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5022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人们对国际交流的日益重视,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近几十年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外语人才,但翻译方面的人才仍然紧缺。相关有资料显示:“全国目前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的合格人才缺口高达90%。”1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需求,高校肩负着重大责任,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有责任立足于翻译教学现状,改进其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

2、即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特长的翻译人才。1.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本次调查以苏州、常熟、无锡、联盟常州、昆山,南京、镇江七个地方的70所企事业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有针对性地对目前地区企事业单位的翻译人才需求展开调查,侧面反映了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从目前的调查数据看,高校翻译人才所学语种较为广泛,其中英语仍占较大比例,除此以外,还涉及德语、日语、俄语、韩语等不同语种。翻译人员分别从语言知识、翻译知识、通识教育等多方面进修不同课程,涉及科目范围较广,内容较为充实。由此可见,翻译教学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是,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翻译教学的研究繁多

3、但缺乏深度。随着国家对课题研究和科研的重视,许多在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放眼于翻译人才的培养,大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涌现。这些论文的切入点各不相同,角度各异。“以我国6家在翻译领域颇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为例,自1980年1月至XX年9月,共刊登356篇以翻译教学为核心的学术文章”3,可见国内学者对于翻译教学的在意程度。但是大部分研究浮于表面,泛泛而谈,缺乏一定深度。它们往往着重论述如何从哪几个大方向培养翻译人才,却很少给出具体明确的培养方案,给出的建议往往太过笼统。其中将近250篇文章的研究方向过于分散,无法给予明确的归类3。这些文章往往自身就没有给予明确的定性,如:翻译意识、翻译工具、翻译语

4、料库等,导致无法给高校培养翻译人才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引,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在翻译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方面,还有待我们进一步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挖掘和分析。脱离地方经济特点,部分教学理念沦为空谈。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很多高校一直倡导的,但很多高校只是一味地借鉴和生搬硬套,例如某个地区可能近几年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其就业率较高,那么就完全地模仿该地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并借鉴其培养方案,结果往往是完全脱离了本地的地方经济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仍旧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区域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这就导致所在区域的企业类型和方向也有所不同,因此所需的翻译人才类型也有所不同。

5、外向型企业更加注重的是翻译人才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而生产型企业则更加注重专业型翻译人才,要求翻译人员在熟练掌握翻译技巧的基础上,了解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谋福利。因此,一个优秀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形成,往往离不开该理念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就目前的高校教学理念而言,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往往是被忽视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一直以来,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并没有彻底改善。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先传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再通过翻译练习强化学生对于翻译技巧的运用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少

6、真正给学生实践机会,学生的实战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根据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显示,有将近%的学校表示其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高校在课堂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校只占到%。这些数据足以表明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翻译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有的甚至依旧停留在原地,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应该是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操练,但是就目前的课堂情况看,一节课上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在讲,学生表达的时间则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操练机会就少了,自然不能得到提高。二是学生的差

7、异性没有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学生的翻译水平也有高有低,而很多的教育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学到很多知识,能力水平也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2.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翻译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地方性高校必须改变其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普通的翻译人才向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转变。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就目前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翻译资料,大部分都局限于文学翻译,很少有涉及实用文献的翻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90%的翻译文本为实用类文本,如项目招标和发言稿的翻译等,这就导致翻译人员在高校学习的针对文学类文本的翻译技巧得不到用武之地,

8、很多实用类文本翻译技能还要在工作中从零学起。于是很多翻译专业毕业生表示,他们在面临就业和工作时明显感觉到不适应,有的在应聘时面对眼前的翻译材料不知所措,在笔试环节就率先被淘汰。社会需求的迫切性。“根据中国译协XX年展开的翻译产业调研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的企业认为目前语言服务行业最缺乏的是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素质的中译外人才的缺乏”2。很多高校大量输出的翻译人才却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这些都表明高校翻译人员的培养已经与社会需求出现了脱节现象。由以上两点可见,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尤其必要,值得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3.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构建有其可行性

