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5019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虽然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人员,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之中,不同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但由于学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大多缺乏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学生同质性强,导致人员供给与行业需求不对称,不同层次的人才之间界限不清,使得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和各类财经类院校来说,地方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无论在会计教学模式还

2、是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生源质量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不容乐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地方工科院校的本科会计专业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培养有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会计毕业生,才能确保地方工科院校会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一、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其内涵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其外延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运行机制和非教学培养途径等。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一是目的要素:培养目标,

3、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二是内容要素: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以课程的形式体现。三是方法要素:培养方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养方式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为了揭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笔者搜集了华东地区10所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并将其与这一地区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进行比较,发现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

4、在以下几个问题。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体现其“工科特色”与“地方特色”。从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会计专业大多是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开设起来的。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大多忽联盟视了学校的整体定位与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条件,一味向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看齐,模仿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致使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根本没有体现其“工科特色”和“地方特色”,教育目标出现同质化倾向。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主要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院校的师

5、资条件及学生特点制定。但我国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一致,除学分分布有所不同外,其课程设置顺序、课程设置模式及学时学分安排等都基本与综合大学和财经类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同,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等一些主干课程,其他课程则是根据师资条件、考试考查科目、学分要求、学时分布等诸多因素进行“拼盘”,基本没有将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学校的工科专业特色融入到会计专业的特色课程设计中,无法体现地方工科院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此外,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普遍存在着涉及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

6、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程的安排上,偏重于会计和商业经营类的专业课程,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法等几门主干课程安排较多学分,仅把30%左右的课程用于安排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两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较少,普遍在48个课时或以下,致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专业基础知识差,后劲不足。2.会计知识结构不完整。会计知识应包括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会计控制和检查知识、会计分析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等,但大多数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多偏重于会计核算与检查知识,普遍没有开设会计控制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3.涉及会计新领域的课程极少。如

7、金融企业会计、环境会计、并购会计及纳税筹划等新知识方面的讲座很少,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不了解会计发展的新动向,毕业后难以适应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发生的新的实务问题,延长了会计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培养方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其特殊性,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协调发展。但地方本科院校的会计教学过程却多依赖课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必要的信息交流,完全是一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的学习。此外,由于地方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相对较晚,实验室的建设也不完备,导致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

8、课程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等传统实践课程,而像审计实验、模拟企业纳税实验等社会急需的实践课程几乎都没有开设。因缺乏实践教学的辅助,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原理和准则,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二、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剖析教育观念滞后,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由于地方工科院校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的扶持,学校管理存在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受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的驱动,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但由于这些高校大多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办学理念也不十分明晰,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认真、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学校办学与市

9、场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师资条件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的急速扩大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师资数量增加和师资素质提高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的总量不足,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地方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在招生人数急速扩大的同时,专业教师的人数却大多停滞不前,教师数与学生数严重失衡,生师比持续攀高。这种情况造成教师被迫承担超负荷的教学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专业教师的身心俱疲,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激情,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开设新课程,只是维持现有的教学秩序正常运行而已。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从地方工科院校

10、的现状来看,教师来源较单一,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和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引进,而很少从社会上引进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并且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在授课及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或毕业设计时通常只能照本宣科。此外,地方工科院校会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专职教师比例很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都影响了教学质量。三是师资管理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目前,很多地方工科院校的激励导向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在唯科研论激励机制的驱动下,许多专业教师只专注于做科研,而教学只要做到学生不提意见就了事,再加上开新课的收益很少,导致教师既不愿改进和更新所教授的课程,更不愿意开设新的课程。教研经费投入不

11、足,实验室建设水平不高。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会计专业是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获取经济效益开设的。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说,会计专业普遍被认为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因此,许多工科院校都积极开办会计专业,但是一旦开设后,由于资金投入的力度远达不到所需的要求,结果只能购置水平较低的设备,导致会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三、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彰显“地方”特色与“工科”特色。地方工科院校是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办学的主体,具有地方性、工程应用性和大众性的办学特征。由

12、于其办学定位、资源优势、服务对象、招生对象、就业面向都在地方,因此,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直接驱动力,既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地方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又要了解行业和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此外,建设富有特色的专业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从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定位的视角出发,依托其工科背景,体现其工科特色,培养具有工科优势的复合性会计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

13、课程体系。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是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它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为此,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拓展宽口径的商业知识和培养一个成功的会计师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整合、体系优化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设计为重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所在地区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课程+商业课程+会计专业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与此

14、同时,针对地方与行业发展需求、学生基础、兴趣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设计弹性化的课程模块,并通过专业方向的二次分流实施分流培养,从而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目标更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以学生最优化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多样化培养方式来实现。首先,为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放弃课堂讲授和死记硬背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互动式教学,具体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作业、专题报告等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其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为此,地方工科院校的领导一方面应转变观念,增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强会计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接受系统训练,提高会计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应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通过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熟练掌握会计岗位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技能,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