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4934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探讨 010年5月,国务院学位办新增35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包括图书情报学科。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到既有从事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又有面向职业需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1.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概述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是为满足图书情报事业对图书情报专门人才的需求,以情报学、图书馆学等专业为依托,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术修养和实践能力。设立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必要性。随着世界经济正从工业

2、经济向高技术经济、知识经济迅速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出信息用户社会化、信息需求多元化、需求质量不断提高的特点,这种变化给图书情报事业带来了挑战和联盟发展机遇。在这种新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国外图书情报专业的发展现状。很多发达国家培养的学生既拥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水平,又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美国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培养宗旨是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适应图书情报领域的工作。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突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信息服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管理素质。我国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不能适应图书情报领域应用型、知识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开设 专业学位教育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

3、共识。2.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关注的焦点图书情报研究生关注的焦点是所有相关教育机构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最关注的问题:就业需求。据调查表明,图书馆学硕士毕业生选择图书馆工作的比例多年来保持在40%左右,图书情报领域人才严重流失。究其原因,首先是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因特网的发展、“图书馆消亡论”的提出一度引起图书馆专业学生的恐慌,各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更倾向于录用计算机专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导致本专业学生认为图书情报学科的前景不好,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专业人才流失;其次,大多数高校对图书情报专业重视程度不够,图书情报专业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

4、这影响到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另外,培养优秀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但是很多培养点的办学条件尚未达标,培养的研究生能力有限。因此,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是解决的问题的关键。自我增值需求。信息科技的发展、全球性的学术热点渗透进图书情报学科教育中,产生了很多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研究生们应该不断实现自我增值,包括“双学位”的学习和毕业之后继续深造。文献检索能力和高信息敏感度是其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另外,无论从职业需要还是从学术研究上都有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的必要。3. 基于研究生需求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在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应该着重培养专业素质强的复

5、合型人才,重视图书情报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面向图书情报职业需求。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多元主体培养模式。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至少应该有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个以上多元主体,图书情报机构作为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将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的实习平台,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欠缺,通过“理论实践应用”的反复循环,重视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式导师培养制度。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大多为单一导师制或少数的双导师制,作为一个处在边缘化的学科,图书情报学的学科交叉趋势逐渐明显,但研究生培养的单导师制或者双导师制,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组建导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平台,发挥导师各自的优势和拥有的资

6、源。注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对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来说,所要求具有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图书情报学来源于实践,最终一定服务于实践。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更多地体现较高的职业素质,对于专业学位硕士重点突出较高的职业竞争力,广泛地参与工作实践。4.基于研究生需求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应遵循“职业导向性和学术性高度统一”和“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这两大路线设计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和个性化。课程设置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方向性,综合院校自身条件,如地域、学科优势等来制定课程方案。其次,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应关注国内外学术热点及发展趋势。各培养单位应通过组

7、织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为学生搭建接触新鲜资讯的交流平台。强化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很多课程的实践性都很强,学生从实习实践中所受到的锻炼是学校学习无法实现的。因此,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应把实习纳入考核机制,鼓励学生进入图书情报单位实习训练。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生“实践性和职业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信息技能和研究能力。4.适当设置交叉学科课程。适当设置交叉学科课程,优化和深化研究生专业知识层次,使学生能够承担各领域“信息导航员”的工作,不但满足了研究生自我增值的愿望,也完善了知识结构。5.结语开展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必将成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优秀人才的新途径。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专业学位教育更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