9、,具体表现如下:完整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已经设立了翻译学学位点。“XX年初教育部下发1号文件关于公布XX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宣布设置翻译专业,并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3所高校可自XX年起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2。XX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已经一共有将近100所高等院校开设翻译专业,在这短短的8年期间,全国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有了明显的增长2。由此可见,翻译专业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并且得到认可,完整的翻译体系已经形成。知名高等院校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及优秀人才的借鉴作用。目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经拥有了完备的人才培养

10、体系,并且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颇受社会各界好评的翻译人才,他们大多出类拔萃,拥有很强的翻译水平和实战能力。周边的地方性高校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得到提升。各个不同地方性高校的职责在于努力培养出服务于当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地方性高校只要能够看清本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发展特点,从而有所取舍地学习借鉴周边知名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广受当地好评的优秀翻译人才。目前我国的优秀高等院校遍布全国各地,每所知名高校都不乏其独特的培养模式,这为其周边地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价值,可供他们学习参考。除

11、此以外,由于社会对翻译的重视,很多优秀翻译人才纷纷回国并且在各地巡回发表演讲和报告,他们身上往往具备很多我们所没有的闪光点,他们身后往往有独特的培养模式和方案。通过参考这些培养模式,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的困难度会大大减小,并且更加高效和具有针对性。地方性高校自身的地域优势。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全国各个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经济特点和结构,工业形式也各不相同。轻工业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重工业则集中在北方,而长三角地区则为综合性工业基地。各大地方性高校由于长期位于某一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具体的优劣势了解得较为充分,更能够很好地将当地的需求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从而使得培养出的翻译人才

12、能够更好地为本地区服务,为当地发展作贡献。由于对于周边其他区域的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状况的把握程度不够,在同等的情况下,这些高校很难比周边当地的高校更了解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受周边企事业单位的追捧,甚至遭到闲置。因此,结合当地特点培养翻译人才,能够赋予地方性高校一定的优势,同时可以避免一些翻译人才的闲置现象。4.地方性高校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专业术语的深度传授。常常有很多翻译人员抱怨在看到一些专业文件时,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在脱离翻译软件和工具的情况下,根本不能及时合理地做出恰当翻译,整合出的文本完全是杂乱无章的。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高校在加强翻译人才的

13、专业性培养方面没有足够重视,他们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掌控能力和把握度,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专业术语的输入。这导致很多翻译人才在走上新的岗位后发现自己仍然欠缺太多,有太多的词汇没有掌握,翻译时特别费力。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高校开设一些关于不同岗位和职业的专业术语的辅导课程,让学生定期掌握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从而便于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术语储备,让学生在接触新的岗位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至于不知所措。职业证书课程的培训。目前很多翻译人才在毕业面试时往往拿不出很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正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体现。当问及这些翻译人才为什么不去考一些相关证书时,他们大多抱怨不知

14、道考哪些证书和怎么复习备考,这样就导致直到毕业他们手中所持有的证书也寥寥无几,很难在应聘环节脱颖而出。复合型的翻译人才就是除了在翻译方面有其特长,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转攻,这样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因此,为了能够让翻译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笔者建议地方性高校根据本地需求,开展一些职业课程证书的培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报班学习,这样既能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能让他们更好地满足当地需求。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能力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强大的翻译团队背后一定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师资团体。目前很多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的翻译教学和科研能力相对有限,这就要

15、求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和进行进修提高。具体方式包括开展学术和微型课题的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种翻译培训班,聘请一些翻译专家来校进行翻译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强化师资队伍。除了翻译专业的教师以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师素养和技能培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从而促进翻译人员的全方位成长和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结合区域经济,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翻译能力的提高仅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翻译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理论教学为辅,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翻译平台。对此,教师可以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16、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翻译文本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翻译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对其译文给予及时评价和完善,增强其笔译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每天听一些外台的听力,让学生进行现场的口译,例如鼓励学生多参加大型国际会议及赛事的志愿者服务,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译能力。最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教师可以按照批次派一些学生到一些当地的翻译机构和企业进行学习并参与翻译工作,这样学生对于翻译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加了解,更容易快速地适应今后的翻译工作。实习是一个翻译人员成长的重要环节,在实习的这个阶段,翻译人员能够学到多少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由于实习时间和渠道的局限性,很多翻译实习生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