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5737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声誉与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鉴证的分析一、研究背景XX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于XX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中国版萨班斯成为中国内部控制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单独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报告对于财务报表可靠性、合规性有显著促进作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是一种制度安排,近年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选择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其披露动因的分析具有积极的理论意

2、义。当前,少量文献研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披露,如林斌和饶静用信号传递理论与代理理论能够解释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1。本文则从信息披露外部声誉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的角度,实证探讨其与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相关关系,以期丰富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二、文献回顾国外文献较少研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将研究重点专注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以及公司治理因素。Ge和McVay,Ashbaugh-Skaife等和Doyle等以美国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结果发现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规模小、经营历史短、财务业绩较差、营业分支机构多和更可能进行外汇交易的特点2-4。Hoit

3、ash选取了2联盟004XX年5480个公司年度观察值,检验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治理与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发现审计委员会中拥有会计专长和监管经验的成员越多,以董事会规模、董事独立性、董事任期、开会次数、独立董事人数等指标衡量的董事会执行力越强,公司越不可能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5。Goh更进一步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和改正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及时性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其拥有非会计财务专长的委员越多、董事会更独立的公司越有可能及时改正重大内部控制缺陷6。国内学者关注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动因和经济后果。动因方面,林斌和饶静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以XX年沪深两市主板1097

4、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1。方红星、戴捷敏运用沪深两市XXXX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审计师声誉越高,越少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经济后果方面,大部分学者实证证明自愿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张龙平等通过实证分析沪市A股公司XXXX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证据,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可操控性盈余水平越低,会计盈余质量也越高7。但部分学者得到相反的结论,如田高良等实证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会计信息质量无关,而签署鉴证报告的审计师的声誉越好,公司的操控性应计更低,会计信息质量更高8。财经理论与实践

5、XX年第3期XX年第3期郭葆春,徐露: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声誉机制实质上是一种维持委托代理关系、减少代理成本的作用机制。有效的声誉机制能够确保委托人获得充分的信息,尤其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而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也将激励更为透明的披露,二者是鉴证报告披露的主要动因,研究框架见图1。H1: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披露与外部声誉机制相关声誉是公众对公司在本行业所处地位的判断信息。声誉作为一种隐性的激励机制,能够形成进入壁垒、降低营销成本和交易成本。根据“声誉机制的维持效应”表明声誉好的公司比差的公司更倾向于维持声誉,所以更有动机接受自愿审计。媒体报道能够帮助投资者快速获取公司信息,并触发声誉机制。被

6、主流媒体举办的专项奖入围的上市公司更重视维护社会声誉,自愿寻求审计以提高信息的可信性。此外,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为了符合合规性的要求,维护公司声誉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另外,声誉较差的公司,如ST公司往往因为盈利能力低、持续经验能力遭到质疑、关联交易频繁、或有事项披露不透明等问题影响公司的声誉,其内部控制多存在缺陷,为此不愿意接受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此外,如果公司在信息披露或日常经营中发生违规,往往意味着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缺陷,存在诚信声誉的缺失,因此,被监管机构处罚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1。为此,提出以下分假设:H11: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披露与公司声誉相关

7、;H11a:入围声誉榜单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H11b: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H11c:ST公司更不聘请审计师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H11d:受监管机构处罚的公司较少需求寻求自愿内部控制审计。债券市场的声誉影响到企业融资能力,为了维护其声誉,杠杆较低、有较强融资能力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事务所审计内部控制报告。国际四大在实施审计时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更强的外部监管约束力,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丰富的审计经验,在审计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问题3。H12:债券市场声誉维护促使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H13:审计市场声誉促使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影响

8、公司自愿内部控制审计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管理层治理,为此,提出假设2:H2: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披露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相关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不但监督管理层活动,还直接监督董事会是否按照规定行使职权。现代公司的两权高度分离,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从而削弱了股东监督职能。集中式股权有利于发挥股东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近年来国企特别重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而国有公司一般在各自行业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因此,对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理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H21:有效的股东治理机制能促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董事会是监督经营者的重要内部治理机制,其特征反映为董事会

9、规模、勤勉程度、独立性。董事会规模影响着董事会效率,并进而影响信息披露程度。勤勉的董事会具有更多的内部声誉,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独立董事比例越大越有利于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此外,两职兼任会削弱董事会的监督功能,降低董事会独立性。H22:董事会治理机制能促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管理层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具有合理薪酬激励且稳定的管理层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H23:有效的高管治理能促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四、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样本选取选取XX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金融行业和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共获得1320家公司样本。公司年报、内部控制

10、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的信息均从沪深交易所网站上手工收集获得,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取自CSMAR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模型与变量构建如下Logit回归模型进行检验。log itp1-p=+1MEDIA+2ST+3PUNISH+4ICR+5DAR+6BIG4+7STATE+8SHARE+9BDSIZE+10MEETING+11DUAL+12IDR+13CHANGE+14TMPAY+15ASSET+16ROA+i11iINDUSTRY+其中,p为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概率,为截距项,116、i为系数,为残差项。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详见表1。五、实证结果与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样本披露内部控

11、制鉴证报告的公司数为298家,占总体的%。我们将总体样本分为披露组和未披露组进行单变量分析。其中,MEDIA、ICR、ST、PUNISH、DAR、STATE、SHARE、BDSIZE、MEETING、CHANGE和TMPAY在披露组与未披露组之间呈现均值显著差异,并且符号与预测完全一致。各中位数检验也基本上支持了均值检验的显著性。多变量回归分析表3列示了Logit模型回归的结果。分别对沪市样本、深市样本和全样本进行回归,并以全样本为例进行介绍。从整体上看,似然比x2值和Wald x2值分别达到了223和154,并在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整体显著。根据全样本的实证分析,就外部声誉特征而言,具有良

12、好声誉的入围声誉榜、被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证实其合规性。ST和PUNISH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业绩较差、缺失诚信的较差声誉公司一般不主动聘请审计师审计内部控制报告。DAR与自愿审计需求负相关,说明债券市场声誉较好的低杠杆公司倾向于自愿聘请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鉴证。BIG4与因变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预期相反,可能因为四大的审计溢价较高,实施的内部控制检查较为详细,因此公司不再考虑额外出具内部控制鉴证,这与方红星、戴捷敏的研究一致,审计师声誉越高,越少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总体看来,外部声誉机制与内部控制鉴证存在相关性,较好地验证了H1。就内部治理特

13、征而言,SHARE和STATE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股权更集中和国家控股的高声誉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BDSIZE和MEETING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董事会规模越大、更为勤勉的公司越可能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CHANGE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高管稳定带来高声誉,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另外,DUAL与因变量呈正相关,可能是因为两职兼任能够帮助提高公司团队的创新自由度9,更有利于公司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相关方针政策,这为聘请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开展鉴证工作提供了便利。大多数内部治理因素都通过了统计检验,较好地验证了H2。稳健性分析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分析: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14、替换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采用每股净收益替代总资产收益率;剔除ST等非正常交易公司。通过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所有变量基本上都保持了原先的显著性,说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六、结论从公司声誉机制和治理机制的视角对XX年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效的声誉和治理机制能促进自愿审计需求。具体而言,外部声誉,如公司声誉、负债市场声誉越好,且内部治理越好,如国家控股且股权集中、董事会规模越大、CEO稳定,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注重公司声誉,加强公司治理,且外部资本市场的声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数量将越来越多,也能更多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对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