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443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静”的研究基于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运用音乐教育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改革原本枯燥的学唱歌曲的教学形式,使用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促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但是如此活跃的课堂氛围会使小学生出现浮躁的情绪,看着课堂上热热闹闹、积极踊跃,实则学生并未收获多少音乐知识。多数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从而出现这个打断那个、不到老师点名就回答,教学课堂犹如一锅粥。长此下去,不仅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无法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见起色。因此,教学时应该让课堂“静”下来,给学生充足的倾听和思考时间,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静”中学习 音乐老师自开始上第一堂课开始,其言行举止应该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去模仿、学习,为日后向着更高的追求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表情沉默严肃,学生则毕恭毕敬。联盟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出现思想僵化,让其陷入沉闷的学习氛围中,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尽情发挥。例如:如果一位老师设计了比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案和手段,实际

3、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但因小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场面一会儿就变得有些混乱,学生自顾自的高兴,有些甚至课堂上追逐打闹起来,老师无可奈何,由此可知并未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都必须具有相应的组织性,宽松的课堂氛围也需要课堂纪律做辅助,从而保障获取最佳的教学质量。老师先要向学生说明上课应遵循的纪律,让他们有章可循。不能放任自流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思索,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静下来,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保障学习质量。 二、“静”是老师把握课堂节奏的准绳 音乐课堂本来就是轻松、活泼的,因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时候需要外部力量来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这里所说的外部

4、力量就是老师。音乐老师需要随时注意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关注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效果。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爱好使用一些恰当的音乐短句,不仅生动活波,也能成功开展教学打下基础。例如:上课之前唱: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如果低年级学生坐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时老师可以使用琴或打击乐器演奏某一固定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在音乐课堂进行听音训练时,容易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老师单单使用对、错回答学生,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可以采用上音节表示正确,给学生一种激励、让人振奋的柑橘,学生感到非常开心,练习时更加积极努力。反之使用下行音

5、阶代表回答错误,这种幽默的形式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确保教学氛围处在活跃、融洽的状态,从而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为学生营造外部的“静” 音乐教育是独具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借助倾听来感受音乐独特的美,借助歌唱表达音乐的美,借助表演对音乐的美进行升华。现阶段,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层出不穷,曲风各异的音乐作品不断出现,致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音乐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些老师很担心课堂安静下来,害怕外来的听课老师认为教学出现冷场,因此课堂教学形成一锅沸水的现状。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如何能安心学习、倾听美妙的音乐。如果一节音乐课堂中,不设计花哨、夸张的形式和动作,不使用累赘的语言,采用

6、温婉、恬静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呈现出音乐艺术的深度和魅力。营造外部的“静”其实很简单,要求老师可以把教学课堂看作学生学习的领域,实际教学时采用减法模式,删减对学生认知起到的负面效果的部分,把时间转换到学生手中,课堂自然而然就静下来了。 四、培养学生的内心的“静”态 音乐课堂教学是集合创新、思维、艺术等信息交流的综合体,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及特点,培养学生内心的静态。学习音乐者必须能安静下来,静得下心思。只有静心,才能确保可以认真倾听音乐的魅力和他人的发言,从而对新旧知识展开深入的研究思考。某一特级教师上课过程中,常常提醒那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举手发言的学生:“不要着急举手,再想想你的答案

7、是否正确!”老师要在学生读书或回答问题时,示意全班学生静心倾听。能够静下来不单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时的最佳状态。“静”可以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由此可知,如果外部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佳沉思和倾听的“场”,学生内心的静态又能为他们进行音乐学习奠定心境,如此内外兼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静”可以让音乐教学向着简约、真实的方向发展,在“静”中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老师的潜心思考和学生的善于倾听、思考的能力,从而为音乐教学营造和谐平静的教学氛围。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