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4720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和声学教程比较研究欣德米特在其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中说:“和声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与教学方法来看,是已经发掘得无微不至了;它的材料已经用各种方法编排过千百次了”他的这句话道出了和声教材的本质: 首先,和声学是一种理论体系。即一种以大、小调式为基础,以三和弦为基本单位,通过特定的语法逻辑组织和弦间的关系,以强调调式主音中心地位的调性体系。 其次,和声学是一种教学法的具体体现。和声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可以侧重于理论的角度:如和声的发展史,和声的心理学、美学意

2、义;和声的风格特征;也可侧重于技术角度,即和声的具体应用方法。 欣德米特说和声学的“材料已经用各种方法编排过千百次了”,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相同的和声学材料,虽然内容都在讲大、小调和声体系,但是由于每本教材所处的年代以及作者的教学思想不同,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教材的次序编排、叙述方式、行文方式以及和弦处理的方式中去。所以,只有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和声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才能找到教材之间的异同。 一、和声学教材的性质与内容 首先和声学是一种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确立了和声学理论的基本范围及基本性质。关于这个问题,每本书的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同一个内容。其次,和声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

3、就是指这一理论体系的阐述方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分类、表达方式以及习题的式样与要求等多个方面。最后,和声学的多样性。和声学教材的材料已经用各种方法编排过多次了,这就是说,理论体系虽然相同,但由于作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阐述。 二、理论归类上的比较 所有和声学著作的内容,尽管会有一些小的区别,如辟斯顿在其和声学中,增加了“和声的节奏”,勋伯格在其和声学中也增加了“节奏与和声”,同时还增加了“全音音阶及其五音和六音和弦”、“四度叠置的和弦”两个内容。斯波索宾等人则在其著作中增加了“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以及“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三个内容

4、。但从总体上说,基本上就是自然音体系、变音体系、转调、和弦外音及持续音五个方面。但就在这五个范畴内,不同的作者也有着不同的归类法。 三、和声语汇及技术手法上的归类比较 和声是一种语言。学习和声,就是学习一种语言,一种依据乐音体系编织而成的特殊语言。因此,与所有的语言一样,和声也有着一整套体系化了的语法逻辑。凭借它,控制、调节和弦间的关系,使音乐形成一个既统一、又有对比,既流畅,又连贯的整体。 关于和声语法的构成方式,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一种是由德国作曲家,理论家韦伯首创的音级理论体系,另一种是由德国音乐学家、教师和作曲家里曼开创的功能理论体系。在我们所选的五本教材

5、中,就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理论。欣德米特、辟斯顿、勋伯格以及杜勃阿的四本教材所采取的均为音级体系,而斯波索宾等人的和声学教程采取的则是功能体系。这两种不同的体系,在语法上均属大、小调和声体系,即调性体系,因而并无本质的不同,区别只在构成的原理及其表达的方式上。 音级体系是根据根音进行,即根音之间的强、弱关系来组织和声进行的。而功能体系则先把每一个具体的和弦纳入相应的功能范畴,再按功能的属性:稳定不稳定稳定的逻辑来组织和声的进行。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必然会影响到教材的编排、讲述方式。 两种理论体系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和声逻辑的组织方式上,同时还反映在标记法上。在我们所选择的五本教材中,存在三种不

6、同的标记法:杜勃阿采用的数字标记法,勋伯格、辟斯顿、欣德米特采用的级数标记法以及斯波索宾等人采用的功能标记法。因为功能属于一种概括性概念,而级数则是功能的具体化。因此,不仅在标记法上,就是在逻辑的表达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在作逻辑安排时,先从总的、概括的角度着手,然后再作具体的安排。思路会显得十分清晰。 四、表达方式上的比较 由于作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同一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阐述,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这一点,在这五本和声学教材中体现得相当明显。 欣德米特把和声学理解为“一门简单的技术”,因此可以简明扼要地、提纲挈领地传授给学生。基于这一理念,他的和声学教程确实

