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696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研究摘 要: 本文以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为个案,研究译者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影响着译者选择什么样的文本翻译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详细分析了林纾在翻译活动中的目的性。在选材过程中,林纾对原文的选择是有目的的,他选择翻译那些能表达他政治理想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他也有着自己的翻译目的,并为之采取了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关键词: 翻译目的 林纾 黑奴吁天录一、译者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

2、译者的翻译目的对原文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取舍都有很大的影响。翻译目的论创立者Hans Vermeer指出:“任何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都是一种行为。而所有的行为都有目的。”(Nord,XX:12)也就是说,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在一定情景下,为达到一定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Nord001:27)翻译行为是要使译文达到译者的翻译目的,并且在译入语文化中起到一定的译文功能。因此,在选择翻译哪些作品,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时,译者都有自己的目的。以翻译家严复为例。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唤醒

3、国人尤其是资产阶级的爱国热情,他选择翻译了天演论。他的翻译并不注重翻译作品本身或是要对原文忠实,而是为了输入西方先进的思想,以开阔国人的视野,唤起民众的觉醒。他的译文确实受到欢迎,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新的血液,这样作为译者的严复也达到了他的翻译目的。每一个译文都是为了一个特定目的,因此可以说“目的决定过程”(Nord,XX:29)。目的论提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他的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方法。二、林纾选择翻译文本的目的性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也是一位不懂外文而凭借他人口译的文学翻译家,一生翻译外国小说246种,已发表222种,

4、未刊作品24种。他的译作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赞颂、对资本主义社会丑陋面目的揭露、对救国保种思想的弘扬。他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作品,在清末民初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严复对他的译作极为推崇,赋诗赞曰:“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康有为、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对他的译作也给予高度评价。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正是翻译目的决定译者选择什么样的文本进行翻译。林纾生活的晚清时代,国内政治动荡不安,同时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林纾的翻译目的很明确,即唤起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以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在所有影响翻译文本选择的因素中,政治因素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蒋骁华,XX:2

5、5)。那个时候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了拯救祖国,林纾以翻译为工具,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他的政治理想。他选择并翻译了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之所以要选择这部小说来翻译,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特别能够警醒国人亡国亡种的危机感,使中国人民从黑人的悲惨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命运,以激起国人的爱国心。林纾在辛丑年(公元1901年)为黑奴吁天录写的序跋,就足以表明他的翻译目的:“余与魏君同译是书,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吾华有司,又乌知有自己国民无罪,为人囚辱而瘐死耶?上下之情,判若楚越,国威之削,又何待言!今当变政之始,而吾书适成,人人即摈弃故纸,勤求新学,则吾书虽

6、俚浅,亦足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三、林纾翻译操作过程中的目的性从黑奴吁天录这部翻译小说来看,译者林纾的翻译目的与原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的写作目的有所不同。原著是一部以宗教和政治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虽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但并非出自作者本意。斯陀夫人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从小在基督徒的兄弟友爱与献身精神的教育中成长,她在为奴隶制的残暴愤怒的同时又希望通过和平、感化的方式来争取奴隶的自由。原著主人公汤姆温良软弱、逆来顺受,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了黑奴的榜样。原著宗教内容繁多,处处可见作者借叙事者之口抒发自己的宗教情怀,宣扬宗教的力量,与原作读者进行交流,期望与读者产生共鸣。而在林纾翻译黑奴吁

7、天录时,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际,他译介该小说出于明显的救国救民的动机。这在他为该书写的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出来:“其中累述奴之惨状,非巧于叙悲,亦就其原书所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悲怀耳。”他认为,基督教是帝国主义的先锋,二者相互呼应,企图雄霸天下。基督教以和平渗透的方式在中国拓展其文化霸权,帝国主义则靠强权暴力直接入侵中国,有可能带来亡国灭种的灾难。因此,他在翻译黑奴吁天录的过程中采取了审查和颠覆的做法作为抵抗策略。林纾就他是怎样处理原书的宗教内容作了一些解释:(1)是书为美人著。美人信教至,诸多以教为宗。顾译者非中人,特不能不为传述,识者谅之。(2)是书言教

8、门事孔多,悉经魏君节去其原文稍烦琐者。本以取便观者,幸勿以割裂为责。据上所述,译者一方面深谙翻译的职责,另一方面出于对译文读者的考虑,又删去某些“烦琐”的细节,即与主题不大相干的事。其实,研究者发现,译者对小说宗教内容的处理远比序言中给人的印象来得微妙。香港学者张佩瑶认为,译者删节了不少有关中心人物的信仰的描述、某些人物受汤姆言行感化的描述和反映作者热衷坚持的道德力量的内容,在黑奴吁天录里也见不到斯陀夫人为表达创作目的而写的前言(张佩瑶,XX:18)。林纾的序言对斯陀夫人的前言只字不提,而说的是自己的翻译目的“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悲怀”,又鉴于“今方嚣讼者已胶固不可喻,而倾心彼族者,又误信西

9、人宽待其藩属,跃跃然欲趋而附之,故翻译此书,以生儆醒之效”。由此可见,如果斯陀夫人的创作动力源于人道主义精神和宗教力量,那么,林纾的翻译则是出于政治上的忧患意识与爱国保种的情怀。四、结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林纾的翻译作品因被批评为对原文不忠实而不被视为翻译。但是如果能够考虑到他的翻译目的,我们就能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林纾要这样进行翻译。在林纾看来,文学翻译的政治功能要比美学功能重要得多。正如孔慧怡所说:“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行为不是译者的责任,而是他的义务。”(1999:25)对林纾的翻译行为及其翻译作品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目的论为研究林纾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必将为确定林纾在翻译史上的地位问

10、题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标准。中国中国整理。参考文献:1Nord,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XX.2Stowe,Harriet Toms CabinM.Toronto/New York/London/Sydney:Bantam Books,1981.3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XX,5.4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斯土活著.林纾,魏易译.黑奴吁天录Z.北京:商务印书馆,1901.6张佩瑶.从话语的角度重读魏易与林纾合译的黑奴吁天录J.中国翻译,XX,(2).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