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4629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一 传统景观文化古镇水系概述水环境是古代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中最为宝贵的因素,不论是自然水系形成,还是人工环境构建,无一不体现了先人对良好人居环境的执着追求。中国造园史上对水系的描述最早有先秦时期的“兰池宫”,据历代宅京记关中一引秦记:“秦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为鲸,长两丈。”再是西汉时期的“上林苑”,外围是终南山北坡,关中的八条大河,即所谓“关中八水”,贯穿于苑内辽阔的平原、丘陵之上。自然景观及其恢宏、壮丽。此八条水系既能灌溉

2、生产,观赏游玩,亦能通航运输。1由此得知出水系环境的利用和营建在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古镇水系是对乡土聚落的古镇水系而言,无论是地理分布、形态特点、内部结构元素还是水系的自然文脉、历史文脉都对乡土聚落文化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营造古镇聚居观念显得更至关重要。研究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不仅具有居环境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意义,更具有乡土建筑规划的传承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现实意义。传承传统的规划理念对于城市规划建设中水系环境的发展及其探求新的人类栖居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二 古镇水环境的地方性选址古镇作为传统地域建筑的代表,由规划布局、建筑风格、空间形态、机理构成作为地方性物质体系的

3、硬性因素,与其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以及诗画境界作为地方性知识体系的软性因素结合而成。通过古镇的硬性因素和软性因素作为载体来表现传统地域建筑的本质特征,能深刻地帮助人们认识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造诣。以古镇的选址环节上看,自然环境层面、知识体系层面、社会意识形态层面是体现地方性的根本。可以揭示出在辗转迁徙的时代,先民在选址同时未忘体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地方性及其文化传统。 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临水而生古代的村落绝大多数之所以依山傍水,临水而居,主要是涉水便利、利于生产生活。就连被认为风水术第一经典的郭璞葬经写道:有了水,才能“内气萌生,外气形成,内外相乘,风水自成。”2由此可见,水是古代农

4、业村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它的广狭丰歉决定一块地域对人口的承载力,因此水作为供给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是村落选址的首选条件。重庆的古镇大多因水而生,因盐业而兴,其中山古镇最为典型,它侧卧笋溪河江岸,场镇依靠江岸成线性布局,形成长达1000多米层层递进的风雨街,便于歇脚的脚夫和商者避雨、纳凉。贵州镇山村以直插云天的半边山和波光粼粼的花溪水以及独特的石板建筑风貌而闻名于世,村寨依山势而建,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山影摇曳,渔舟穿梭,湖光山色,景色秀丽。如此绝美山水环境的获得主要得益于古镇独特的选址定位。获水而兴农耕时期最初以满足农业生产为保障的村落发展到手工业时期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的村落,其村落的

5、规模体系发生了庞大变化。手工业的兴起形成的水陆交通对村落的选址起着决定作用。特别表现在水陆交通的核心村落,当人口快速增长,在建立农居点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村落,而交通上又可以得到舟楫之利,处于物流中心位置的村落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市镇,甚至发展成为大城市。浙江的兰溪市也因水陆交通而繁荣,其县志里王奎写的重建州治记说:“然其地当水陆要冲,南出闽广,北拒吴会,乘传之骑,漕输之楫”水陆交通的便利才使县城成为巨聚,同时成为一个文化发达的州治。3断水而亡水系是城镇聚落规划选址、发展兴旺的关键因素。如果人类没有生命之源,随之接踵而来的是衰退或灭绝。因为水的变化而导致城镇的变迁,因为水的断流而导致城镇的

6、消亡。中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城也因水的枯竭而消亡,昔日商贾营集的丝绸之路经过历史的变迁,因水环境与水资源的恶化与匮乏变得满目苍凉,成为失落的故城。另外还有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其城市布局为四周环水,但城高地险,仅靠坎儿井和底部通道,深入沟谷之中取水、耕作。然而,最终仍在战乱中对水源的缺失留下了人去城空的悲剧。由此可见,水对于古代城镇的选址定位及其兴盛存亡有着至关重要的要意义2.哲学知识体系风水术风水术作为表达地方性地域景观的知识体系,对于古代城镇选址的影响深远。相地风水术的基本理念是认为阴宅、阳宅所处的自然环境形态可以影响甚至决定有关人们的吉凶祸福,诗 大雅 公刘里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

