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706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近年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话题一直都是专业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毕业论文的种种问题直接反映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大多数学校社会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都会要求以实证经验研究为基础,强调从日常生活、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以社会学视角分析、解释现象背后的问题或意义。实证研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收集、分析资料的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掌握实证研究过程的规范程序,其中研究设计的水平最为关键。本文通过对部分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分析,探

2、讨了研究设计对毕业论文水平的重要影响,并以此剖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研究设计的规范结构研究设计又称为研究计划,是指对研究课题的意义、目的、性质、研究方式、研究设想、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详细说明。研究设计是依据研究课题的目的和任务预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和计划,是开展实证社会学研究的可靠依据。1一般来说,研究者应该在确定选题之后开始制订研究设计,作为正式研究的依据和指导,规范的研究设计是高质量研究报告的基础。研究设计同时也是研究报告的一部分,实证研究报告一般包括导言、文献回顾或述评、研究框架、研究结果的论证、主要结论和讨论等。其中,导言、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部分就是以研究设计为基础形成的。导言

3、的主要作用是阐明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文献回顾则通过文献回顾或述评提炼中心问题的研究视角,引申出本研究的创新点;而研究框架则是对实证研究程序和过程的详细说明,包括详细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等。2-3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范式一般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定量研究一般采用假设演绎的方法,通过对资料量化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假设,将样本的结论推论到总体;定性研究则是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从质性资料中概括某种理论或对某种理论进行诠释,其结论不能推论到总体。两种方法分别代表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而基于后实证主义的混合研究则试图整合两种范式,

4、提出了量、质结合的研究方式。4-5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制订的研究计划也有所不同。定量研究的程序和内容比较固定,首先要阐明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并推论出具体的研究假设;然后将抽象的变量“降维”操作化为可观察的指标和问题,形成调查问卷;并设计具体的抽样方案,说明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定性研究设计没有固定的研究程序,一般首先要对研究问题的形成和初步设想进行说明;然后论述案例选择的理由及过程,并对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描述;另外针对研究者如何进入现场并与研究对象建立和保持联系也要进行研究;还要说明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2学生必须清楚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差异,制订相应的规范的研究设计,才能确保研究过程和

5、结果符合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性,完成优秀的毕业论文。二、研究设计角度的本科毕业论文分析通过对某大学存档的230篇XXXX届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分析,选择实证经验研究的200篇论文形成样本,样本结构见表1。参照上述研究报告的结构规范,着重分析样本论文中导言、文献综述、研究框架三部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各部分的研究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言部分,选题主要集中的领域,研究问题是否明确化以及论证选题是否有意义;二是文献综述部分,是否进行文献综述,是否论证文献对研究问题的贡献;三是研究框架部分,定性、定量研究设计指标是否规范、明确。1.导言导言部分要求开门见山,展开研究主题,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

6、义。对论文样本的统计显示,200篇毕业论文的研究问题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城市社区建设、女性与家庭婚姻、失地农民与农村发展、农民工社会适应、青少年教育与社会化、流动人口与弱势群体等方面。从论文题目来看,13%的题目存在内涵过于宽泛、研究问题不清、文不对题等现象,如“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战略性思考”、“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妇女观研究”、“大学生创业政策执行问题研究”等。导言中,%的论文集中于对现象的直观描述而缺乏专业视角。8%的文章没有明确细化的中心问题,没有解释中心概念的涵义,而有%的论文没有阐明研究的目的或意义。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选题的视野狭

7、窄,多从最容易收集资料的领域选题,部分题目老调长谈,年年有人选,内容、结论大同小异,如大学生就业、大学生消费等;同时,多数学生缺乏“社会学的想象力”,看到了“社会现象”但没有发掘出其中所折射出的“社会学问题”,如大学生考研、农民工返乡、流动摊贩、留守儿童等。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研究者论证选题,明确中心问题,提炼创新点,很多时候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也需要借助文献综述。分析发现,86%的论文中都进行了文献综述,篇幅从1675486字不等,但只有57%的论文探讨了文献分析结果对自己研究主题的贡献。各年级比较来看,学生对文献综述的重视程度和规范性逐年提高,但文献分析的水平并没有

8、明显的提升。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部分论文所选的文献与研究主题关联度太低,甚至偏离中心问题。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分析能力较弱,平时缺乏专项练习,无法通过文献述评提升自己研究问题的水平。3.研究框架研究框架可称为狭义的研究设计,是研究设计的核心。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研究过程、研究程序有较大的差异,笔者将论文样本区分为三类,分别建立指标和编码。编码主要采用规范性分析。200个分析样本中定量研究占33%,定性研究占55%,混合研究占12%。三类研究方式的分析指标结果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知,定量研究中研究假设、概念界定及操作化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多数学生对研究问题缺乏清晰明确的解析。结合部

