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作书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741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颉作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仓颉作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仓颉作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仓颉作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仓颉作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仓颉作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颉作书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仓颉作书研究一、人类从产生直到如今,经历了两个关键性的转折。直立劳动解放了双手,促进了大脑的发达,人类产生了语言。语言是人类与猿揖别的标志。而文字的产生则使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过渡到文明时期。如果没有文字,人类的创造发明无法记载传承,今天的人不知道昨天的人做了些什么,口耳相传,手把手传授,局限性太大。所以,文字记载成为研究历史文化的可靠依据。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步入文明社会。世界各民族都应该感谢自己民族所用文字的创造发明者。世世代代受益于汉字的人们都永远铭记

2、创造汉字的仓颉们。二、我们现在使用的方块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创造发明的?关于汉字的产生,有多种说法,其中仓颉作书的传说历史十分悠久。仓颉造字说流行很广。战国时期的世本、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记载。学界认定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沮诵仓颉作书。”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所列六人,都是传说中某一方面的发明家。李斯仓颉篇:“仓颉作书,以教后诣。”古代把文字叫作“书”。韩非子五蠹说:“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者谓之公。”“背”指“公”上的“八”,“八”的本义是分别,说文解字分析为“象分别相背之形”。古人

3、把汉字看作神圣的东西,认为造字的人也一定跟普通人不一样。所以纬书春秋元命苞说仓颉“生而能书”。淮南子本经则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东汉熹平六年(177)在陕西立的仓颉碑的碑文说:“仓颉天生,德比于大圣,四目灵光,为百王作宪,以传万世。”春秋演孔图说:“仓颉四目,是谓并明。”这些说法与崇信文字神圣有关,把仓颉神化了。仓颉是什么地方人,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河南濮阳地区南乐县、山东潍坊市寿光县、陕西渭南市白水县等许多地方都说仓颉是他们那里的人,而且都建有仓颉庙。元末明初陶宗仪书史会要三皇记:“仓颉,黄帝史也,亦曰皇颉,姓侯刚氏,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广伏羲

4、之文,造六书,是为古文。其冢在冯翊彭衙利阳亭南道旁,北海亦有仓颉藏书台。人得其书,莫之能识,秦李斯识其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其十二字。今法帖中有二十八字。淮南子云,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仓颉即古文之祖也。”陶氏乃综合前代记载所述。“广伏羲之文,造六书”,是说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冯翊”指汉代左冯翊郡,其下有粟邑、衙县等。春秋文公二年:“晋侯击秦师战于彭衙。”彭衙,汉代称衙县,晋代正式命名彭衙县。后粟邑、衙县合并为白水县。今白水县城东北40里处有彭衙堡,其东南方有史官村,村旁有仓颉庙。法帖当指宋太宗淳化(990994)年间编的淳化阁帖,其中收有仓颉书,共28个字

5、,有学者诠释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父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远古时代的字,如果有,也很难传到后世,姑妄录之。三、近代西方文字史家认为,文字的产生与农业有关。农业大约产生于1万年前,文字的历史也不会超过1万年。只是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公认的有1万年历史的文字。西亚楔形文字、埃及圣书文字,一般认为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距今五六千年。恩格斯在研究了摩尔根所著古代社会之后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从铁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这段话,苏联文字史家伊斯特林所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字母一音素文字的产生作:“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

6、因字母一音素文字的出现与它的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转入文明时代。”(据左少兴译文,下同)随后加注说:“某些作者错误地把恩格斯的这一说法当作是谈一般文字的产生,而不是谈字母一音素文字的出现。”这是伊斯特林对恩格斯话的理解。伊斯特林在书中把古代汉字定为表词文字,并且认为产生于殷代前,“更可能是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摩尔根古代社会所指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即向文明时代的过渡,以及恩格斯对摩尔根理论的运用所指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金属时代初期,大致在距今4000年前,与伊斯特林说的公元前二千年代接近。这里援引恩格斯的观点讨论汉字的产生,与伊斯特林对汉字产生时间的论述没有明显的出入。至于字母一音素文字

7、产生的时间,伊斯特林把它定在距今大致3700年前。恩格斯谈论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字产生及运用于文献记录的关系,不是论述文字的类型,未必排除其他类型的文字。恩格斯这本书是用德文写的,原文用的Buchstabenschrift。起源一书的俄文作品。不论德文、俄文,这个词通译为拼音文字,当然也可以译为字母一音素文字。一般谈论文字(而不是具体谈论文字类型)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译为或者理解为“文字”是可以的。这段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第2版作“从铁矿石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拼音文字的发明”,属于准确地按字面意思翻译,但并不表明确认恩格斯的论述只限于拼音文字。相反,我们仍然把它作为对一般文字产生与生产

8、力发展关系的论述来理解。恩格斯接着说到了铁铧耕犁和田间耕作,也就是包括了农业方面。并且说,这是欧亚东半球文明显示的特点。所谓文明时代,标志是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这段话提出了与文字产生有关的三个参照物:农业、铁的冶炼、阶级的产生。文字的产生需要深广的民族文化基础,是以社会文明高度发达为前提的。在古代,特别是远古时代,较之石器和畜牧业,农业自然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发达的标志。现在要考虑的是,汉字的产生与农业的产生发展、铁的冶炼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汉字的产生是不是也可以作为华夏民族进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的标志?华夏民族的农业活动起始相当早。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的先人后稷是轩辕黄帝的四世孙