7、相当“简明”,整部著作就是以传授“技术”为核心,与此无关的内容一概不提。就是有关技术的部分,也尽可能地简练。这种处理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直接、概括。但总感到有一些不足,对于教学使用上来说过度简略。 辟斯顿称他的这本和声学 是对“十八和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们的共同的和声处理法”的简明申述,“等于一个研究报告”。因此在他的教材中,作品的实例引用较多。除了讲解和声的基本技术外,还对相关的理论作了一些探讨。从而形成一种传授与论述相结合的风格。 杜勃阿虽然称他的这部著作“只是一本教科书,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正确写作方法和能力,而并非一部高深的美学著作”。但他对和声学教材却有着极高的要求。他认

8、为和声学应该是能澄清和声学理论上的任何一个问题,能解答和声学实践上的任何细节。因此与辟斯顿一样,同样采取传授与论述相结合的方法。书中除了正文外,还通过摘要、复习提纲、补充说明、附注等方式,来强调一些作者认为重要的问题。不时还夹带一些议论。 勋伯格把和声学理解为一门深奥、高深的理论。在他的和声学中,不仅谈论和声的技术,讨论和声的理论,还包括哲学的思考。勋伯格和声学的这种叙述方式,使这本著作的文字变得较为艰深,对于一般学习者来说较为困难。 斯波索宾等人虽然没有谈及具体的教学理念,但纵观全书,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是以传授技术为宗旨的教科书。书中以功能为主线,以和弦为基本单位,循序渐进、提纲挈领地逐步深

9、入。展开,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指导,思路十分清晰。 五、写作规则的比较 每本教材都有一些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规则限制,如对于平行五八度、隐伏五八度、声部的对斜、增音程、各类和弦的重用音、七和弦的解决等规则,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各本教材对于同一规则的限定要求却不一样,存在着差异。 六、习题式样的比较 习题写作是和声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作者在习题的安排上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勋伯格的练习方法,虽然有很大的优点,但缺点也相当明显:习题全部用全音符,而且没有小节线。这在开始阶段仅仅训练声部的排列、连接时并无问题。但在训练和声的结构划分半终止、全终止时就成问题了。更重要的是,

10、有一些必须与节拍、节奏联系在一起的和声进行,如四六和弦,就更无法处理了。因为区分四六和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节拍特征:倚音、留音是强节拍上的和弦,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换音等是弱节拍上的和弦。小节线的消失,节拍强弱的划分就失去了依据,一些四六和弦的性质也就难以确定了。 依照勋伯格的理论,其余四本和声教材所采用的均为“落后”、“错误”的教学法,无一幸免。欣德米特首当其冲。因为他不仅采用了数字低音,还采用为指定旋律配置和声的方法,更有甚者,还有同时指定旋律与低音的方法。辟斯顿基本都采用为指定旋律及低音配置和声的方法。另外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把一首作品的片断简化为四部和声,然后在这个简化了的和声框

11、架上,用原来的节奏、和声关系作新的构思。杜勃阿基本上都采用旋律题、低音题的方法,但也有不少数字低音。斯波索宾等人的练习方式以旋律题、低音题为主,还间插了一些发展题,即给出第一乐句,让学生发展第二乐句,构成完整的乐段。另外还有分析题、键盘练习,式样较为丰富。 这些和声学专著范畴,不仅在西方,由于它们都有了中译本,在我国均有较大的影响。但在我国音乐院校的实际教学中,与斯波索宾等人所著的和声学教程相比较,却很少被应用。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需要对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属性作全面、深入的阐述,同时又需要高度的体系化,有循序渐进的可操作性。因而教材是某一领域实践的结晶,是对该领域规律的总结与提炼,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并影响到教学法的实施。和声教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编撰,不同的编撰方式也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勋伯格,还是欣德米特,他们的教材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因此,教材也具有自身的社会、文化属性。这势必会影响到人们在选择教材时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和声教材的比较、分析与联想来对教材的性质及相关特性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教材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以便适用于当前的和声教学。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