9、分论文附录中的问卷来看,大部分问卷都是学生自编问卷,存在题项或答案设置不合理、测量层次过低、未考察问卷信效度等问题。此外,抽样方法不规范现象也较为突出,如主观随意抽样、未说明抽样过程、样本太小等。其中原因除了部分学生仓促调查,随意选择样本之外,学生对科学抽样方法认识模糊,不会设计抽样方案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定性研究中,大部分论文都能对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案例概况进行说明,但并不清楚实地研究中科学程序对资料获取和分析的重要性,以为只要选几个人做访谈,然后报告访谈内容就可以了。通过进一步的文本分析还发现,很多论文只进行了一两次的访谈,访谈内容与对应的解释脱节,甚至访谈内容和结论自相矛盾。当然,定性研究

10、对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和经验积累要求更高,这恰恰是本科生的“软肋”,但学生至少应该对定性研究的科学规范程序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养成庸俗的方法论意识。此外,少数混合研究的论文存在的问题更为复杂,将混合研究理解为两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显然忽视了两种方法在方法论层次上的不同之处。三、研究设计规范化与专业教学改革综合以上分析,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选题扎堆,见“现象”不见“问题”,缺乏专业意识;文献理解、分析水平偏低;专业调查研究方法基础不扎实,尤其是资料收集、分析等方面。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论文写作阶段的,如果学生在开始研究之前制订一份规范的研究计划,详细论证、规划选题,以上问题都可以得

11、到一定的改善,而这一技能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得以训练和提高。1.关于论文指导的建议提前展开选题论证。多数学生的论文题目都是临时仓促选择的,很少有选题是来自前期研究的延续,学生对所选问题往往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应该在大三下学期或更早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索性研究,与课程作业、寒暑假社会实践、挑战杯课题等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学生才有可能了解、把握选题的研究方向,必要时可以采用开题报告之类的方式论证选题。强化学生制订研究设计的意识。根据笔者在XX、XX届社会学本科毕业生中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20%的学生没有提前制订任何研究设计,48%的学生制订了简单的研究设计但

12、没有给指导教师修改。可见,大部分学生的研究设计意识是很薄弱的,指导教师要督促学生在研究设计方面下更多的工夫,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全面的、深入的思考选题,这也是选题论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同时,还要强调研究设计必须规范化,严格遵循科学化的研究程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偷工减料。增强学生的文献意识。选题论证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在探索现象和分析文献之间往返,这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论题的重要方法;同时,文献分析也是提供理论视角和提炼创新点的主要途径。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查找、阅读、分析文献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研究设计的必需内容来看待。2.关于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正如前文所论,研究设计对学生毕

13、业论文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所以,必须把研究设计当作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建立一种研究导向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研究与专业素养、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由知识性教学转向问题性教学。社会学本科生的专业课程通常有2030门,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性的内容也非常多,但多数课程都是侧重于知识面拓宽的“概论课”;相反,学生对于各门课程的核心问题、最新研究进展了解甚少。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课堂已经不再是扩展知识面的舞台,而应该是产生问题、思想的摇篮。因此,不断的提出“社会学问题”应该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

14、强化文献阅读课程,以阅读推动专业兴趣和能力的提升。社会学入门并不难,但是并非讨论社会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就是社会学研究,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专业的社会学文献才能感知社会学的意味;同时阅读也是连接社会现象和社会学理论的必由之路,社会学理论、方法课程所讲的各层次理论、方法技术需要通过阅读研究性的专业文献才能深刻领悟。因此,专业学术文献的研读应该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并在所有专业课程中强化阅读专业文献环节,这既是一种“笨功夫”也是一条“终南捷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扩展实践性教学范围。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把握核心课程,二是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实践,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是社会学理论和

15、社会学研究方法,这两门课不应是典型的“概论课”,而应该是典型的“实践课”。通常社会学理论教学主要侧重于对基础或宏观理论的介绍,大部分学生是难以理解、掌握的,而着重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中观、微观理论却少有论及,学生很难将专业理论与社会观察联系起来,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无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眼光。方法课同样侧重于基本知识而较少关注实际应用,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而导致面临毕业论文时“有心无力”。因此,强调实践性教学不仅要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和课时,而且应以系统的案例研究性教学方式为中心开展教学,强化方法的技术性。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带着一个研究课题开始课程学习,甚至连续两年都在论证、探究同一个问题,要比漫无目的的上下课更有助于提高专业素养。综上所论,本科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最高水平,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通过提高研究设计的水平来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并以此推动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促进社会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