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422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唯物史观理论再研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1)世纪之初,在反思与展望 中国 史学及其作为指导的唯物史观时, 历史 研究 XX年第4期发表了蒋大椿的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 发展 一文,由此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热烈争论,至今年,唯物史观 理论 再研究已成为史学界的热点。有的学者认为,多元化史学思潮在中国已经形成,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论缺陷,使唯物史观的理论 影响 在下降,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应当发展成为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其

2、中包括将 哲学 认识方式、 科学 认识方式相结合以探求各个文明地区和各个国家、民族以及各个 社会 分域的历史发展 规律 ,从事历史理论研究;也可将价值认识方式与科学认识方式相结合。编辑。有的学者认为,历史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觉抵制“指导思想多元化”以及“左”倾思想影响下的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和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唯物史观传人中国之后,中国历史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唯物史观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被误解或歪曲,在一些人的思想中造成较严重的混乱,澄清这些混乱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艰苦的

3、工作要做;其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上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并在国内思想界有所反映,历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否定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错误倾向;其三,外国历史学理论思潮大量涌人国内,但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分析 ,致使一些人误认为这些理论是可以代替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其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发展和 科技 革命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提出了诸如“现 时代 的本质和特征”等重大的理论 问题 唯物史观需要面对现实,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概念、 方法 和理论范畴,关注新的增长点,而不是故步自封,使其能及时地回应社会的呼唤,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了应对唯物史观

4、面临的严峻挑战,第一,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第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包括史学在内的所谓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第三,高度重视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不仅要重现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史学理论研究的辉煌,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把当代中国的历史科学、史学理论不断推向前进有的学者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指坚持基本原理近一个世纪历史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这种理论才提供给了人们认识历史问题的最锐利的武器,而那种赋予唯物史观的过多含义把本来不属于它们的范畴的东西也当作其基本原理去宜传的教条主义,反倒有碍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今天,我们还必须通过历史研究

5、的实践,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的学者认为,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第一,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缺乏深入的了解,教条化甚至是情绪化看待唯物史观;第二,迎合西方某些史学理论,对唯物史观作所谓的“修正”与否定;第三,打着学术创新的旗号对唯物史观做剪裁与歪曲以至否定,第四,通过各种形式的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宣扬与唯物史观相左的历史观念所以,必须正确认识唯物史观在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应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一,在对唯物史观及其指导下的史学研究进行认

6、真反思的基础上,加強对唯物史观产生背景、时代意义、根本内涵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灵魂与精髓,澄清当前史学界的一些模糊认识;其二,根据新的历史形势,将对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其三,从学术发展的规律来看,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要在新世纪获得更大的发展,关键还在于要有一大批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优秀学术成果;其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的学术根基广布于哲学、历史等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具体研究工作中,而作为学术与普通大众之中介的文化 教育 、文艺作品能否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则是唯物史观能否深人人心的重要前提。有的学者认为, 目前 研究 中存在两种错

7、误的倾向:一是在运用唯物史观之 理论 上的公式化与教条化;另一则是沿袭唯心史观的“从思想到思想”的诠释模式实际上,唯物史观的思想源于“现实生活过程”的原理,为我们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 科学 的“本体”论与 方法 论。按照唯物史观的要求,我们应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研究,即从广大民众、统治阶级或日益崛起的新兴阶级与思想家本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出发,去 分析 相应的思想文化形态、思想流派、思想家的主张,唯有如此方能正确地阐明各种思想文化现象的本质,进而揭示其 发展 演进的 历史 规律 。有的学者认为,唯物史观也是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虽然时下没有人会对马克思主义应该丰富和发展持有异议。但是一旦涉及

8、原创性的经典结论,人们便很难有所突破,往往使丰富发展流于一句空话。而新的文化 哲学 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因为新文化观具有它的理论生命力,对 社会 历史现实 问题 具有容纳解释能力,不像其他哲学思潮和流派很少明确阐述自身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甚至有意回避或搁置。有的学者认为,唯物史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即这一理论系统不间断地且广泛、深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换,之所以这样在于其具备下列特点:第一,这一理论体系是实践的理论体系,即理论之冲破象牙塔、学院的禁锢。摆脱纯意识之形式转化为社会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而社会实践本身就具有广泛联系,从而构成开放系统;第二,这一理论体系具有广泛的、长时

9、间的社会适应性,从而既具长时间合理性又具有解读和发展的空间,第三,有生生不息的一代又一代学人、思想家薪火传承,宜传诠释,发展创新开放的系统较之封闭的系统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一次性地完成就终结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主要 参考 文章:蒋大椿:当代 中国 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现的发展,历史研究XX年第4期,本刊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史学理论研讨会,史学理论研究XX年第4期,沈长云: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现,史学理论研究XX年第l期;李珍:用唯物史现指导史学研究的现实思考,高校理论战线XX年第9期;孟广林;唯物史现与思想文化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XX午第3期;郑广永:由狭义、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一一兼论文化现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学习 与探索XX年第1期;汪征鲁: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一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思考。历史研究XX年第2期。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