7、泉”等字句。其本质是“审慎周密的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1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被赞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庄之一黟县宏村拥有背山面水风水格局形成了理想居住地完美模式。2.社会意识形态宗族管理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宗族是村落中政权的组织力量,并对村落各个方面的控制、管理都很严密。而宗族对于村落的选址工作也是谨慎的,在宗法制度下,中国农民最关注的两件事:第一,人丁兴旺;第二,科甲连捷。因此,风水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宗法社会凝聚宗族的一种手

8、段,说服宗族成员对一方土地有信心,乐于居住下去。因此选择临水,面水的理想居住地往往也是宗族社会发展壮大自己的体系,规模的重要基石。三 古镇水系的形态语言自然形态因水大多数的古镇水环境的形态都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因素造成,为了便于涉水,满足古镇居民的生活,大多数的古镇都是“临河型”或者“临湖型”的自然格局,那么古镇的水系形态也因地理的差异呈现出“河流型”和“湖泊型”景观形态水系形态以江河为主体,场镇滨临河流依靠江岸成线性布局,建筑空间多为平行于河流的长街,如重庆中山古镇独具特色1000多米长的风雨街。此类水环境带来的不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致使多数古镇成为当时的物流中心,甚至发展成为经

9、济中心。水环境形态以湖泊为主体又分为两种布局形式。一类是建筑群落沿湖而建,其古镇布局濒临湖泊成线性陈列如泸沽湖的大落水村。落水村落的摩挲民居沿着湖泊的堤岸而建,沿街的另一旁是风景秀美的泸沽湖。如今的泸沽湖及摩挲民居群落成为生态旅游圣地之一。另一类是位于半岛之上且三面环湖的坡地古镇,根据地理高差沿山体坡地而建,且建筑装饰材料极具民族性,如贵州花溪镇山村的石板屋。镇山村古镇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形如乌龟的半边山隔水相望,景色秀美。临湖型的古镇,大多是处于偏僻且自然风光无限的生态环境中其村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的生存方式。图1重庆中山古镇 图2泸沽湖大落水村图3贵

10、州花溪镇山村一 图4贵州花溪镇山村二人工形态理水人工形态的水系环境与自然形态的水系环境最大差异是人工的参与规划。相对于自然形态,人工形态对水的利用率较高,古镇发展布局也随河流湖泊的形态格局而顺应发展。随着地理环境与地方性文化的差异也分两种形态。一种是太湖流域地区平坦的地理特征,水乡古镇沿着水网密集的太湖水域形成开来,建成大大小小的魅力水乡古镇,及其水网型的水系形态。另一种是西南云贵川地区有海拔高差的地形特征,人们往往利用海拔高差的高低,引水入镇,在镇内形成弯弯曲曲的水渠。水网型的古镇水系形态与水渠型的古镇水系形态区别则是地理高差的不同导致水网型的水面是静流态势,而水渠型的水面是急流态势,各具艺

11、术魅力。江南水乡是地处太湖流域水网密集型的古镇。古镇水系形态往往通过河流街道为脉络、桥梁为支架构成独特的地方性东方水城艺术魅力。此类古镇纵横交错的河道与建筑群落之间形成线性机理。河道上的桥连接两岸道路的水上建筑与两岸建筑线性机理增添了立面质感,丰富了古镇水系景观地方性特征。图5西塘 图6周庄 图7同里 图8甪直水渠型的古镇环境水形则是利用自然高差引水入镇,水渠顺着高差贯穿于古镇建筑群落之间,给整个静态古镇民居建筑的传统氛围带来了栖居的诗意。丽江大研古镇的古水系,由自然水系“中河”与人工水系“西河”、“东河”构成,三条水系犹如生命之泉流经大研古镇的血脉里,使整个古镇活力充沛耐得住时间的洗礼。根据

