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706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将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性研究【摘要】体育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许多专家、体育工作者的重视许多新的体育观念、体育思想应运用而生,过去传统的体育的确暴露出许多问题,教改是势在必行,但全面实施快乐体育还需一定的过程,实践证明,在由传统体育向快乐体育过渡的时期采用结合式教学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关键词】传统与快乐相结合教学法;小学中高年级Sports and joy of traditional sports used a com

2、bination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Experimental ResearchAbstractSports more discipline by many experts, sports workers and many new sports concept seriously,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used and students, the traditional sports do lot of problems, reform is imperative, b

3、ut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happiness Sports need a certain process, proved by the traditional sports to the happiness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we will combine sports-style approach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Keywords:Happy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teaching;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体育

4、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许多专家、体育工作者的重视许多新的体育观念、体育思想应运用而生,过去传统的体育的确暴露出许多问题,教改是势在必行,但怎样改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时下,“快乐体育”的呼声极高,我们是否就盲目推崇呢?我认为,新事物的产生都一个过程,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并不能全盘否定旧的东西,而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还没有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的教改过渡时期,对小学中高年级可实施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2研究目的:验证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相结合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3研究对象及方法:31研究对象:五年级三个班学生32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法、数据统计法、实验分析

5、法321文献法:学习体育理论、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322问卷法:通过谈话、问卷的方式,了解各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323数据统计:统计各班体育成绩、达标率、优秀率及其它数据324对比实验法:一班采用传统法教学,二班采用快乐法教学,三班采用传统与快乐相结合的教学法。实验前经测定三个班的体育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异。4实验结果分析:41结合式教学法有利于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 结合式教学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二者合一,扬长避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思考、锻炼,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动作,做到了“乐中有得”,而并非乐而无所获。42结合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

6、趣。结合式教学法弥补了传统体育过分严肃死板的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喜爱的项目,教法灵活,通过问卷调查对比,3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有100%,对体育很感兴趣的有90%,不感兴趣的没有;2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有100%,对体育很感兴趣的有80%,对体育不感兴趣的没有;而1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80%,对体育很感兴趣的只有50%。43结合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率及运动员的培养。1班采用的是传统法教学,管得较死,练习手段单调学生练习情绪低,测验的各项数据偏低;3班采用结合式教学法,增加了学生喜爱的项目,教学手段灵活,形式多样,学生主动性、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浓,名项成绩都较好,特别是

7、优秀率达到20%;2班采用快乐法教学,改变了传统体育的单一形式,学生较喜爱,但教师在具体操作实施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不易把好尺度。此外,传统体育毕竟还是有它的优势,它为我们培养出了许多优秀运动员,3班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校篮球、乒乓球、足球、田径代表队培养了许多队员。44结合式教学法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一个发号施令者,一个领操员,师生之间没有感情交流,结合式教学法能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在主动与积极组织地过程中既发展了自身能力,又与教师建立了感情,教师不再只是领操员,而是他们的活动参与者、指导者。5结合式教学法的特点传统的体育教学受竞技体育的影响

8、很深,教材、教法是为竞技体育服务,主要以传授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教学为主。快乐体育主张机动灵活、快乐发主,以全面发展为宗旨,重视学生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的培养。结合式教学法集中了二者的优点,符合由传统体育向快乐体育发展过渡时期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出教学的趣味性、活动性、健身性和教育性。能防止和避免“纯粹的放羊”教学的影响,又能为小学中高年级选拔运动员奠定基础。6结合式教学的具体运用61教材选择体现实效性:传统的体育教材的内容大多适用于竞技体育,实际生活中不常用,如背越式跳高,我们很难看到有人为了健身而去背越式跳高,只有在较高水平的运动中才能用到,但它作为一项比赛项目,确实能提高

9、运动成绩,因此,我们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可安排23课次背越式跳高以后再增加自己设计的跳跃练习,如跨越有一定远度或高度的障碍物,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背越式跳高的乐趣,为选拔运动员作准备,又掌握了跨越障碍物的技能,发展了跳跃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实效性。6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材快乐化,变被动为主动。结合式教学法就是要把传统的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仪仗队的阅兵式录像,感受军人的英姿,再通过军训,让学生亲身体验军人的生活及作风,利用电教手段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从主观上乐于接受训练。耐久跑虽然枯燥,但又必须要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因此,在教此教材时,必须采用多种方式

10、方法,不断吸引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自然地形跑或变速跑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了项趣味性活动,如踢毽子、跳绳或跨越障碍等,并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指标数,这样一改耐久跑单调的形式,变为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兴趣。除了教学方法改革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样讲述军长征路上的艰辛,讲马家军为国争光的抱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变被告动训练为主动训练。6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秩序或安全,规定每一练习必须按教师指定地点、指定方式练习,铁的纪律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有的教材必须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练习,行动一致,如教投掷实心球,传统的教法是先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模

11、仿,再分成两组两边对掷,教师鸣哨集体投掷,甚至有的老师还喊“一、二、三”一起投掷,这种教法会抑制部分掌握动作快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结合式教学法就是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为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即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纪律的约束主要体现在规则上,学生的喊声、尖叫声,互相间的鼓励、加油声不要一律制止,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6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运用结合式教学法,即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准备活动的教学,传统的教法是教师领做几个简单的徒手动作,学生随做。我在具体教学中结合传统与快乐二者的优势,采取让学生轮换当体育委员的方式,轮到谁当体育委员,就要负责场地、器材的布置及准备活动的设计组织,让第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既丰富了准备活动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7结论 小学中高级儿童活泼好动,又有强烈的求新知识的欲望,不喜欢呆板枯燥的教学方法,快乐体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全面实施快乐体育还需一定的过程,如果方法不当,很容易走进“放羊式”教学误区,实践证明,在由传统体育向快乐体育过渡的时期采用结合式教学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