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741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_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作者:吴斌, 严诗楷, 沈自尹, 张卫东【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西医结合; 医学; 综述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是英国Nicholson教授及其同事于1999年正式提出的1。代谢组指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组分的集合,尤其指小分子物质”,而代谢组学则是一门“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2,它所关注

2、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以下的小分子。近年来代谢组研究已引起众多研究者的注意,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不同,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还有研究者认为代谢组学是“组学”研究的终端3。为更好地将代谢组技术应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外的相关资料,对代谢组学的实验技术、分析技术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代谢组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 代谢组学的实验技术 代谢组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代谢组学研究常用核磁共振和质谱联用技术,比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4。核磁共振光谱分析法是目前代谢组

3、学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NMR的优势在于对样品无破坏性,样品处理简单,无需分离过程;缺点是灵敏度低,很难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所需硬件的投资也较大。目前常用的是1DNMR,比如Brindle等5应用NMR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的代谢谱特征;Lehnhardt等6应用NMR研究原发性和继发性脑肿瘤的代谢谱差异等。1DNMR光谱的信息量大,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峰图的重叠,影响了随后的分析,而2DNMR大大地改善了1DNMR峰图的质量7,一些研究者开始应用2DNMR开展代谢组研究,如Choi等8为了研究被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代谢谱变化,应用2DNMR方法,结果发现5绿原酸等代谢物

4、明显增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当前最为活跃的联用技术,一般供试物经GC分离为单一组分,按其不同保留时间,与载气同时流出色谱柱,再经接口,进入质谱仪,然后可通过Ei或其他方法产生一定的MS图谱。GCMS有很好的分离效率,可由计算机对MS图谱进行化合物数据库的自动检索核对,有利于迅速鉴识样品。缺点是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这一步骤额外费时,甚至引起样品的变化;衍生化预处理限制了GCMS的应用范围,无法分析热不稳定性的物质和分子量较大的代谢产物。如A等9针对GCMS的代谢组研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人血浆的提取和衍生化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比较肝炎、肝硬化

5、与肝癌病人的尿液代谢谱的差异,结果发现一组尿代谢物与肝癌的相关性优于传统单一的甲胎蛋白。无论NMR、色谱和质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有研究者将三种技术联合应用于代谢组的研究。如Lenz等12应用1HNMR和HPLCTOFMSMS技术相结合研究庆大霉素的肾毒性尿液的内源性的代谢物变化,结果发现葡萄糖增加,三甲胺N氧化物降低等变化特点。 代谢组学研究的新技术 微量样本是研究中经常面对的难题,而毛细管电泳质谱所需样品量少,已广泛地应用于代谢组的研究中,如Sato等13选择了CEMS进行了水稻叶的代谢物检测,成功地检测了88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涉及到醣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

6、途径、光呼吸作用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近年来为了监测活体动物特定组织区域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研究者将微透析技术引入了代谢组的研究,如Price等14应用微透析结合NMR比较了SD大鼠各组织在局部缺血状态下的代谢情况。作者提出微量渗析技术和NMR相结合是代谢组研究的强有力工具。可见代谢组同其他实验技术一样,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些研究者正致力于代谢组实验技术的研究。 代谢组的研究材料 代谢组研究的样本包括生物液体和组织,由于血浆和尿液收集简单、易于长期检测和包含大量的代谢信息,已经成为代谢组研究常用的标本;唾液也逐渐成为代谢组研究的另一种生物液体样本,如Ramadan等15选择了150个健康男

7、性和女性,取唾液、血浆和尿液,应用1HNMR研究不同性别之间的代谢物差异等。此外还有应用脑脊液进行代谢组研究的报道,如Coen等16应用NMR研究细菌、真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的代谢组变化,进行脑膜炎的代谢组临床诊断的探索研究。血浆或尿液代谢物为全身各细胞、组织、器官代谢的分泌物,但是血浆或尿液只能代表生物体的平均代谢状态或代谢组“整体模式”,不能获得具体组织的代谢状态。组织代谢研究提供了局部的代谢信息,而一些疾病本身可能就只影响了局部的代谢,如Viant等17研究早期脑外伤动物模型大脑组织与血浆的代谢物变化,结果在大脑组织有氧化应激兴奋性中毒等代谢紊乱,而血浆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因此组织

