定资产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在更新改造投资中投资规模不仅小,而且设备工器购置费用比重呈现下降趋势,1998年为50%,比1985年低4个百分点;建筑安装费用比重却高达%,比1985年上升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个百分点。这种投资技术含量低于全国水平

15、、外延代现象严重且呈现扩大趋势令人担忧。4、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同化,造成投资效益损失。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同化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趋同化和投资主体趋同化,致使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理想,这种效率损失还包括重复建设和生产所带来的效益损失。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结构趋同化主要表现是省内地区趋同化,造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注重短期效应,省内各地区盲目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使那些要求企业上规模、高集中的行业分散度大而集中度小,严重背离比较利益原则,抑制了地区经济技术与资源优势的发挥,难以形成新的区域工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趋同化的表现为政府投入与

16、 社会 投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等各种投资主体投资产业趋同化,如煤炭、焦化、化肥、冶金、建材、汽车等,造成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不经济,竞争过度,背离了规模经济原则,造成资源配置效益的损失,这种损失远远不能通过微观经济活力的某种提高所能弥补。山西省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可避免地付出了资源浪费、效益损失的巨大代价。5、投资 管理 不善,造成投资效益流失。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与全国一样,有过几次投资管理的改革,介投资体制在明晰产权及明确政府经济职能方面始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某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只享受投资收益而不承担 投资决策 的任何风险和责任,对兴办投资项目有强烈冲动,热衷于铺推子、上项目,搞外延扩张,但很少考虑项目的市场前景,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项目投资效益极低,资源浪费巨大。四、提高山西省投资效益的途径欲提高山西省日后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