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中国地理教材中冬季风风向的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311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学中国地理教材中冬季风风向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中学中国地理教材中冬季风风向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中学中国地理教材中冬季风风向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中国地理教材中冬季风风向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学中国地理教材中冬季风风向的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中学中国地理教材中冬季风风向的探讨在中学初、高中教材中中国地理气候这一章节中和在地图册中我国冬季风图中,我国东部吹着从陆地向太平洋的西北风,在我国西南部吹着从陆地向海洋的东北风。在我国东部冬季风风向为西北风这和实际情况是一致,但在我国西南部(云南省绝大部分,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南部、西部)吹得却不是东北风。事实上在云南东部、东北部、贵州西部吹的是西南风,在云南省中部和西部和四川省南部吹得是南风。教材图上所标风向和实际情况是不符的。由于教材与实际情况不符,在教

2、学过程中,比较爱思考的同学就会提到,“我国西南部在冬季所吹的风向与教材上所标风向为什么不一样?”(提问题的当然是在这一地区生活的同学)地理老师没有办法来解答这一问题,因在大学所学的教科书此内容和中学教材基本一致。当去请教有关专家这一问题时得到的答复是:“地面层与高空层气流是不一致的。”教材中所讲的天气和气候现象绝大多数是发生在近地面层的,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天气和气候现象也是发生在近地面层的;对自然界和万物有直接影响的,人类能直接感知的天气现象也是发生在近地面层的。而高空气流是人们感知不到的,高空气流作用不到近地面层,也不是中学教材所讲内容。作用不到地面的高空气流,只是某些专业所涉

3、及的领域。所以有关专家的解释是不全面的和不能自圆其说的。带着此问题又到当地气象局去查阅了多年的气象记录;在当地海拔5000米以上吹的是西风而不是东北风。综上所述教材和地图册上冬季风风向明显与实际气候现象是不是符的,是错误的。在我国西南所吹的这种大范围的西南风、南风,对当地的植被、动物、自然景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风首先是时间长,从当地的九月底一直吹到次年5月中旬,也就是说从秋初一直吹到来年的初夏。另一方面是这种风强度大,一般情况风力36级,在山口和一些风口区达到78及,一日当中的时间是从早上9点吹到晚8点,也有时间是24小时都在吹。这种风的性质是暖而干燥的,与夏季吹的西

4、南季风有明显差别。在这种风的吹拂下,这一地区在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时间是晴天,在加这一地区纬度偏南,所以秋、冬、春三季这里的气候温暖如春,特别是冬季中的气温明显高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带。由于有这温度优势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周西南部的冬季蔬菜基地,也使这一地区成为热带水果最北分布上限,如攀枝花市的米易县已到270N,那去却是芒果生产基地和早蔬菜生产基地,水稻在那里也可生产三季。这些都和当地所吹的西南风和南风关系密切。当这种暖而于的气流大规模北上时,此时四川盆地,重庆、云贵高原东北的气流气温低于这一北上的暖气流,当这两种气流相遇时即产生了一系列的空气涡旋,当然这种空气涡旋是比较温和的,所以形成一个在我国西南部范围较大的气流锋,在秋、冬、春三季在四川的雅安、成都、乐山、宜宾、重庆、贵阳形成一个多雨带。如把这种降雨的形成看成是“西南低涡”、“昆明准静止锋”肯定是不全面的,关于这个多雨带的形成有待商榷。另外这种我国西南部在冬半年所吹的西南风和南风的形成原因是较复杂的,就不在这里讨论。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气候现象正确的讲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们能去正确认识自然,使同学们对所讲的知识点更容易和实际结合起来。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