8、代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组织标本研究还不是很多,主要有肝、大脑皮层和小脑等,肝组织主要用于一些毒理学研究,如Azmi等18应用NMR技术,采集肝组织样本研究肝毒性的代谢组变化等。大脑皮层、小脑组织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如Griffin等19应用NMR研究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动物模型小脑、大脑的提取物的代谢谱变化,结果发现谷氨酰胺增加,而氨基丁酸、胆碱、磷酸胆碱和乳酸盐下降等特征。 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因素 充分了解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因素是应用好代谢组技术开展医学研究的前提,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了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因素20,除了实验技术本身对代谢组研究的影响外,还有如样品制备、仪器性能和数据

9、分析方法等。不同生理状态对代谢组的影响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毒理学研究,如Kleno等47为了研究肼苯哒嗪诱导的肝毒性,选择肝脏样本,应用NMR技术研究血清样本代谢谱,结果发现肼苯哒嗪引起了代谢物的明显变化,主要与葡萄糖、脂肪、氧化应激代谢相关。HEijne等48将溴苯诱导的肝炎大鼠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资料结合大鼠的肝脏的基因表达谱资料分析,结果发现转录组和代谢组结合能提高肝毒性检测的敏感性。Coen等49为了鉴定扑热息痛肝毒性引起的生化变化,进行了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和肝组织及其提取物和血浆代谢组研究,从生化途径对3种资料进行分析,在完整

10、肝组织中,肝葡萄糖和肝糖原下降,血浆中的脂肪成分丙酮酸盐、醋酸盐、乳酸盐增加,水提物中丙氨酸、乳酸盐增加。整合这些资料提示肝脏的糖酵解率增加,代谢组研究结果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是一致的,主要涉及脂肪和能量代谢,两种技术相结合起到互补的作用。4 代谢组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由于代谢组技术的一些优势和特点,目前代谢组已在现代医学中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因此中西医结合也应积极应用代谢组技术开展证候、方药及针灸等方面的研究。XX和XX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对该方向进行了资助,主要集中在肾虚、肾阳虚、脾虚及虚实证等少数几个项目。目前中医药应用代谢组技术研究的报道还极少,相信随着

11、研究的深入,代谢组技术必将广泛地应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另外,尽管代谢组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代谢组关注的是小分子的代谢物,所以如果缺乏与基因组等知识的联系,代谢组资料是很难解释的。将代谢组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结合研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50,1,因此中西医结合也应积极地将代谢组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结合研究,即站在系统生物学的高度进行研究。【参考文献】 1 Nicholson JK, Lindon JC, Holmes E. Metabonomics: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

12、physiological stimuli vi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NMR spectroscopic data. Xenobiotica. 1999;9(11): 11811189. Lindon JC, Holmes E, Nicholson JK. So whats the deal with metabonomics? Anal ;5(17):84A391A.3Nicholson JK, Wilson ID. Opinion: understanding global systems biology: me

13、tabonomics and the continuum of metabolism. Nat Rev Drug ;(8):68676.Dunn WB, Bailey NJ, Johnson HE. Measuring the metabolome: current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 130(5):06625.Brindle JT, Nicholson JK, Schofield PM, et al. Application of chemometrics to 1HNMR spectroscopic data to investigate a relati

14、onship between human serum metabolic profiles and hypertension. ; 128(1):236.Lehnhardt FG, Bock C, Rohn G, et al. Metabolic differences between primary and recurrent human brain tumors: a 1HNMR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NMR ; 18(6):71382.7Tang H, Wang Y, Nicholson JK, et al. Use of relaxationedit

15、ed onedimensional and two 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o improve detection of small metabolites in blood plasma. Anal ;25(2):60272.8Choi YH, Kim HK, Linthorst HJ, et al. NMR metabolomics to revisit the tobacco mosaic virus infection in Nicotiana tabacum leaves. J Nat ;9(5):42

16、748.A J, Trygg J, Gullberg J, et al. Extraction and GC/MS analysis of the human blood plasma metabolome. Anal ;7(24):0868094.10 Wilson ID, Plumb R, Granger J, et al. HPLCMSbased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metabonomics. 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17(1):776.11 Yang J, Xu G, Zheng Y, et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