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540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文学本体论探讨的反思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以探讨文学和文学研究分别是什么为逻辑起点,指出文学是创造性活动;文学研究是一门学问或者说知识。文学研究是将文学的创造经验转化为知性的形式,即体系化,理论化的知识。文学与文学研究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既可由同一人来完成,也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首先,他们通过对历来有关文学本质和作用的认识的分析,试着引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其次,他们根据文学研究的联盟不同思路与方法,将文学研究划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及文学史,这三个

2、方面都是以某种系统的理论呈现出来,构成不同的有关文学的学问。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到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区别及相互关系,消除了传统对三者割裂开来的错误思想,这是韦勒克和沃伦对文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之一;最后,受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等的启发,他们把文学研究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方面,分别加以探讨,且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及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韦勒克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韦勒克和沃伦是对以上三个学派文学观点的综合式继承,并有所创新。他们的观点主要概括起来为:强调文学的文学性,反对将文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混为一谈;强调文学是交织着多层面意义与关

3、系的艺术整体,反对内容与形式的简单二元论分法;强调对文学作审美批评和价值判断,反对只对文本做纯现象学的阐述与分析。同时,他们也不赞成克罗齐完全无视文学具体背景的研究。因此,他们提出“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两个概念。换句话说:他们既推崇文学的本体研究,同时也不忽视文学的外部研究,且他们认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并非完全独立,两者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但最终他们还是推崇内部研究。在探讨文学的外部研究时,他们分别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及艺术等方面讨论了与文学的关系。韦勒克和沃伦在研究讨论这些问题时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追根溯源,归纳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

4、相应的问题,供后人继续讨论。他们认为,与其勉为其难地给这些问题以解决的答案,还不如给后人一个更大的研究空间。因此,他们力图不对问题做绝对化,机械化的结论概括。这种研究方式迥异于西方其他学者及中国学者,给后来的文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另外,韦勒克和沃伦就学者对文学的具体背景研究容易陷入决定论说的误区给予了批评。他们指出:社会、心理学、思想等外在因素与文学之间存在关联,但并非是文学的决定性因素,且提出影响文学的因素也绝非单一性,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仅把文学视为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值得质疑的。总之,他们认为以因果决定论的立场来研究文学与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关联是不可取的;将文学受的影响视为单

5、方面的影响,这难以令人信服。在涉足文学的内部研究时,韦勒克和沃伦提出从文学本身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的“透视主义”观点。他具体提出从结构、符号、价值三个维度来对文学作内部研究。他们指出:文学的结构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意义是不同的,文学都是由一系列的符号体系构成的,且这些体系是为一定的审美目的服务的,文学具有不同的层面,他继承了英伽登有关文学具有不同层次的理论,同时予以了发展,他也摈弃英伽登仅对文学本体做纯现象学的解析和论述,他指出应对文学做审美批评和价值判断,认为文学之所以能存在是有其相应价值的,因而他们在讨论文学的内部研究时分专节探讨了“文学的评价”问题,也即探讨

6、文学的价值问题。韦勒克、沃伦就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所做的探讨实际上就是在做有关“文学作品是什么”和“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常被一些美学家、文学理论家及文学批评家提及和追问。形式主义文论家的代表什克洛夫斯基曾指出“文学作品是纯形式” 1 ,兰色姆在其世界的形体一书中提出诗的“本体论”概念,后来在新批评一书中又提出诗的“本体论批评”概念,其中“本体”一词一方面的意思就是指“诗歌存在的现实”,即诗歌作品本身;批评家们的批评家韦勒克和沃伦在其颇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中也郑重提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或者本体论的地位问题“艺术品似乎是一种独特的可以认识的对象,它有特别的本体论

7、的地位” 2 ,就方法论而言,应该说为“新批评”做了很好总结的韦勒克和沃伦继承和发展了新批评的理论。他们指出:艺术品可以成为一个经验的客体,有一个决定性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本质经历许多世纪仍旧不变,但结构却是动态的:它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读者、批评家及同时代的艺术家的头脑时发生变化。3 同时他们从本体论的高度出发构建出“透视主义”,主张分别从结构、符号和价值三个维度阐释文学,最终得出结论:文学既是永恒的,又是历史的。4 “文学作品的本体论”应该说是韦勒克和沃伦整个文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他们在文学理论里专列一章来探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5。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西方文论界的艾布拉姆斯曾指出:文学是

8、一种整体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认为要正确认识文学,得出“文学是什么”的结论,就应该兼顾以上四个方面来探讨。然而,事实上,西方的文论几乎都是将文学推向某一个方面的极端,极力推崇极端化的声音。他指出:“尽管任何像样的理论多少都考虑到了所有这四个要素,然而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明显地倾向于一个因素。”6比如“再现论”、“实用论”、“表现论”和“客体论”等都是如此。因而,西方的文学理论常常被看作是片面的深刻性或合理性。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似乎要向艾布拉姆斯看齐,他们将文学研究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一方面,他们强调文学的本体研究;另一方面,又主张文学的外部研

9、究。看上去他们要拨乱反正,提倡全面认识文学,试图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融合为一体,最终得出具有可信度的文学概念。可是他们对内部研究的肯定与推崇和对外部研究的冷淡最终还是让他们滑向了本体论研究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因此,与其把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看作是对传统的反叛,还不如将其视为是英美新批评的确证和深化。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是一个客观、独立自足的客体,与作者和读者无关。20世纪40年代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作发表的意图的谬误和感受的谬误二文,更明确割断作品与作者、读者的联系,把作品的独立自足性推向了极端,使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孤立的东西。7 韦勒克和沃伦也继承了此观点。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文学作品是由作

10、者构思出来的,在创作动机的触发下形成了固态化的成果,即语言文本。难道作者的意图、经历、思想与情感丝毫不会投射到文学作品中去吗?难道作者所虚构的艺术世界与自己完全无关吗?关于作品,韦勒克和沃伦指出:艺术品可以成为一个经验的客体,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经验才能接近它,但它又不等同于任何经验。文学不等同于经验就意味着文学可以独立于读者之外吗?作为一个自足的客体,其意义是潜在的,不会自动生成,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其意义又如何生成?如果离开读者的体验,我们又如何去理解和分析艺术品的价值。韦勒克和沃伦虽就以上问题开辟了专节予以探讨和分析,也明确提出文学不是作者经验和读者经验,但此种观点能否经得起推敲值得我

11、们去深思。“文学在多大程度上能脱离作者和读者而存在这个问题”韦勒克和沃伦并未做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因而也并未为我们提供一个有关文学的全新的、令人信服的界定。而且,不同时代的读者乃至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同一部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那么是否意味着对文本的解读可以无拘无束?对文本的解读有没有边界?如果有边界,那么这边界又是什么?凡此种种,都值得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乃至每一个人去做不懈的探索和追问。另外,英美新批评被引进到中国以后,它对中国的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样的辐射性影响,英美新批评在中国是否产生了话语变异以及英美新批评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突然销声匿迹等也是值得我们去追溯的问题。总之,我认为:

12、将文学片面化和极端化是不明智的,只有以科学主义为理论依据,对文学做全面的、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我们才有可能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文学定义。惟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我们对文学探究的理性批判精神。这种理性批判精神,对文学研究是如此,对其他学科亦如此。正如我们中国的一些学者如南帆、赵勇等主张把文学的存在放在自身之外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进行关照,运用新的阐释方式包括吸纳文华研究的方法,来应对文艺研究边界的问题,同时又不能绕开或取代对文学本体的研究,显然比那种信奉文学本体神话和架空文本内容分析的做法显得更有说服力,更有实践意义,更具有可操作性。8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