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442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探讨一、 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内涵(一)审计重要性我国最新的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这里的错报包含漏报,包括财务报表金额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错报。重要性概念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者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和性质影响,

2、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二)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所以,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前财务报表客观存在的风险,两者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

3、师可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检查风险是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者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审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在审计风险一定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反向关系。(三)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在审计实务中,审计证据需要根据每项财务报表认定来获取。二、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即审计证据数量)的因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确定各种测试性质和范围提供了依据。

4、因此,明确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这些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 , 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例如: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于3000 元的重要性水平,但前者的审计风险却相对较低。原因在于重要性水平是4000 元,就意味着低于000 元的错报、漏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因此4000元以下的错报或漏报都不是重大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3000元,则金额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的错报、漏

5、报仍然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即金额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的错报、漏报也是重大错报。显然,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时的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3000 元时的审计风险低。在审计实务中,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两者必须同时考虑。重要性用来确定错误的程度,即哪些错报或者漏报必须审查出来,而审计风险则用来确定这些错误审查不出的可能性,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必须审查出来而未审查出来错误的可能性,理解起来就有了实际的意义。(二)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形成审计意见,必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在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时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6、便是审计风险。我们前面提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下面分别说明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1、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对特定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越高,所需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就越多。所以,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数量之间呈反向关系。2、固有风险和审计证据若注册会计师将固有风险确定为低水平,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账户或交易本身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小。在审计风险一定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因而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所需收集的证据就少。即固有风险与实质性测试需收集的证据数量成正向

7、关系。3、控制风险和审计证据控制风险的实际水平越低,意味着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越可信赖,在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会越高。因而在实质性测试中需要收集的证据的数量也就越少。控制风险的实际估计水平与实质性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数量是正向关系。4、检查风险和审计证据当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检查风险的为可接受水平越低时,为降低检查风险,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从而需要收集较多的证据。检查风险和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三)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重要性水平越低,即较低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也是重要的,那么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质

8、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该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为实现较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的审计目标,就需要审计师增加实施审计程序、扩大审查范围、从不同的途径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即审计重要性水平低,审计范围宽,审计证据多。审计重要性水平越高,即较高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才是重要的,那么,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努力发现较高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不需要刻意去发现较高金额以下的错报或漏报。这样,注册会计师只要在较窄的范围进行审查,实施较少的审计程序,合理保证发现较大金额以上的错报或漏报就可以了。相应地,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即审计重要性水平高,审计范围窄,审计证据少。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审计证据的多少是相对的,任何时候都应当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以支持审计结论。 三、结束语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影响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充分性的因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为在审计实务确定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提供了依据。因此,明确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以正确评估, 对于注册会计师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此基础上加以正确评估, 对于注册会计师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