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496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人类为了摆脱贫困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为了减缓农村贫困,财政从多方面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更予以重视。一、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及特征分析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三十年,也是中国人口缓解贫困最有效、最迅速的时期。对于我国农村的贫困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总

2、量有亿左右,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规模持续下降,进入新世纪后,农村贫困人口从XX年的3412万人,下降到XX年的1479万人,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2.农村贫困人口向中西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中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1994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确定的592个重点贫困县中,中西部地区有515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81%。到了XX年,中、西部农村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别为560万人和1379万人,共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总量的90%和以上。XX年,山区农村贫困

3、人口达1228万,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3.文化贫困占贫困类型的较大比重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薄弱,教育水平严重落后,人们受教育程度极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但据统计,XX年农村绝对贫困户的文盲半文盲比例达%,低收入户文盲半文盲比例达%,均远高于%的全国水平。二、当前我国农村财政反贫困的政策与效果分析1.我国农村财政反贫困的相关政策国家财政是我国农村反贫困工作中最主要的手段,财政作为政府意志的最直接体现,通过制定财政收支计划和税收政策对农村反贫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支出方面,目前的主要方式是投资、补贴、补助等。中央财政现有直接支农资金十五大类,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农业科学事业

4、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税灾减免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在税收方面,主要方式是减、免、退税等。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一直实行轻税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特定地区和特定群体实行社会减免政策,对受灾地区和农民实行减免政策。1.我国农村财政反贫困的效果分析我国农村财政反贫困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基本上是稳步下降的,1999年XX年下降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农村贫困发生率基本都稳定在一个很小的比例上。到XX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相对于1978年减少了22100

5、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85年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到XX年,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7元,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XX年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0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目前财政反贫困面临的问题财政反贫困资金总量不足,投入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绝对量是稳步增加的,但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基本上都在10%以内。农村财政反贫困资金结构不尽合理。反贫困资金投入结构中,用于生产性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各项事业费的比重上升,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

6、用的比重过低,对农村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当前农村财政反贫困支出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财政支农资金涉及的管理机构繁多,职能高度分散,造成了资金在途时间长、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三、当前我国农村财政反贫困的对策建议1.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和培训事业的资金投入财政农业投资对我国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稳定脱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贫困在当前农村贫困类型中占了极大比重,教育落后是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的基础性因素。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特别要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资。2.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目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在预算编制使用以及资金拨付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应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制度,加

7、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首先,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其次,规范投资的拨款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实行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最后,要加强支农资金的预算管理,各级财政要按部门预算的要求,及时编制扶贫资金预算。3.完善财税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帮扶活动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落后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增加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机能。合理规划政府部门在扶贫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民间组织在扶贫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对扶贫有贡献的人或组织给予支持和表扬。4.完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的长效扶贫机制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有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制度和有针对性的社会救济制度,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扶贫”的政策。1牛若峰.也论合作制(下)J.调研世界,XX(9).2赵玉良.试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合作经济的关系J.农村经济版,XX(4).3余永龙.建立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提出的历史任务合作经济与农业产业化M.中国农业出版社,XX.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