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082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_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摘要: 学习 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学习者有效、高效学习的载体、前提和保障。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是一般的学习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机结合。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具有稳定性、调控性、协同性、主体性和意识性的特征。学习者可通过程序训练策略、学习体验策略、环境优化策略和心理调节策略实现对学习心理状态的外部调节,通过自律训练实现对学习心理状态的自主调节。 关键词: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调整策略 学习心理状态是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的载体、前提和保障。学生学

2、习心理状态历来被 教育 和心 理学 工作者所关注,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心理状态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如孔子提出学生学习应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心理准备状态,孟子也提出学生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反对学习中呈现“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心理状态。朱熹认为:“今学者只是悠悠地无所用心,所以两年、三年、五年、七年及在相间,只是如此。” 分析 了学习者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始终没有进入主动学习的心理状态。贺尔特(Holt,1982年)认为,作为一个好学生,部分原因在于他学会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理解程度,好学生可能常常说他不懂,只是因为他在不断核查自己的理解,而差学生不会

3、察觉自己正在努力理解,大多数时间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揭示出学习的监控状态、意识状态对学业成绩的 影响 。董奇(1989年)提出元认知中的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观点,发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齐莫曼提出(Zimmerman),与学生进行自律学习(self-regulaed lEilnling)相关的三个心理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应具有一定的觉察状态、监控状态。尽瞥人们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十分重视,但至今却鲜有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系统 研究 。那么,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是如何构成的?具

4、有哪些特点?如何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辅导和调节,是本文主要研究的 问题 。 一、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内涵的研究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是指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时,学生心理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认为:“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完整结构。”即学习心理状态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表明学习者在从事学习活动时心理活动在当前一段时间内的特征,如分心、疲劳、镇定、紧张、松弛、克制、欲望和动机斗争等。 传统教育心理学 理论 中对学习心理状态的概念只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把学习心理状态局限于狭义的范畴,认为学习心理状态就是学习时与学习相伴的孤立的注意状态、动机状态和

5、情绪状态,甚至认为,学习心理状态就是学习心态,即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心理状态缺乏整体的、综合的、动态的、全面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既包括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所具备的一般心理状态,如注意状态、情绪状态、认识状态、动机状态、意志状态,又包括伴随学习活动进程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状态。特殊的学习心理状态依据学习活动中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 应用 、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反馈,把学习心理状态划分为心理准备状态、心理接纳状态、心理互动状态、心理相容状态、心理监控状态、心理反思状态。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学习心理状态的水平来划分,可以把学习心理状态分为:适宜的学习心理

6、状态和不适宜的学习心理状态;从学习心理状态的性质划分,可以把学习心理状态分为: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形式来划分,可以把学习心理状态分为主动的、自组织的学习心理状态和被动的、他导式学习心理状态;按照学习者学习时的觉醒水平划分,可以把学习心理状态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以及模糊学习状态。 学习者学习时的学习心理状态经常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以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识状态、动机状态、认识状态等心理状态的多种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学习者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处于不同的学习心理状态,其脑电、肌电、皮温

7、、皮电、心率等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并伴随着大量外部行为反应,如在高度注意的状态下,学习者大脑中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许多与活动无关的外部行为反应被停止。在高度焦虑状态下,学习者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注意范围狭窄、感觉迟钝或过于敏感、思维不灵活、暂时性遗忘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等;与此同时学习者肌肉的紧张度、血压、心律、呼吸以及腺体活动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想学、学不进去”时,他们往往情绪或亢进或抑郁,注意状态起伏过大或注意分散,表现出浮躁、焦虑、冲动的外部行为。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既是可以观察到,可以测量到的,又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

8、的,但其核心是学习者保持一般的学习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心理状态的协调一致。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是一般的学习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机结合、是学习的适宜状态、积极状态、主动的、自组织状态、意识状态的和谐统一,是学习者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整合。 二、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结构与特点研究 笔者对1080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处于无意识或模糊状态。被动状态、消极状态、不适宜状态的人数远远大于处于意识状态、主动状态、积极状态、适宜状态的学生。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动机状态、注意状态、思维状态、意识状态 发展 不平衡,要么学习的准备状态、心理相容状态、心理互动状态、心理监控

