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4390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研究【摘要】北京奥运民族心态反映出我国国民的平常心、自信心、包容心和责任心,它体现在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大国实力、国民气度和民族品质等方面。通过对进一步培育和优化民族心态进行探析,认为这种民族心态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北京奥运民族心态优化培育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和如潮的赞扬。中华民族在筹办奥运的旅程中经历种种磨砺和考验后,民族心理从躁动逐渐走向沉稳,从情绪化日益走向

2、理性,从“金牌第一”到开始关注“人”本身,一个大国所应具备的理性思维、开放心态、创新精神和包容胸怀逐渐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值得人们认真梳理、盘点和传承。中华民族心态的内涵民族心理由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心态两部分构成。民族心理素质是该民族在人类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心理水平,是民族心理中较为稳定的部分;民族心态是该民族对社会面貌、社会变化的反映程度,是民族心理中较不稳定的部分,这包括民族朴素的社会信念、价值观念、民族情绪和情感、民族兴趣和爱好等等。可以说,民族心态是社会历程前行中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精神与物质、感觉与理性、知识与经验等多种多样因素沉淀和交错而成的丰富的心理世界。一

3、个国家的民族心态和谐与否,对于该国家民族的气度、风格乃至成长经历、发展潜质和国际形象,都有着无形的巨大影响。北京奥运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心态指的是在中国申奥成功、践行奥运诺言、举办奥运会这一段特定的历史时间内,弥散在整个中华民族社会或民族群体中的共同心理状态,它通过心理反应、社会评价、行为动机、行为方式等一定形式表现出来,并构成一种生活的精神氛围而相互影响。中华民族心态的奥运展现平常心昭示社会进步。在新中国成立时期,以举国之力,在国际竞技体育赛事中奋勇争先,已经成为振奋民心、追逐强国之梦的最为快捷的手段。奥运金牌寄托着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尊严和国人自豪感,被附加了意义的金牌日益复杂而沉重。经过几代中

4、国人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开始富起来了。民众的知识不断增长,视野得以扩大,身体更加健康,精神实现升华,形象日益改善,心态也就更趋于平和。今天,面对奥运金牌,中国民众显得淡定而从容。金牌,已经不再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崛起的号召旗帜,中国也不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自己。比金牌更重要的,是奥林匹克精神,是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众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享受体育,给体育一种自然的态度,予以平常之心,他们会因体育的美感、激动、兴奋、震撼、痛苦而心动,尽情地享受奥运会的激情与快乐。自信心彰显大国实力。强大的自信心靠的是实力,因为有实力,中国以美仑美奂、辉煌壮观的开幕式展现出

5、自己的时代风采、宽广胸怀和文化追求;因为有实力,中国代表团一举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创4项世界纪录,位于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创造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因为有实力,中国运动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道德风尚,给中华民族带来强烈的胜利感和自豪感。体育强盛的背后伴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其他领域的改革,30年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开放浪潮席卷全中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发展同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文明、开放、团结、现代化中国的良好形象,

6、中国民众的自信和努力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包容心展现国民气度。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就是要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来促进交流,达到这一体育精神的目标。其核心就是要人类摆脱文化偏见,以博大的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之外的事物。经历北京奥运的洗礼,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不断得到升华,并贯穿始终,逐渐形成豁达大度的民族心态。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是为所有奥运参与者的热情鼓掌,是对杜丽的呵护、对郎平的喝彩、对菲尔普斯的赞叹、对刘翔的理解、对博尔特生日的全场祝福,是拥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博大情怀。作为一个具有包容之心和宽大胸怀的民族,中华民族给每一位不同国家的运

7、动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赛场上即使与中国运动员同场竞技也能赢得掌声。这些,折射出国人对奥运精神的全面理解,在失败和成功面前的宽容和理性。责任心铸造民族品质。“一诺千金”的品格,中华民族自古有之。为了兑现申奥承诺,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全力以赴。37座奥运场馆和45个练习馆以高科技手段,绿色环保材料,节约能源资源,人性化需求的服务设施,高质量地超出当初的承诺;采取机动车单双号上路、错时上下班、优先发展公交车以及推行奥运专用道等措施,北京兑现“运动员住地到比赛地点均可在30分钟内抵达”的承诺;完成7项绿化美化指标,北京空气质量指标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实现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的三项承诺;55所示范学校4

8、亿青少年受益的奥林匹克教育、一系列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活动、随处可见的奥林匹克文化元素、全民健身参与奥运,全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已经“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奥运民族心态的进一步培育和优化实践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但是,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不经历一种国民心态和行为向现代化的转变,仅仅依靠引进技术、经济甚至社会制度,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完成了民族心态的一次“成人礼”,但是民族心态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诸多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后奥运时代,培育和优化更开放、理性和成熟的民族心态依然任重道远。坚定不移

9、深化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为奥运梦圆积淀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精神力量,提升了综合国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封闭落后和沉闷僵化的状况,打破了束缚人们的思想桎梏,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给中国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必然使中华民族心态产生巨大的波澜和震荡,奥林匹克运动赋予的“更快更高更强”以及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对引领中国积极健康的民族心态具有直观的教育意义。北京奥运会扬国威、振民心,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胜利的新起点。只有拥有着现代的民族心理,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中国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与赞许。批判继承多元文化。作为一种能动

10、的社会因素,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民族心态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北京奥运文化集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优秀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西方文化的精粹,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团结奋斗的时代特征。这些优秀文化表现的民族心理,突破了民族狭隘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想与情绪,进一步内化国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为塑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心态奠定了心理环境。当然,营造出这样的心理环境,不能一蹴而就,而有一个批判、继承和创造的过程。近代的历史传统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心理素材,也使人类通过理性、公正、宽容、开放的立场与表达方式,对民族心态

11、不断地进行自我勘误或校正,更利于民族心态的优化与培育。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一个强大的民族,一定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奥运体育与奥运健康携手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让国人对健康财富这个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健康奥运、健康中国成为全民健康教育与实践的最好契机。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使国民的身体素质、生活意识、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得到极大提升与改善,有助于形成自强不息、自信乐观、奉公守法、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民族心态。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让国民生活比以前更放松、更潇洒,生活更文明、更时尚、更绿色,一种全新的民族健康自信已经深深植入全国人民的心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是调节民族心态的强有力的

12、思想手段。以新闻媒体为主的大众舆论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速度和力度传递着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成为国民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交往渠道。大众舆论反映着、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的观念意识,成为民族思潮、社会热点、价值导向、精神氛围和巨大推动力量和重要工具。体育赛场往往站在国际的第一线上,处于文化、思想价值多元化、民族心态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冲突中,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强化积极健康的民族心态,扭转和消除消极病态的民族心态,具有更广泛、更持久的影响力。总之,以平常心、自信心、包容心、责任心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心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大国实力、国民气度和民族品质。培养和优化这种民族心态,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编辑整理。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