12、玉龙河水的流向,疏河修桥,布街辟路,这种依流水建城的方式,城市就活了。有水的地方就有路,有水的地方必有街,有的水在街道中间流动,有的水在街道的一侧,有的水在街道的下面,平行的为路,交叉的为桥。如此精彩绝伦的人工规划水系让现今大量的学者专家慕名而去观摩研究。另外从水的流速上讲,正是由于古镇较大地理高差,大研古镇水系的水流有别于江南水乡的静态流速,来自于玉龙雪山的雪水流经古镇的水渠发出叮咚的水声.加上密如蛛网的水渠,古朴殷实的小桥,整个大研古镇充满的流露出浓郁的诗情画意的气质。混合形态风水图11婺源李坑 图12宏村月沼 图13宏村南湖混合形态是风水师运用风水术的理念加上人工规划实施修筑而成的水系形

13、态,华东地区的安徽宏村、西递及江西婺源等风水古镇为代表。由于古镇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及人口规模的高速发展,宗族领袖不得不进行古镇群落的人工规划,请风水师进行实地勘察进行全面规划的构思并进行大规模实施工程。宏村古水系的形成一方面受传统风水术的影响,以五行相克理论中的“以水克火”为指导理念,以“祈人丁之兴旺,防祝融之肆虐,求滚滚之财源,荡里中之晦气,灌村外之良田,可洗心怡性也”为目的,逐步对古镇的风水布局加以改进、完善。两次山洪天灾的损害迫使汪氏宗族对宏村的水系先后进行两个阶段的规划建设,其水系构思精妙,充分利用村子地形北高难低的自然落差,使得在主圳中形成了每分钟米的流速,并使水始终处于流动,飞溅的

14、状态。4可以得知,宏村的水系规划是典型的风水术的理念加上人工规划建设混合形态体系的水环境。它不仅具有实际的生产生活功能,更拥有人丁兴旺、财源滚滚的理想风水格局,是传统聚落追求完美和理想居住环境的典范,与人工规划控制管理密不可分。四 古镇水环境之地方性功能体现不同的水体形式根据其形成原因与形态格局的地方性差异,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古镇规划布局与水环境形态,并客观决定着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功能作用。从对水资源利用的多样性而言,不同的水环境构成,会创造出多样的实际功能作用,这与古镇的选址规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5生活生产功能泰勒斯认为“水是形成万物的始因,一切均由水产生,最后还原于水”。6人们之所以选择

15、近水的地理环境建村设屋,是因为取水的便利供日常生活必须的饮用及盥洗。人类的伟大智慧更巧妙地构思出利用自然落差人工建渠引流,创造性地把清澈的活水引入到每家每户,这种建渠引水的水形态模式不仅提高了生活效率,而且形成了最为原始的给排水系统,并设计出“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秀丽景观。交通运输功能古镇水环境的交通功能除了江河的航运能力,更吸引人的是高差型的古镇水环境,水流经贯穿古镇建筑群落,街道是按照水渠的走向来布置交通的,不仅的岸堤以及河流穿市而过的分布格局、大面积的开敞空间,为古镇交通建设提供了路基,也为防止交通线两侧的大气、噪声污染提供了环境容量。古镇交通建设如能充分利用河流空间,将起

16、到节约投资、提高效率、保护环境的作用。河流自身也具有交通功能。军事防御功能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其最初的居住形式如何,其先民们从事构筑营造活动的目的总是为了抵御自然和外族的侵害,求得生存休憩。7古时战火纷争,先民们在规划选址建屋和排水泄洪等方面同时备有防御与逃生的军事功能。湖南凤凰古镇的城郭就以水为天然屏障,修筑城墙加之防御。贵州的镇远也以河流为天险,两岸设立城池,易守难攻。四川桃坪羌寨,依山势而建,利用自然高差,人工筑渠引水入寨,贯穿寨内每家每户后流入河流。战时凭借这地下水网,羌人足不出户,即可取水以供日常所需,没有断水之忧,同时还能应付敌人的火攻,并兼做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暗道。五 相生互动水环境与古镇建筑群落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