9、状态、心理反思状态不完整,要么学生特殊学习心理状态缺乏一般学习心理状态支持,要么学生学习一放心理状态不能在学习活动中切实体现出来,出现学习一般心理状态与学习特殊心理状态的不一致。表现为“不想学、不爱学、学不进去”,“学习时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非常想认真听课,可是听着听警就走神儿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怎么就学好了”,“ 考试 时总希望有最佳状态,可是却调整不到最佳状态” 学习心理状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教育者和学习者意识到,每年中考、高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热,就反映了人们对心理状态在考试中作用的充分认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却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

10、经常性的研究和控制,使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调节处于被动之中。 其实,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既是活动主体的内在心理体验,又是活动主体的外在表现,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既反映出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身心特点和状况,又体现着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效率,正如列维托夫所说,学习心理状态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学习心理状态的结构是由包括动力结构、支持结构、运行结构和调节结构所组成。动力结构是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形成发展的前提,由学习的动机状态、认知状态所构成;支持结构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形成起到支撑作用,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是支持结构中的主要成分,它们的有机结合是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维

11、持的保证;心理准备状态、心理互动状态、心理接纳状态、心理相容状态组成了学习心理状态的运行结构,运行状态是建构在动力状态和支持状态基础之上的,是动力状态、支持状态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学习心理状态效能的反映,是整个学习心理状态的核心;调节结构是由心理监控状态、心理反思状态组成,对学习心理状态具有协调和整合作用,直接影响学习心理状态的优化和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形成。学习心理状态同时是一个由内隐结构和外显结构组成的统一体,学习的动机状态、认知状态、准备状态等内隐状态,通过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行为状态等外显状态反映出来。如学习心理状态功效图所示: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有以下特点:第一,内隐性与外显性。学

12、习心理状态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时心理活动的内部体验,但是学习心理状态却以行为指标如行为的紧张度、指向性、灵活性、稳定性、协调性,注意指标如注意集中时间、范围宽窄等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观察和测量。第二,短暂性和相对稳定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具有时间上的短暂性,某种学习心理状态出现以后只保持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学习心理状态一经出现并不会立即消失,总要保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第三,情境性和变化性。某种学习心理状态是和特定情境中的内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紫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特定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可能产生,脱离这种学习情境学习者的这种学习心理状态就可能消

13、失,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在不同情境下,在不同时段中是可以变化的。第四,指向性和弥散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被具体的对象所引起,学习活动也总是朝向特定事物的方向。同时,已形成的某种学习心理状态又具有扩展性,在从事相邻或相近的学习活动时具有相同的心理状态。第五,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由共同的 内容 组成,从形成到发展都会遵循从无意识状态到意识状态,从消极被动状态到积极主动状态,但是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却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性。第六,可控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可以控制调节的,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具有主体性、体验性的特征,学习者本身可以充分体验到的不同学习心理状态对学习产生的不同影陶

14、,为此,外部调节和内部调节都能够实现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效控制。如,笔者采用“想像成功”、“放松训练”等的 方法 ,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实现了员佳考试状态。第七,主动性与被动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有主动性与被动性之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与学习过程相适应,而有的学习者却处于被动阶段,不能实现学习心理状态的自主调节。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学习者就能在学习中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第八,效能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状态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巨大作用,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为学习者有效、高效学习提供了载体、前提和保障,不良的学习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15、、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运动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运动成绩影响的比重可以占到70,越重大的比赛,心理状态的作用越突出,学习活动亦然。 笔者通过对成绩处于好、中、差不同水平的1080名学生 学习 心理状态的比较 研究 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心理状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心理状态相对稳定性,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长,情绪稳定,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维持时间长;二是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控性,成绩好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快,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三是学习心理状态的协同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16、强,他们在知识的获得、保持、转化和 应用 的不同阶段,制订出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心理互动、心理相容、心理监控、心理反思的计划和策赂,他们学习状态中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动机状态实现了相对平衡 发展 ,并实现了动机状态对其他状态的维持、唤醒和强化功能,体现了学习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四是学习心理状态的意识性、主体性,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对自己学习心理状态的进行即时监控和及时调节,他们清楚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的现状,并拥有针对自己的有效的调节 方法 。而这一切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所不具备的。 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应具备稳定性、调控性、协同性、主体性和意识性。 三、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调整策略研究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既受到学生学习时的主体因素,如学生的过去经验、身体状况、生理唤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