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6420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7 大地巨人教案 鄂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大地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7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7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 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2. 通过诗中重点句子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地和巨人之间的联系,体会大地巨人的宽厚和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诵读过程中,让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7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7个字

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具准备:课件一、激趣导入1. 课件分别出示两个词“大地”“巨人”,【此处为课件2】让学生分别用词语来概括对这两样事物的印象。2. 将“大地”和“巨人”连起来,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疑问。3. 导入课题-7大地巨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效果(1)出示“望着、想象、和蔼”等词语,【此处为课件3】相机提示“蔼”字的音节,渗透隔音符号的知识。(2)出示词组“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 【此处为课件4】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把词组读连贯。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后反馈:(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生自由说)3. 教师梳理归纳:原来这首诗是将我们的大地,比作了一位和蔼的巨人,那么是诗歌中几次提到了大地是一位和蔼的巨人呢?(2次,第1小节和第5小节。)3 学习第1、5小节1. 学习第1小节。引导质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抓住“连绵的山群”这个词组,课件出示图片【此处为课件5】(连绵起伏的山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和诗人一样,坐在碧绿广阔的草地上,眼望着远方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你想象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第1小节,读出无限的遐想。过渡:还有哪一小节提到了大地是一位和蔼的巨人?2. 学习第5小节。说说你对这位巨人的印象。感情朗

4、读第五小节。3. 师生合作朗读第1、5小节。4. 从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我们深深地感到大地在作者心目中,真的像一位和蔼的巨人!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5师梳理:看来大家对这位大地巨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下节课我们就从24小节中去寻找答案。4 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会认字、会写字)。【此处为课件6、课件7】2.学生自由交流。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3.重点指导“象、茂、宽”这三个字,指导观察字形,笔顺。4.教师范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的情感。2. 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教具准备:课件一、创设情境,导言

5、激趣1播放课件,【此处为课件9】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 读题二、自主阅读1.提出学习要求:(1)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此处为课件10】(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

6、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小节。 头发和胡须茂密的森林 呼吸 声音(2) 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 【此处为课件11】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巨人的健壮。(3) 相机板书:起伏的胸肌 丘陵和盆地出示第1节第2句【此处为课件12.课件13】“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指导朗读。抓住“盖满、绒衣、高兴、手巾”等词语,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7、写出了大地像一位爱美又可爱的巨人。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板书:小草 绒衣 云彩 手巾听,这是什么声音? “他的头发和胡须,是那茂密的森林。他每一次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此处为课件14】指名读第3小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板书:头发和胡须 茂密的森林呼吸 声音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此处为课件15】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点多名同学赛读。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配乐朗读第2、3小节。2指导读第4小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8、!板书:和蔼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板书:太阳 气球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板书:博大 宽广4.观察2、3、4小节前两行,你有什么法现吗?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的比喻句都是用的“是”,相机引导学生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l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

9、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五、读全文,回归整体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此处为课件16】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板书设计】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丘陵和盆地-起伏的胸肌 草地-绒衣

10、云彩-手巾茂密的森林-头发和胡须 风声-呼吸 太阳-红气球 和蔼博大宽广【教学反思】大地巨人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文章想象丰富,描写生动,语言通俗,笔调灵活。作者以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作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通过想象,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想象巧妙地与巨人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与宽广,读来倍感亲切。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本课教学我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创设多种情景,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大地巨人的形象及大自然的神气美丽。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不足的地方立刻给予他们帮助。如读第二节

11、诗时,我问:“你们见过丘陵和盆地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们露出迷茫的神情,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自然景物打比方,大地这位巨人是多么的健壮!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仿写,让学生内化写法,感受大地巨人的可亲可敬。教学资源创新教案大地巨人教学设计一、欣赏风景,导入课题1.欣赏风景 交流感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自然风光,欣赏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课件配乐播放风景图片,学生欣赏后自由交流)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和蔼的大地巨人吧!”

12、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感知巨人。“说到巨人,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想象?”(学生交流,初步浮现对巨人的印象)2.学生自由读文。现在请你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了。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连绵的山群 和蔼的巨人 胸肌 丘陵 胡须 茂密的森林缓缓 宽厚 自由自在 跳跃翻滚(学生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4.学生再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5.学生交流。三、想象画面 走近文本1.指名读课文第1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中浮现画面。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的群山,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

13、?(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 、评价读、齐读等方式知道学生读书。四、自主阅读 走进文本过渡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自己的声音,大地巨人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按学习要求自由学习2、3、4节。1.提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2、3、4节,思考: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是一位巨人,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2)把找到的诗句大声读一读。(3)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2.按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五、讨论交流 感悟文本过渡: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呢?谁来把读一读第2、3节?指名读。读完这两节诗后,你有什么感受?(一) 随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习诗句。1. 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1)

14、随交流,播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2)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诗,注意评价语言要有指导性。2.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 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1)指名读,理解“盖满”。(2)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是绿色,大地广阔的感觉。(评价读 男女生分读 齐读 )3.他的头发和胡须,是茂密的森林。(1)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地之大。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2)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赛读 合作读 小组读 齐读)。4.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1)请学生倾听自己的呼吸声。(2)课件演示几种风的声音。(3)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感受大地的呼吸。一阵微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一阵狂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4)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二)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过渡: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瞧!他也在做游戏呢!1.指名读诗句。2.交流作者把太阳比作了什么?他每天的游戏是什么?3.指名学生表演,同座旁白。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三)学生齐读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