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209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审计主要监督管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以及资料真实度等情况,加强审计工作,可以确保企业稳定运行,为建立公正、客观的经济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当前我国审计机制还不够完善,审计工作还有诸多风险,所以对审计风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针对性建立防范机制,让审计工作得到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一、审计风险分析1.客观原因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由于权威性与独立性的缺失,因而造成审计风险。在单位内部设置审计机构

2、以后,领导者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单位内部管理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若是在独立性与权威性上存在不足,则审计工作必然会受到单位利益限制。对于审计事项,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公正、客观的提出准确的审计意见。第二,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规范的作业标准。在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现阶段法律级次还不够高,在实践中很难操作,且缺少具体、明确的作业标准。因此,内部审计法律依据的缺失,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审计人员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去判断和分析,这样会导致审计结论显得不够准确。2.主观原因内部审计人员若是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不高,也会增加审计风险,如审计人员不熟

3、悉相关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匮乏、业务技能不强以及职业道德缺失等。对审计人员而言,审计经验是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技能,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积累,审计对象与内容是复杂多变的,审计人员若是受到能力与经验的限制,则工作很难开展,无法在审计工作中查找出问题,存在漏查或查的不深不透等问题。这样就很难挖掘出一些现象与有价值的线索,并导致出现误判。审计人员若是缺乏较强的职业道德感,对待工作不负责,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如在审计工作中徇私舞弊,没有深入追查与披露存在的问题,作出的审计结论与事实不符等。这样会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导致审计分项增加。此外,受到被审计对象的制约,也会增加审计风险。被审计对象不支持、不配合、不理

4、解审计工作,并存在抵触情绪,有意无意设置障碍,造成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二、审计风险防控对策1.改革现行审计体制在审计体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学习国外的成功做法,从行政型审计体制逐步转变为立法型审计体制,也就是隶属于立法机关,脱离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确保其权威性与独立性。在改革审计体制的过程中,因为国家审计机构需要改为立法型,这包括对隶属关系的调整,对审计机构进行改革,对于宪法和审计法中的一些条款,还要适当作出修订。当前,我国国家审计体制还缺乏一定的改革条件,对此必须尽快完善现行的审计体制,提升其效率,确保其作业得到发挥。2.加强质量法制化建设现阶段需要对审计法规体系加以完善

5、,让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样审计工作才更具针对性。第一,应结合社会经济生活变化情况,尽快修改或制定相应的审计法规,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审计执业规范,让执业规范更具可操作性,将技术性指导作业发挥出来,让执业规范成为衡量国家审计机构与人员的重要尺度。第二,对刑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为国家审计法律创造良好的背景,让国家审计承担的法律责任更加规范、具体和明确。3.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加大审计技术方法培训力度,借助计算机审计,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强化制度基础审计,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对其内控制度作出正确评价,准确把

6、握审计测试的范围与重点,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要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做好实物证据、口头证据、书面证据及计算证据的收集工作、要定期召开审计分析总结会,商讨问题的解决措施,对审计重点作出适当调整。组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采取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得到提升。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必然会存在各种风险,审计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有效审计程序,最大限度减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4.完善审计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在设置好审计机构以后,还要尽快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降低舞弊发生的几率,加大审计风险防范力度。第一,审计机构内部应建立完善的审计工作监控制度、管理制度、岗位责

7、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采取分工协作、分权制衡的形式,建立审计项目质量管理、考核与过错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与措施,让其程序规范、职责明确、考核严格的有效控制体系。第二,加大审计质量考核力度,尤其是降低人员操作失误,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提升审计工作水平。5.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应重视开展教育工作,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学习,并培养他们的良好职业道德。应定期组织法律宣传教育,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能够熟悉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和公正。要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让审计人员对自身角色有明确的定位,筑牢廉洁从审、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树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联盟,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三、结语总之,对于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重点是审计机关领导与审计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同时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尽快建立相关的机制,不断开拓创新。只有正视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防范风险。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