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800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语文教学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学

2、的全过程,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学生认字、读写能力方面的培养更倾向性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不能缺少。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启蒙阶段,更会对孩子们自身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养成,特别是学生今后的个性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小学时期孩子们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快,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第二,小学生接触社会少,很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相信美好的事物,这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第三,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开始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

3、,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更具优势。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图画、人物、故事等方式来表现,这使德育内容展现更容易和形象。二、1、语文教师言传身教中渗透,做好德育楷模。教师是学生良好的榜样和引导者,是小学生除父母外接触最多,最信任的人。加上小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行。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作用,时刻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德育内容,点点滴滴中渗透积极的因素。首先,教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学生正确的,简单的为人处世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性格品性。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教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要避免将自身的一些不

4、良的言行带到教学和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来。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品行端正,言行一致的人,做好学生德育的楷模。2、语文课堂学习中渗透德育。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它以语文教材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渗透,如伟大人物、自然山川、文化历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自豪感等。语文教师对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中,不断陶冶思想情操,进而自觉化为学生个人的实际行动。如教学黄继光,除了讲清楚黄继光在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因为黄继光对敌人

5、的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国精神,才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英勇顽强。通过对伟大人物精神的解读,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说说如何做是爱国主义的表现,这样可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祖国自然山川、伟大人物、历史文化等的无穷魅力,引导他们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学生心智、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6、“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文为心声,学生写作的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不同的世界观、道德情操以及理想追求。教学生写作文,就是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理解社会,明辨是非,揭露假恶丑,发现真善美,弘扬真善美。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和民生百态,让学生写作反映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有机地渗透德育。4、课外阅读中的渗透德育。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内容丰富,知

7、识视野广阔,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出发,正确引导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目。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扩大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通过课外阅读分享课,写读后感等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体会渗透德育,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看法和想法,让学生得到思想熏陶。语文课外活动中的渗透德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

8、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因此,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小学生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参加课外活动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没有哪一个孩子能拒绝这种诱惑。因此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是最直接,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又可以渗透德育。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形式,一是指导写作,如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写作竞赛、手抄报等;二是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看图说话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三是以 语文游艺为主的活动,如猜字谜、成语接龙、拼字游戏、给歇后语找尾巴、读绕口令等等。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掌握联盟语文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德育渗透,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全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