9、,是尧舜时代的农师。后稷“儿时游戏好种树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足见那时候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早期农业活动的证据。如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磁山一裴李岗文化遗存表明,当时已经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并且开始驯养家畜,时间为公元前6000年。稍晚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时期,已经人工栽培水稻。只是都没有发现有关文字的资料。早期文献当中有关铁的记载很少。尚书禹贡记有“厥贡谬、铁、银、续、砮、磐”,产地是四川。禹贡是中国古代地理文献之祖,如果真是夏代的书,夏代处于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那当然是很古老的资料了。可是学界一般认为禹贡实际产生于战国时代。这对于本论题的来说,是相当

10、晚了。山海经也有几处说 到铁,如卷二西山经“又西八十里日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又卷五中山经“又东三十里日鲜山其阳受金,其阴多铁”等。但山海经是神话著作,而且学界认为产生于战国。不能作为确定出产铁,特别是发明冶铁的标志。春秋哀公二年有“晋(国)赵鞅帅师及郑(国)罕达帅师,战于铁,郑师败绩”的记载。左传相应有“登铁上,望见郑师众”。杜预注:“铁,丘名。”并且说:“铁在戚城南。”铁丘或者铁山,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县西北,距南乐不远。按照地名命名的通例,很可能是那里产铁,或者曾经出产铁,地名以特产得名。从情理上分析,如果确实是以出产物得名,开始产铁的时间一定比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

11、493年)早,甚至会早很多。20世纪70年代前期,河北省藁城县西台村商代遗址曾经发现商代兵器铁刃青铜钺,学者认为可能是熟铁;随后在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商代墓葬中发现铁刃铜钺,学者认为可能是陨铁。看来,在商代,产铁已经比较普遍。藁城的铁,濮阳的铁,平谷的铁,我们可以把它跟甲骨文的刻写工具联系起来。龟甲或者兽骨都比较坚硬,即使经过灼烤,要在龟甲兽骨上刻字,也需要硬度跟铁相当的锋利的刻写工具。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纪的商代后期,离安阳不远的濮阳一带以及更广的地区已经产铁,并且能够制造可以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出文字的刀类器具。这是用反证法来说明至少在商代后期已经可以冶炼铁。夏代已经进入奴隶制时代,

12、历史学界已有定论,不需要再加讨论。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需要分配,于是出现了阶级分化。苏联文字史家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把文字的产生定在新石器时期:“部落内部加强了劳动分工,因此也加强了要求以记载形式固定下来的劳动产品的交换;最初发展的是氏族一部落所有制,然后是个人所有制,要表现私人所有制就必须有标志、戳子等类的符号部落之间和部落联盟之间的交易、战争以及其他联系也发展起来了。由于所有这一切,在新石器时代,对文字的需求必然成熟起来,因为文字是把语言固定下来并把它传至远方的最方便的工具。”农业和铁的冶炼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受制于社会文明的总体发展程度。概括说来,社会

13、生产力提高了,进而需要标记所有权,乃至记载并予留传;不在一处的族群之间也有某些事务需要交流,统治阶级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这一切,产生了对文字的需求。英国现代历史学家杰克古迪认为,文字书写关乎人类文明的进展。他说,非洲长时间没有文字书写,所以社会长时间不发达。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社会不发达导致没有文字书写。总之,文字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发达。农业的发达,铁器的使用,都发生在尧、舜、禹、契、后稷相继生活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地区。发达的经济产生文化需求。汉字在这一地区、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夏代进入阶级社会,农业已经比较发达,但是目前还没有已经出现文字的物证。有人出于良好的愿望,把公认为商代后期的妇好

14、鼎说成是为禹王婚礼而制。现存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金文有早于甲骨文的,数量不多)。但甲骨文是已经高度发达的文字,它是汉字的一个重要阶段,却绝不是源头。一些历史学家、文字学家从文字发展的规律出发,认为汉字产生于夏商之际或者夏代,而且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而不是零星孤立的几个符号,或者一些符号。四、仓颉造字的说法到了现代,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观点的褊狭或机械的理解,一些人曾对仓颉造字的说法简单予以否定。有关仓颉造字的事,史籍中有所记载。汉书古今人表把仓颉定位为“黄帝史”,就是负责记录黄帝言行的史官。这一记载指明了仓颉的身份和大致时代。资治通

15、鉴的主要修纂人员刘恕所修资治通鉴外纪卷一说:“黄帝命仓颉为左史,制字,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古代的史官是王者身边担任卜筮、历算、记事的人员。当然,关于仓颉的时代,还有别的说法。如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引三国吴徐整的话说,“在神农黄帝之间”;引三国蜀国谯周的话说,“在炎帝之前”;引战国赵国慎到的话说,“在庖牺(即伏羲)之前”。现在一般通行仓颉是黄帝史官的说法。现代学者把夏禹定为公元前21世纪,即距今4100年前。根据汉书律历志,夏禹是黄帝七世孙(依史记“三代世表”和“夏本纪”,为五世孙)。按每世三十年计算,黄帝至禹约200年,距今4300年。也就是说,仓颉生活于大约4300年前。20世纪发掘的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浙江余姚良渚文化、西安半坡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等遗址,都出土有可能是文字的刻画符号的文物,经碳14测定,上限早者为公元前4800年,下限晚者为公元前2200年。取下限晚者,距今4200年,与仓颉的时代大致相合。不过,现在还没有被确认为属于仓颉哪个时代的文字。岣嵝碑、淳化阁帖中的禹书,早已证明是付会或者后世伪托之作。从汉字自身讲,具备怎样的条件,或者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产生了汉字?显然,仅有几个或者少量跟某种文字相似乃至相同的单独的符号,不能认为就是文字符号。只有能够记录事物的成系统的大量符号出现,才可以说产生了汉字。一种文字系统的形成,大致应当具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