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791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方法初探由中国音像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制作的大型教学参考片小学语文资料库录像教材,是我国近年来 发行的电教教材精品,图像质量、声音信息均属上乘,贴近文字教材、重点突出、短小精悍,比较适用。根据 吉林省电教馆对试用此套教材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我们谈谈课堂使用方法体会,以便共同实践、探讨。 一、整体播放法 将原资料原封不动地在课堂上播放。如果在讲读之前播放,可起到总览全文,整体感知的作用,容易唤起 学生兴趣;如果在讲读后播放,可起到总结全

2、文、加深印象、升华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如果在 讲读中播入,可起到设疑解惑,突破重点、辅助和弥补教师讲解之不足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 开。资料库中多数课题都可用此方法,至于播放环节和时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恰当安排。 二、分段播放法 将原资料分成几段逐段播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示教师驾驭课堂、运用 电教媒体的能力。播放目的更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起到巩固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节奏清晰明 快,气氛轻松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如钱塘江潮一课,在讲解大潮到来 前的内容时,播出观潮的人们熙熙攘攘、翘首以待,以及江

3、面平静如常的电视画面,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大潮 到来前的情形。在讲大潮来时的内容时,播放水天相接处出现一道白线,横贯江面,闷雷滚动之声,由远及近 ,白线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大潮来到近前,白浪滔天,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使学生非常自然地理 解了课文这部分内容和描写潮来时的关键词语。再如黄山奇石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顺序,逐段播出仙桃 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电视录像,使学生得以逐个观赏、引发联想,之后再播映仙女弹 琴等奇石录像时,学生竟然为这些奇石起出各种形象的名字而拍手叫绝了。 三、重点重播法 对于课文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理解消化知识,可采取对这些重点内容

4、进行重播的 方法。如钱塘江大潮来到近前的场景,虽已播放过了,但专门对大潮如何冲击江岸,激起冲天巨浪,发出惊天 动地之声的壮观景像再播一次,学生不但不厌烦,而且更加全神贯注地去观赏倾听,对这一天下奇观惊叹不已 。再如赵州桥一课,关于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次,但由于原带节奏较快,有的没有 看清,有的记忆不全,有的印象不深。再重播一次,甚至多次,学生也愿带着问题去观看。重点内容重播是非 常必要的,资料库中多数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静音静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的电视画面和原声信息,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观察得更 精确,使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具感染力,可采

5、取重点画面静像播放法,但要求所使用的放像机必须有此功能 。如豹突泉的泉眼、赵州桥全景、长城的垛口、黄山的各种奇石;挺拔高大的白杨,大榕树的支持根,爬山虎 的须蔓、树枝上的雾凇、蒲公英的种子等。对于重要的声音信息,可采取静音播放法,即遮住电视屏幕,让学 生专门注意听声音,在无视觉干扰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去倾听钱塘江大潮声、庐山瀑布声,虫鸣鸟叫声,风声 、雨声、雷声等,我们认为更能引人入境,领略大自然的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配音配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有些没有配音乐和课文朗读的电视画面,这种无声资料可留给教师更大的、更灵活的发挥余 地。但在整体播放、分段播放或其它播放方法中,为了增加艺术感

6、染力,为了保持与课文讲解同步,可以采用 配以合适的音乐和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学生的原声朗读。如林海一课中,在对大兴安岭地貌的广而温柔 、林海的绿而浩大、花的多而绚丽、资源的广而丰富等特征的描写上,再配上悦耳的音乐及课文解说词,效果 就会大大提高。另外,资料库由于在拍摄中受时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场景无法再现,如可爱的 草塘一课中,对北大荒当年“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情景的描写,用资料库提供的画面已 经解决不了教学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其它电视资料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配合播放,加以补充 ,就能使学生了解到当年北大荒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情景,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六、多媒体配

7、合法 资料库提供的图像和声音教学资源,有的在表现力、教学性,甚至知识性方面略嫌不足,这时可采取 多种媒体并用,互相配合措施以弥补不足。如林海一课,学生对课文中描写大兴安岭“温柔”一词,尽管 播放出美丽的电视画面,并且还配上了优美的音乐,还有标准的课文朗读,学生仍然不能较深刻地理解,其原 因一是媒体表现力有限;二是资料库教学性不足。这时可选择另一种媒体传统的投影进行配合,可有 效地解决以上难点:取一幅描写山峰高大险峻,奇峰怪石突兀林立的投影片,与资料库中大兴安岭蜿蜒起 伏、绵绵千里、圆润优美的丘陵轮廓线,形成强烈的对比,能使学生恍然大悟,深入理解作者描写大兴安岭时 用温柔一词是多么恰确、无比贴切

8、。还是这节课,作者从大兴安岭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以及这些宝贵的物 质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相对于其它名胜风景而言,引发出的情感凝结成“兴国安邦”一词,虽然播 放了资料库中的有关录像,但反映大兴安岭物质资源的资料欠少,且时间较短,学生理解不深。这时辅以 挂图、幻灯片或教师讲述,将大兴安岭的林业、矿产、医药、水利等资源多多介绍给学生,并说明这些资源对 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再相对于某些风景名胜只具备“美”的精神资源,而不具备能源开发价值,这样 一比较,学生的理解就会深刻得多。大兴安岭却两者兼备,所以作者用兴国安邦一词抒发情感,是非常正确和 高明的。另外,钱塘江潮一课,通过资料库的信息以

9、及教师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巧妙的利用,学生已经领略 了“天下奇观”,但对天下奇观发生的原因却不甚明了。为了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一幅杭州 湾的地理图投影片,一是标明天下奇观的地理位置和观潮地点,二是说明杭州湾特殊的葫芦形地理特征,加上 地球、月球的天文引力,从而阐明了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解除了疑惑。这种方法给人的 印象是语文课似乎变成了地理课,我们认为不尽然,因为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了各种媒体的表现力, 多种媒体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让学生学到的是完整的知识,这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作用极大。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